学科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

2016-09-10 07:22夏小俊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学科教学策略

夏小俊

内容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伴随而来的是逐渐增多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来说已经刻不容缓,但是我国教育部门对于此问题还需要研究如何大范围且全面的开展与实施。本文提出学科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对于增强教师积极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希望能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用的借鉴。

关键词:学科教学 积极心理品质 策略

一.学科教学中整合兴趣培养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具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价值,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兴趣往往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某门功课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愉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广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科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知识生动的讲述,寓教于乐,都能极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培养兴趣的时候,教师们需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表面,而应当顺势引导,学会深入地去观察、分析、掌握一些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最终达到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目的。

只有通过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会使学生想学与愿学;兴趣在思维之中,思维在活动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机械式的说教就能产生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就要组织一定思维负荷量的学习活动。例如:生物学科教学中,在《细胞的结构》这节课中,抓住初一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心理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哆啦A梦》这部动画片中主人公大熊在细胞的世界中探索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大熊每看到一个细胞结构,都会叙述细胞的结构特征,学生边看动画,边思考,跟随大熊仿佛进入到细胞的世界,身临其境,此时学生都非常聚精会神,注意力十分集中,能准确的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人也多了,回答问题非常踊跃和积极,这些行为表现说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非常感兴趣。为了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还设计了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细胞模型的活动,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都很积极跃跃欲试,让每名学生都能在动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能看出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设计这个活动非常符合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活动中自己探究,完全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理念。整堂课学生都是在轻松喻快的气氛下完成的,每一名学生的眼睛里都透着高兴和满意。在谈收获时,有一名学生非常自豪,非常高兴的说到:“这节课的知识我都学会了,而且生物太有意思了,我很喜欢学。”本节课通过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培养学生动用眼、耳、手主动去学习探究的能力。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1.完善学校管理,增加师生的认知

由于学校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学生的大部分生活的场所学校占很大比重因此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融入学校管理。学校应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师的归宿感,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以此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潜能。首先,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常言道“如果想在他人心里撒播阳光,首先自己心中要充满阳光”,由此可见对于教师来讲其自身需要具有积极心理品质,并对其有一定的认知,这样才能有示范作用,才能有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调查显示,当下仍有不少老师不了解积极心理品质,对其培养方法更是不清楚,因此学校应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对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认知。其次,学校还应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精神文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重要育人功能;校园活动文化能使学生结识朋友,丰富他们的学校生活。经研究表明,在温暖的团体氛围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出现乐观的积极情绪,有助于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再次,学校应定期举办教师活动,交流心得体会。学科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学科特点,对学生培养的品质不同。比如生物侧重于社交能力、爱、真诚等品质上,数学侧重于团队合作、坚持、勇敢等方面,英语侧重于自制力、友善、爱等品质。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也不同,而且教师对于积极品质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学校可以组织教师活动,多交流心得体会,希望可以查漏补缺,不落下被忽视的积极品质。

2.重视家庭教育,增进沟通与交流

学校教育始终取代不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首先,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心理品质极其重要。专制型的家长只强调自己的动机,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很容易塑造孩子冷酷的性格;放纵型的家长让孩子自由发展不管不问,孩子很容易变成无责任心的人。民主型的家长与孩子是朋友,通过倾听他们会选择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意见,在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时也会经常给予他们表扬与鼓励。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孩子的自我接纳的水平变高,自尊心、自信心都会相对较强,在这时培养学生敢想敢做敢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十分容易,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其次,学生的成长特点要求要重视家庭教育。学生的心理矛盾大,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受到表扬很容易自我膨胀,遇到挫折很容易一蹶不振。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密切联系老师,尤其是农村学生,普遍自卑心理比较重,更要好好关心孩子,呵护成长。笔者曾经和一位农村的初二学生聊天,她很敏感,父母都在深圳打工,在聊起家庭时都难过落泪,一度认为父母不要她了,原因就是不回来看她,打电话也比较少。父母为了生计不得已在外打工,但也一定要经常与孩子沟通,让其消极情绪得以宣泄。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因此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通常来说具有积极乐观等优秀品质的家长比只懂得严厉施威的家长更让孩子喜欢,也更愿意向家长学习。因此家长要学会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孩子,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3.通过社会渠道,增强培养的意识

首先要改变关注的方向。通过对《心理学摘要》电子版的搜索结果发现,从1887年到2000年,消极情绪文章与积极情绪文章的比例约为14:1,人们大都执着于治疗疾病和解释消极情绪与行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目光都主要集中在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治疗行,直到2000年人们才逐渐开始关注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积极品质。虽然积极心理学在国内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师都没有详细了解积极心理学,没有很好地认识积极心理品质,更不要谈有意识、有方法地培养了。因此需要广大教育学者积极推广相关理论与实践,加强培养意识。其次,教材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教材编写除了保证知识传授外,还需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培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材的生动多样,能帮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促使我国教育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学科教学中整合青春期教育策略

对于每个人来说一生都要经历三个相同的成长阶段,儿童期一一青春期一一成人期。青春期,即“青春发育期”,是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这个时期也是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关键时期,更是心智成熟的关键阶段。 对于青春期教育目标在于让学生都清楚地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来找到缓解青春期压力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做好青春期的自我保健,帮助每名学生都能够成为自信、自尊、自强,对自己负责,且拥有坚强意志与宽容品质的人。

四.学科教学中整合尝试教育策略

试着把教育的重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发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放开双手,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根据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和见解,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孟维杰,马甜语.积极心理学思潮兴起:心理学研究视域转换与当代价值[J].哲学动态,2010(11):103-108.

[2]赵建章.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十年述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6):4-7

[3]冯翠仙.晋中市农村学生孤独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2.29(1):93-95

[4]宋玉冰.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53-54

[5]卫萍.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3(12):90-96

[6]贾东立,李昌俊,李桂林.农村学生积极心理干预效果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0-113

(作者单位:荆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学科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