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次降准诠释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2016-09-10 07:22闻之
时代金融 2016年13期
关键词:流动性货币政策货币

闻之

2月29日晚间,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央行降准的时点在市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笔者认为,央行此次降准并非“迟到的爱”,而是在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下作出的合理之举。央行为什么选择在此时降准?有关人士认为,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时机。比如G20会议上,国际社会和中国都希望人民币保持稳定。另一个原因,则如央行副行长陈雨露所言,主要是为了应对国内的经济形势,而非主要考虑跨国资本流出的问题。同时,此次降准更多地旨在稳定增长,对冲流动性紧张,而非刻意提振股市和楼市,符合稳健货币政策基调。

降准有助于平抑货币市场波动

其实,近来市场上一直有降息降准稳增长的呼声,但有机构分析认为,出于对人民币贬值压力的担忧,央行迟迟没有降准,而是用SLF、MLF等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注入流动性。今年1月信贷天量增长,且当前一线城市房价暴涨,市场之前转而预期降准概率不大。因而,此次降准被称为意外降准。据测算,此次降准释放流动性约6000亿至7000亿元。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指出,降准释放流动性,有助于平抑货币市场波动,促进利率水平回落。降准增加了银行可用资金,促进银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并通过提高货币乘数保持货币供应平稳增长,为稳增长进一步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瑞银中国评论也认为,当前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已较年初有所减弱,此举可以释放明确的货币政策信号。

另外就是在大盘跌至前期底部之际,降准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有可能带动股指技术性反弹。不过,单靠降准利好能否促成股指反转,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一方面,当前股市处于较为弱势的状态,市场信心的修复不容易,改变存量资金博弈的困境具有相当难度。投资者也注意到,稳增长依然难度不小。正如有的机构所称,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银行风险偏好下降的情况下,降准的边际效果递减,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加以配合。

另一方面,降准有可能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等收益率下降。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对股市吸引资金构成利好。然而,一线城市楼市火爆,房价上涨带来明显赚钱效应,资金进入股市的意愿或由此打折扣。有券商提醒,应密切关注资金分流。降准对于已经火热的一线房地产市场而言推动作用可能更加明显,并且将导致资金在大类资产配置中更加青睐楼市,造成对其他类别资产的分流。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变化,专家预计,仍有降准的可能,但降息的可能性较小。在当前准备金率水平依然较高的情况下,预计年内仍有1至3次的降准,每次0.5个百分点。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则称,2016年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稳增长,近期将推出进一步的支持政策。预计今年将还有3次降准,下次降准可能出现在第二季度。

货币政策在“稳健”中兼顾“灵活适度”

中国的货币政策继2008年“从紧”和2009年、2010年“适度宽松”后,进入“稳健”状态已是第六个年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央行上海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还要不断观察适时动态调整。“稳健略偏宽松”,这是央行首度提出的对货币政策状态的全新看法。关于货币政策的描述有五个大范畴: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和从紧。这五个范畴覆盖面都比较大。在每一个范畴里,向左向右都可以有灵活性调整,但是从一个提法换到另一个提法,需要迈过很高的门槛。

而对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亦是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只有灵活适度,才能够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中国不会大规模强刺激经济,这一判断基于中国调控手段的“升级”,以及对国内外经济基本面考量后的“无需”。

一方面,对于可能的经济下行风险,中国的“工具箱”仍有一定的货币政策空间。坚持“区间调控”与“定向调控”的调控方式,已成为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升级期常态化使用的宏观管理创新方式,是有别于传统宏观调控思路的“巧调控”。区间调控可以大致描述为,根据经济发展潜力和当前实际状况,科学确定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在不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的情况下,确保经济增长不突破保就业的“下限”,CPI不突破防通胀的“上限”。定向调控则是指,在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的前提下,以这个“下限”和“上限”作为警戒线,兼顾当前与长远,采取预调微调措施,指向激发市场活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增长率仍运行在合理区间,符合6%~7%的潜在增长率,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能保证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而全球经济只是进入低速发展的“新平庸”阶段,并未出现大的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中国尚无必要以强刺激应对。所以,央行此次降准的举动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坚持在“稳健”的基调下根据形势发展,有灵活适度的调整空间,仍处于界限之内的调整,但绝非中国大规模强刺激经济的先兆。

降准为结构性改革赢得时间和空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时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好实行定向调控。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宏观政策要“稳”字当头,不搞强刺激;发展局面要基本平稳,守住风险底线。进,不是追求高增长,而是追求提质增效,追求结构优化。

在这一背景下,观察2011年底以来的央行历次降准、降息,均不应看做是重大货币“刺激政策”。尤其是“全面+定向”的降准方式,一方面在宏观调控方面实施预调,另一方面体现了结构性支持、定向调整的意图,以增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这一套“组合拳”正是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反映。央行称,此次降准旨在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此次降准在预期之中,主要是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需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流动性。

去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中国今年的经济发展定调。一个处于困境的企业,如果从传统思路出发,或将持续增加投资、扩大规模甚至增加雇员,而越来越高昂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将侵占利润,生产越多亏损越多;而从供给侧改革出发,则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资本效益,升级甚至创造新产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正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积极放开市场准入,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高新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均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予以支持。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的信贷规模与五年前相比的确有所扩大,但从迅速增长的经济规模和体量来看,信贷占比没有太大变化,不应做绝对值的简单比较。既然“稳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不变,那么松紧适度的货币流动性调节方向亦不会变,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仍将保持平稳适度增长。今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走势呈现出由降转稳的发展态势。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预测,今年中国在投资减速的背景下,经济增速仍将面临下行压力,但下降幅度将有所减缓,经济增长率仍将在6.5%~7%之间。

猜你喜欢
流动性货币政策货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