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分三组发布了2015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情况。其中,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2029元,实际增长8.5%。
点评:看完这个数据,很多人表示,自己又拖了后腿。长久以来,我们喜欢用平均数来作为统计标准,事实上,这个数据很不科学。
在统计学上,很多情况下中位数比平均数来得更真实,尤其是统计收入情况时,如果存在贫富悬殊的情况,那么平均数更容易失真。就比如,你想知道阿里巴巴公司所有员工的个人资产大致是多少,如果这个时候你选用平均数,那么光是前十位的个人资产就把所有员工的个人资产往上拉了一大截,因此,比较科学的是采用中位数,也就是中间那个人的个人资产情况,这个才代表大多数人的情况。
平均数的存在常常会诱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比如小布什政府曾经推行一项减税政策,有关官员指出,这项政策会惠及绝大多数美国家庭。政策推行之后,将会有9200万美国人享受减税待遇,人均减税额为1083美元,听起来很不错。然而事实上,只有少数巨富才有资格享受到大额减税,正是这些人拉高了平均值,减税额的中位数(按排序中间的那个人)其实还不足100美元。
作为国家统计部门,有必要反映出国家经济的真实状况,因此公布的数据务必真实和全面。平均数是个很容易失真的数据,中位数同样也会有一定的问题,比如一种新药对30%的癌症患者非常有效,但是中位数就体现不出这种疗效。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国家统计局在公布平均数的时候,也公布一下中位数,好让老百姓知道自己真实的收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