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融资迎来“寒冬”?

2016-09-09 06:39
环球时报 2016-09-09
关键词:寒冬业内人士初创

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7日文章,原题:科技初创企业面临日渐减少的融资中国的科技初创企业已炙手可热若干年。但如今,一些业内人士正用以下流行词描述当前的融资环境:“寒冬”。鲜有人将目前状况称为泡沫破灭,但有关数字却很扎眼。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外创投机构共新募集173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基金,新增可投资的资本量为789亿元,同比分别减少42%和14%;中国创投市场共发生投资1264起,同比减少1/3。专家说,这并非断崖式下跌,但市场肯定在冷却。顶尖投资者正变得愈加谨慎。

去年,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来自其他资产的收益日益减少之际,大量资金涌入中国创投市场以寻求在科技领域赚大钱。天使投资者去年对中国初创企业投资102亿元,是2014年的3倍多。不少诞生于投资热潮期的企业有望蓬勃发展,比如滴滴出行等。但一些投资者表示,投资走红初创企业的压力有时意味着,投资方在与企业创始人见面并签约前并无充足时间调查对方,“如果你不(签协议),只要走出会议室,他们就会接到来自其他创投机构的电话。”

投资者如今的谨慎还与他们的“套现前景”日趋黯淡有关,等待中国政府审批的上市申请已排到两三年甚至更久以后。这令创投基金对新项目兴趣下降并对估值更加敏感。

中国拥有的“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业内人士说,过去两年,投资者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独角兽投资者名单上。如今,他们都祈祷名字不要出现在死亡独角兽投资者名单中。

那些依赖补贴的初创企业如今还需要让投资者相信它们能够赚钱。创业者张赢(音)说他已削减支出并计划裁员,他的公司今年目标是:扣除所有费用后赢利1元,“这并非易事。”▲

(作者袁莉,王会聪译)

猜你喜欢
寒冬业内人士初创
“初创”杯喜剧大赛
初创企业的估值与融资问题
京沪初创企业领跑亚洲
入初创企业,随行业趋势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将有90%机票代理商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