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图启动范式下惯用语加工机制研究

2016-09-09 05:37马利军林婉君张积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系广州50006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00873
大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词素惯用语器官

马利军,林婉君,张积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系,广州50006;.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00873)

词图启动范式下惯用语加工机制研究

马利军1,林婉君1,张积家2
(1.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系,广州510006;2.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3)

惯用语是固定表达的一种,对其加工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运用词图启动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究在加工早期和晚期惯用语是否存在不同的处理机制。同时,也探究不同类型的惯用语启动条件下,图片命名对惯用语加工的影响。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在加工早期,词素存在激活;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在加工晚期,惯用语的加工既有词素激活也有整词理解,属于混合加工。研究表明,词素在惯用语加工中发挥作用。

惯用语;理解;词图启动范式;SOA

[DOI]10.3969/j.issn.1672-2345.2016.03.014

一、研究背景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其意义不是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叠加、整合,而是脱离字面意义的隐喻性概念。例如“嚼舌头”用舌头来借代说话,因为说话同舌头有关,比喻义指搬弄是非。由于惯用语结构简单固定,意义表达形象,在日常语料中运用广泛,而且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对其加工心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加工是表征的激活和提取,那么,在心理词典中,汉语惯用语如何表征?早期观点认为,惯用语以整词的形式储存,理解是比喻意义的直接提取。但是,各种证据表明,对惯用语的加工不是单纯的整词感知。目前,关于惯用语表征的观点主要有:非建构(non-compositional)观点、建构(compositional)观点和混合加工模型(hybrid model)〔1〕。非建构观点认为,在心理词典中,惯用语整词储存,整词提取,句法和语义都无需分解处理。然而,在具体语料使用中,惯用语可进行句法变换,部分词汇可替代,这难以用非建构观点解释。建构观点认为,整词意义通过词素意义建构而成,随着词素语义逐步激活,整词意义也建构通达。许多研究支持建构观点。如陈光磊认为惯用语句法结构灵活,可以进行内嵌扩展;语序可移动,有时还可进行宾语前置变换,词素成分变换,因此,相应的理解过程也是意义构造的过程〔2〕。Cacciari等提出结构假说。对惯用语的加工和一般短语一样,首先激活惯用语中的分单词节点(node),并获得节点的字面意义,当足够多的节点被激活并认知后,词组语义通达,并被认定为是比喻性语言〔3〕。佘贤君等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法,证实惯用语不是以单词形式储存在心理词典中,而以节点形式储存〔4〕。同时,他们采用移动窗口技术研究字面意义与比喻意义的相对熟悉性(即预测性和语义倾向性)对惯用语加工的影响,结果支持结构假说〔5〕。Gibbs等提出语义分解性假说,认为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对整词的理解有重要作用〔6〕。王进认为,字面意义在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整词理解的基础,丰富了修饰效果,是比喻意义构建的有机部分〔7〕。

由于建构与非建构的观点都具有材料上的限制,仅仅是针对某一类惯用语而言,不能对所有惯用语作出一般性的理论解释〔1〕。鉴于此,Cutting等提出混合表征模型。混合模型认为,惯用语有自己独立的表征,可以激活多个概念,同时又可以通过lemma得到激活;惯用语既可建构,又可直接提取〔8〕。Cutting等虽然认为理解存在两种通道,但是并未赋予惯用语整词以独立的句法表征。于是,Sprenger等提出的Superlemma模型。该模型以混合模型为基础,同时在概念和句法层引入Superlemma节点,用来表达惯用语独立的lemma节点,它体现了惯用语的句法特征,又和成分lemma联结〔9〕。张积家、石艳彩证实汉语惯用语属于混合表征,既有整体表征,又有成分单词和词素表征;成分词素表征是整体表征和成分单词表征联结的桥梁;语义可分解性影响整词表征〔10〕。综上,可以发现,三类模型争论的焦点在于惯用语加工和表征的基本单元是什么:非建构观点认为整词是独立表征和加工的单元;建构观点认为词素在惯用语理解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混合模型认为整词和词素表征同时存在。由此,词素在整词加工中是否发挥作用成为研究的焦点。

图词启动范式为解决惯用语加工单元争论提供了研究路径。使用惯用语整词来启动词素图片和词素语义相关图片,是否存在加工易化作用?如果惯用语加工过程中词素没有得到激活,那么惯用语和词素图片语义无关;如果惯用语加工过程中词素存在激活,那么能否激活词素的具体语义和语义相关词;又或者惯用语加工中整词和词素同时得到加工。另一方面,若词素存在激活,词素在何时发挥作用?研究发现,SOA在200~300 ms时段,可以探讨早期加工过程;SOA在750 ms后,可以考察后期加工过程〔11〕。考虑到词素对惯用语的影响存在着分析与整合,加工时间影响惯用语的理解,本研究采用两种SOA(250 ms和750 ms)来考察词素在惯用语加工中的作用。

二、实验一:加工早期(250 ms)惯用语启动对图片命名的影响

(一)被试

大学本科生26名(其中男生16名,女生10名),视力及矫正视力正常,母语为汉语。

(二)实验设计

采用3×2两因素被试内设计。两因素分别为:①惯用语类型;②图片类型。

(三)实验材料

实验词语类型分为三类:①含器官惯用语,如“拖后腿”;②与器官间接相关惯用语,如“走弯路”;③无关惯用语,如“帮倒忙”。图片分为两类:①器官图片;②非器官图片。在正式实验之前,先从《汉语惯用语字典》〔12〕中选出合适的惯用语,并对它们的熟悉性、可分解性和笔画总数进行评定。熟悉性评定采用5点量表分,“1”表示非常不熟悉,“5”表示非常熟悉。语义可分解性也采用5点量表评分,“1”表示惯用语完全不可分解,“5”表示惯用语完全可分解。从选出的词语中,匹配熟悉性、可分解性、总笔画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3组词语,每组16个,共48个惯用语。同时,从舒华评定过的图片中选出7张器官图片,包括“手”“脚”“鼻”“耳”“嘴”“眼”和“舌”。请20名大学生采用5点计分方法评定图片的熟悉度和图名一致性以及惯用语词素和器官相关性,结果表明熟悉度和一致性程度以及词素相关性得分均较高。

(四)实验程序

采用E-prime2.0编程。实验时,屏幕中央首先呈现指导语,接着呈现红色注视点“+”500 ms,随后呈现惯用语250 ms,如“拖后腿”,再呈现图片(相符器官图片或不相符器官图片),如“眼”,并让被试快而准地命名图片,命名结束后空屏1 000 ms进入下一次试验。正式实验之前是10个练习,主要起学习图片作用。正式实验共包含96个Trail,每个惯用语呈现2次。实验过程中,主试在旁边记录正确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反应正确率为97%,不计算错误率数据。反应时分析时删除反应错误数据和M±2.5SD之外的数据。结果见表1。

表1 惯用语呈现250 ms条件下图片命名的反应时/ms

反应时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图片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1,25)=5.01,P<0.05,η2=0.24;F2(1,90)=5.33,P<0.05,η2=0.09。在相符器官图片水平下的反应时明显短于不相符器官图片条件下的反应时。惯用语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2,50)= 1.33,F2(2,90)=1.35,P>0.05。词语类型和图片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50)=1.82,F2(2,90)= 0.35,P>0.05。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在加工早期,被试对不同类型图片命名的反应时存在差异,对相符器官图片判断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不相符器官图片反应时,证明了惯用语对相符器官图片有启动作用。在加工早期,被试对惯用语存在局部加工,对词汇节点进行处理,使得对相符器官图片的反应时显著较短。本研究结果得到Chiarello等结果的支持,他们发现,在加工早期,惯用语非凸显意义(字面义)得到激活〔13〕。但是,前两类惯用语与无关惯用语之间的反应时没有差异,又表明惯用语激活的可能并不是动词的具体语义,或者激活的词素语义较弱,不能连带激活与词素语义相关的概念,如“走过场”不能激活器官“腿”的图片。本实验结果证实,在加工早期,对惯用语理解符合结构假说,在感知惯用语时,会激活惯用语中的分单词节点,并对分节点进行理解,获得节点的字面意思,当足够多个节点被认知后,惯用语意义得到激活。

三、实验二:加工晚期(750 ms)惯用语启动对图片命名的影响

(一)被试

大学本科生25名(其中男生12名,女生13名),视力及矫正视力正常,母语为汉语。未参加实验一。

(二)实验设计和材料

同实验一。

(三)实验程序

同实验一,惯用语呈现750 ms后,呈现目标图片,并对图片命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数据整体正确率为97%,不分析错误率数据。反应时分析时删除错误反应的数据和M±2.5SD之外的数据。结果见表2。

表2 惯用语呈现750 ms条件下图片命名的反应时/ms

反应时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惯用语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2,48)=2.10,F2(2,90)=0.62,P>0.05。图片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1,24)= 2.78,F2(1,90)=0.37,P>0.05。词语类型和图片类型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显著,F1(2,48)=4.93,P=0.01,η2=0.14;项目分析边缘显著,F2(2,90)=2.97,P= 0.056,η2=0.06。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对相符器官图片命名时,含器官惯用语的启动作用大于无关惯用语的启动作用,P=0.06。在对不相符器官图片进行命名时,三类刺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含器官惯用语的启动下,被试对相符器官图片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不相符图片的反应时,P<0.05。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在加工晚期,含器官的惯用语对图片命名有启动效应,表明加工存在词素语义激活,而且,词素激活的效应比较明显:含器官惯用语激活了相符器官图片,启动优势不仅表现在与不相符器官图片的反应时比较,还表现在与无关惯用语反应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加工晚期,与器官间接相关惯用语的启动效应与无关惯用语依旧没有差异,表明惯用语中所包含的器官功能词素,如“走”“看”等未能有效激活相关器官图片“腿”“眼”等。可能的原因是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动词词素语义虚化、弱化,例如惯用语“走过场”在日常生活语料使用中,并不发挥其具体含义——通过下肢活动产生空间移动,而更多地发挥抽象语义——既定流程从开始到结束的展开。与较短加工时间相比,较长的加工时间使得被试对惯用语的处理较为充分,被试能够意识到惯用语中存在的器官词素,同时词素语义得到较好的激活。

四、讨论

两个实验结果表明,相符图片的反应时小于不相符图片的反应时,暗示无论是加工早期还是加工晚期词素语义都得到激活,表明惯用语的理解至少存在部分提取过程。另一方面,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表明,三类惯用语启动条件下图片命名反应时没有差异,表明惯用语存在整词提取。若惯用语是词素意义的组合,符合一般短语加工过程,那么,在实验一中,至少含器官惯用语对相符图片的启动效应应该与无关惯用语的启动效应存在差异;同时,在实验二中,由于加工时间较长,与器官间接相关惯用语的启动效应同样应该与无关惯用语的启动效应存在差异。但是,实验结果未能证实上述假设。因此,惯用语的加工遵循混合加工的观点,词素和整词都有可能成为通达表征的单元,两者加工存在资源竞争,哪个占主导依赖于惯用语自身表现出的语境效应。在加工早期,由于时间压力,被试更多地激活整词语境,词素意义未能得到充分加工。Raposo等以及Aziz-Zadeh等采用fMRI的研究表明,在惯用语理解中动作词素相对应运动皮层都没有得到激活,他们认为,在惯用语理解中动作词素没有得到激活〔14-15〕。Cacciari等采用经颅磁共振(TMS)的方法发现,在字面短语、虚构短语以及隐喻性短语中均发现与身体相关的语素对应的运动皮层激活,但同样未能证实惯用语中的语素对应的运动皮层的激活〔16〕。在加工晚期,由于加工时间较为充裕,被试在识别整词意义后,重新审视词素语义,加工较为彻底。Titone和Connine发现,语义分解性的作用出现在加工晚期而不是早期,即当惯用语的性质被识别以后,词素才对整词理解发挥作用〔17〕。因此,惯用语理解过程中,存在词素和整词两条通道的选择,一种是自下而上的通道,即标准语言理解模型,首先激活成分词素意义,通过意义整合,通达整词意义。一种是自上而下的通道,直接通达惯用语的比喻义。在惯用语意义通达过程中,伴随着惯用语的熟悉性和分解性以及所提供的启动线索,存在通达选择的差异。本研究直接呈现惯用语给被试,虽然提供了自上而下的加工线索,但是,实验结果依旧发现整词对“器官词素”图片的启动效应,表明自下而上是一种自动化的加工方式。本研究结果得到其他研究结果的支持。Titone和Connine发现,语义可分解的惯用语存在着字面义的自动激活〔17〕;马利军等研究发现,在短加工时间(300 ms)条件下,动宾和偏正结构的惯用语均表现出字面义的激活优势〔18〕。

对于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与器官相关惯用语未能易化器官图片的命名,可能的原因是动宾结构惯用语中动词词素的语义发生“异化”。苏向丽指出,动宾惯用语的动词成分的语义特点是非动作性。动词性成分经整体意义的抽象化后,在隐喻或转喻的意义上使用,动词性成分减弱、虚化〔19〕。如“翘辫子”不是指翘辫子的具体动作,转喻指死亡。由于动词语义虚化,诸如“拍”马屁、“吹”牛皮等词汇,在解释比喻意义时,其自身的动作意义已经丧失。虽然这些动词所表征“具体动作”的施动器官依旧存在,但是由于动作语义弱化,使用“打圆场”“走过场”来启动图片“手”“脚”,由于双方语义具体性不同,使得启动效应不明显。

〔1〕马利军,张静宇,张积家.惯用语理解的多种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4):553-559.

〔2〕陈光磊.语海第三种:中国惯用语〔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3〕CACCIARI C,TABOSSI P.The Comprehension of Idioms〔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1988,27:668-683.

〔4〕佘贤君,王莉,刘伟,等.惯用语的理解:构造还是提取〔J〕.心理科学,1998,21(4):346-349.

〔5〕佘贤君,宋歌,张必隐.预测性、语义倾向性对惯用语理解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32(2):203-209.

〔6〕GIBBS R W,NAYAK N P,CUTTING C.How to Kick the Bucket and not Decompose:Analyzability and Idiom Processing〔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1989,28:576-593.

〔7〕王进.汉语惯用语隐喻的发生机制〔J〕.修辞学习,2006(3):53-55.

〔8〕CUTTING J C,BASK K.That's the Way the Cookie Bounces:Syntactic and Semantic Components of Experimentally Elicited Idiom Blends〔J〕.Memory&Cognition,1997,25:57-71.

〔9〕SPRENGER A,LEVELT J M,KEMPEN G.Lexical Access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Idiomatic Phrases〔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6,54:161-184.

〔10〕张积家,石艳彩.汉语惯用语的产生机制〔J〕.心理学报,2009,41(8):659-675.

〔11〕FAUST M,MASHAL N.The Role of the Right Cerebral Hemisphere in Processing Novel Metaphoric Expressions Taken from Poetry:A Divided Visual Field Study〔J〕. Neuropsychologia,2007,45:860-870.

〔12〕周宏溟.汉语惯用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3〕CHIARELLO C,LIU S,SHEARS C,et al.Priming of Strong Semantic Relations in the Left and Right Visual Fields:A Time-course Investigation〔J〕.Neuropsychologia,2003,41:721-732.

〔14〕RAPOSO A,MOSS H E,STAMATAKIS E A,et al.Modulation of Motor and Premotor Cortices by Actions,Action Words and Action Sentences〔J〕.Neuropsychologia,2009,47:388-396.

〔15〕AZIZ-ZADEH L,WILSON S M,RIZZOLATTI G,et al. Congruent Embodied Representations for Visually Presented Actions and Linguistic Phrases Describing Actions〔J〕. Current Biology,2006,16:1818-1823.

〔16〕CACCIARI C,BOLOGNINI N,SENNA I,et al.Literal,Fictive and Metaphorical Motion Sentences Preserve the Motion Component of the Verb:A TMS Study〔J〕.Brain& Language,2011,119:149-157.

〔17〕TITONE D A,CONNINE C M.Descriptive Norms for 171 IdiomaticExpressions:Familiarity,Compositionality,Predictability,and Literality〔J〕.Metaphor&Symbolic Activity,1994,9:247-270.

〔18〕马利军,张积家,杜凯.语义分解性在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3,45(4):391-405.

〔19〕苏向丽.现代汉语惯用语的词汇化等级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62-69.

〔Abstract〕Idiom is one of the fixed expressions with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s.With paradigm,this paper explores if there are different process mechanisms in early stage and in later stage respectively with two experiments during idiom processing. Meanwhile,what we are further interested in is the effect of Picture-Word Priming Paradigm on processing idioms in various priming conditions.The first experiment showed that morpheme was activated during early stage;while the second experiment revealed that both morpheme and word were activated during later stage,which support the hybrid model.The study shows that morphem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cessing idioms.

〔Key words〕idioms;comprehension;Picture-Word Priming Paradigm;SOA

(责任编辑杨朝霞)

Research of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Idioms Based on Picture-Word Priming Paradigm

Ma Lijun1,Lin Wanjun1,Zhang Jijia2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China;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3,China)

B842.1:H136.4

A

1672-2345(2016)03-0068-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40096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共建项目(GD14XXL01)

2015-12-03

马利军,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心理语言学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猜你喜欢
词素惯用语器官
类器官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大学日语专业精读教材中惯用语的使用现状及教学思考
基于词素解构的高中英语词汇扩充方法分析
ORGANIZED GIVING
词素配价理论与应用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从词素来源看现代汉语词素同一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