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国,张祝宁,翁佳丽,杨 浙(.诸暨市农村能源办公室,浙江诸暨 3800;.诸暨市草塔镇农技站,浙江诸暨 300)
池内管网结构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张伟国1,张祝宁2,翁佳丽1,杨浙1
(1.诸暨市农村能源办公室,浙江诸暨 311800;2.诸暨市草塔镇农技站,浙江诸暨 311200)
为节省污水处理成本,探索不同管网结构对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经过模拟和工程实例验证,开发出一种效果显著的管网结构,利用本技术平均污水处理效率比目前公认为先进的微动力处理提高6.22个百分点,合格率提高23.31个百分点。对粪大肠菌杀灭率近合格。
污水处理;池内管网;高效省本
文献著录格式:张伟国,张祝宁,翁佳丽,等.池内管网结构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7):1098-1099.
现有污水沼气净化处理工程一般将污水池建成长方体,分成多格,作连通用管网放在隔墙上部中间,其中部分隔墙上层分格下层又连通,其目的是为提高沉淀和分层效果,特别是为使浮渣不流到池外,但同样容积长方体的建筑造价比正方体高,多格比单格高,这种工艺结构从实际效果看,仍然存在发酵盲区、料液“短路”和有池内微生物贫乏区等问题[1],在系统缺搅拌和在仅作联通的管网结构下,其工艺实质仍为单一表面水平流向,新入的废水用几个小时“走”完整个系统,而原有废水永久“服役”在池内,结果导致排出的水质远未达到排放标准。从过去对养殖场污水处理检测结果来看,如进水达到设计负荷,出水水质则超标准[2]2~3倍是很常见的。因此解决上述不足与难题,已成为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改变池内管网结构,进行污水处理效果研究。
建造4格污水处理池,每格均使用用UPVC管材,双向90°弯节,出水接短管(长度为80~120 mm),进水接长管(离底约100 mm),为减少刚启动时污水流动时空气阻力,使管内空气能适时排出,在弯节最上端打4~6 mm小孔(图1—2),第1格管材直接同池外主管联结,入池后管径可逐格减小1档,出水管用50 mm即可,个别特长的视情况接32~40 mm也可。这样可以节省材料,提高用水高峰时沉淀效果和抗负荷能力。通过几年工程实例和模拟实验的不断研究和集成创新,开发出这种池内管网结构厌氧发酵工艺污水处理专利产品。
图1 4格式污水处理池的整体结构
近几年委托杭州格临检测有限公司对诸暨市王家井、安华、浬浦、街亭、店口等5个镇共178处污水处理池水样进行检测。178处污水处理池,131处采用本课题方案中管网结构厌氧发酵工艺,47处采用厌氧+微动力发酵工艺。
图2 4格式污水处理池的工程实例
表1表明,采用池内管网结构厌氧发酵工艺,污水处理效果优于目前业内公认为先进的厌氧+微动力发酵工艺,其中COD处理率提高8.66个百分点,氨氮处理率提高4.48个百分点,总磷处理率提高5.52个百分点,三者平均提高6.22个百分点,对照文献[3]标准,判定后者比前者合格率提高23.31个百分点。对上述最重要4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本课题组直接实施工程建造的污水处理池,浙江华才检测结果,COD、总磷、氨氮均达到文献[3]一级A标准,平均除去率为86.48%,粪大肠菌群除去后为7.9×103L-1,己近合格[3],其效果比表1中由其他施工企业建造的类型2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施工企业未完全按标准操作之故。这种管网结构不仅高效而且省本。主要体现在可直接省去阻止浮渣流出的隔墙、格栅井、格栅;减少日常经常清渣工作量,既减少垃圾量,更大量减少日常管理费用。
表1 池内管网结构厌氧发酵工艺污水处理水质样品检测结果
[1] 邱凌.沼气生产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S/OL].(2001-11-26).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j4kjRnHVVRORm1_X17uWH9 fr7Uliz0YCnEmzyEEoTKIGnu Zd118B5HJeakQvGta7SuH2gCqYsx0dRw fOikPR8OFjUEWeFky ZNURO68-TPuS.
[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S].(2002-12-24).http://www.doc88.com/p-7426855273992. htm1.
[4] 徐曾符.沼气工艺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5] 张伟国.一种能提升污水处理效果的池内管网结构:201520761886.1[P].2016-01-13.
(责任编辑:张才德)
X505
A
0528-9017(2016)07-1098-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746
2016-05-12
张伟国(1962-),男,农艺师,主要从事生态、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研究工作,E-mai1:yannabf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