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Bub1、p53的影响*

2016-09-08 07:59卫玲干丽敏朱小军张庆明杨荣甘肃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兰州73005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6期
关键词:紫杉醇鳞癌宫颈癌

卫玲 干丽敏 朱小军 张庆明 杨荣(甘肃省肿瘤医院妇瘤科 兰州730050)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Bub1、p53的影响*

卫玲干丽敏朱小军张庆明杨荣
(甘肃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兰州730050)

目的:探究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中Bub1、p53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40例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根据组织摄取部位不同分为癌旁组和癌中组。观察治疗前后癌旁组和癌中组的Bub1、p53的含量。结果:癌中组的Bub1均增高,p53均降低,接近癌旁组。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鳞癌临床疗效显著,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升高Bub1、降低p53含量进行调节,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Bub1;p53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的妇科发病率高居第一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及与肿瘤相关的女性死亡因素中居第二位[1],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2],随着宫颈癌普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早期宫颈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趋向年轻化,约54%的患者年龄<50岁[3]。目前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手段是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1983年Frie等首次报道宫颈鳞癌是对化疗(TP方案)敏感的肿瘤,从此,化疗就在宫颈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所以手术治疗的同时,新辅助化疗也成为当前宫颈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新辅助化疗(NACT)是指在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之前给予的全身化疗,也叫早期化疗。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研究分析Bub1、p53的含量变化,进而观察新辅助化疗在临床上治疗宫颈鳞癌的有效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40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7.3岁;病程0.4~0.6年,平均病程0.5年。所有患者均通过组织学方法进行确诊。

1.2试剂免疫组化试剂盒(Dako envision system labeled polymer,rHRP Anti-mouse and Anti-rabbit k1491),购于美国Dako公司;p53一抗工作液,购于上海基因有限公司;Bub1(Rabbit polyclonal to Bub1,aa1-312),购于美国Abcam公司,试验稀释度为1∶50。

1.3组织来源对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取病理组织,分为癌旁组织(癌旁组)和癌中组织(癌中组)。

1.4实验方法对患者进行化疗前取样,进行实验学检查,确定患者患有宫颈鳞癌,并测定Bub1、p53的含量,化疗后对患者再次取样,测定Bub1、p53的含量。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抗原修复采用水煮沸法,用小牛血清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用已知宫颈鳞癌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Bub1蛋白阳性着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浆;p53蛋白阳性着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采用双人双盲法观察结果,随机选择10个高倍视野,计数1 000个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前Bub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Bub1蛋白阳性着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浆,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癌旁组Bub1阳性率为87.5%,癌中组Bub1阳性率为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表1 新辅助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及正常宫颈黏膜中Bub1的表达

图1 早癌Bub1(400倍)

2.2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后Bub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癌旁组Bub1阳性率为87.5%,癌中组Bub1阳性率为82.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新辅助化疗后宫颈鳞癌组织及正常宫颈黏膜中Bub1的表达

2.3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前p5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p53蛋白阳性着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癌旁组p53阳性率为0.0%;癌中组p53阳性率为5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图2。

表3 新辅助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及正常宫颈黏膜中p53的表达

图2 早癌p53(400倍)

2.4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后p5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癌旁组p53阳性率为0.0%;癌中组p53阳性率为5.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4 新辅助化疗后宫颈鳞癌组织及正常宫颈黏膜中p53的表达

3 讨论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来分析40例宫颈鳞癌(癌中组织)及40例正常宫颈黏膜(癌旁组织)中Bub1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Bub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经过新辅助化疗后,癌中组织的Bub1表达明显增高,接近癌旁组织(P>0.05)。虽然临床病例有限,但为临床治疗癌症提供了重要指导。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的宫颈黏膜组织中Bub1蛋白表达较高,这说明一定量的Bub1蛋白可能是维持人类正常细胞有丝分裂所必须的。40例宫颈鳞癌及40例正常宫颈黏膜中p53表达结果显示:正常宫颈黏膜中未发现p53蛋白,而4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p53阳性率为52.5%。经过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癌中组织中p53显著降低,接近癌旁组织中p53的含量,证明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改变p53的含量,有利于患者后期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新辅助化疗中,采用紫杉醇通过抑制微管解聚可阻滞细胞周期,进而杀伤肿瘤。有研究显示紫杉醇这种杀伤作用有赖于具有完整功能的纺锤体检查点。纺锤体检查点是细胞周期的最后关卡[5]。目前,临床上对于紫杉醇的用量也不尽相同,有研究报道,175 mg/m2的紫杉醇对晚期初次化疗的宫颈癌有效率为17%,而250 mg/m2紫杉醇有效率可达25%[6],患者化疗后的副作用较小,生存率较高,这提示在临床治疗宫颈鳞癌时,不能单纯的应用手术治疗,应该配合有效的化疗,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因子的作用,为手术后的快速恢复提供一定的基础,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1]WHO.Comprehensive cervical cancer control:a guide to essential practice[M].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6.1

[2]王悦,魏利.宫颈癌手术治疗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2):1147-1149

[3]Filippeschi M,Moncini I,Bianchi B,et al.What Kind of surgery for cervical carcinoma[J]?G Chir,2012,33(4):139-146

[4]徐凤梅,王敏.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OX-2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33-34

[5]傅云峰,谢幸,叶大风.肿瘤与纺锤体检查点的研究现状[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5,32(1):3-6

[6]Legge F,Fuoco G,Lorusso D,et al.Pharmacotherapy of cervical cancer [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10,11(12):2059-2075

R737.3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6.015

甘肃省社会发展类课题(编号:2015CGKJ63)

2016-04-03)

猜你喜欢
紫杉醇鳞癌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不同途径灌注治疗兔舌癌的疗效研究
脂质体紫杉醇周疗方案与普通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护理干预对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疗效观察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