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芬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育,几乎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甚至有的教师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未成年人的德育问题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那些经常违反道德行为准则和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的学生,我们常称之为“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教育,是学校当前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师议论的热点。我试图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学生品德不良的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学生”品德不良的表现
1、缺乏亲情关爱,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强。
2、没有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不用功。
3、起哄、搞恶作剧、欺侮同学、顶撞教师、无礼貌、骂人、撒谎、考试作弊、小偷小摸、损坏公物等。
4、拉帮结派,成立团伙,逞强称霸,敲诈勒索,到社会上寻衅滋事,或把校外的势力勾搭到校内来,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转化“问题学生”是获得教育教学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保证,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许多教师一提到“问题学生”就感到头痛,认为“朽木不可雕”,其实,只要找到问题所在,“问题学生”是能够变成好学生的。《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可见这些“问题学生”并非天生。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花季少年迷失方向执迷不悟呢?
二、“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青少年的某些品德不良行为,往往是由于对有关道德行为准则缺乏应有的理解,再加上外部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
2、异常的情感表现。品德不良的学生之所以会干一些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是因为缺乏亲情的关爱,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他们在受到挫折时,不是吸取教训,反而将怨恨情绪发泻到其他人身上,甚至做出反常的行为。在这种“受伤”的情绪支配下,常以粗暴蛮横的行动来发泄自己受压抑的烦躁不满的情绪,挑逗同学,毁坏东西,与关心他的父母、老师作对。
3、道德意志薄弱。品德不良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坚强的道德意志,不能用正确的认识战胜不合理的欲望而发生不良行为。例如,有的学生明知打架、殴斗等行为是错误的。但由于意志薄弱,正确的认识不能见诸行动,出现明知故犯。
4、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一种不良行为的产生,开始往往是偶然的,但是当它一旦产生之后,这种不良行为方式就会与个人某种欲望的满足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进而形成一种不良的动力定型,即坏习惯。因此,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具体掌握,及时进行教育引导。
三、“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只要我们根据其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采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满腔热情地关怀和引导,是完全可以教育好的。
(一)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
“问题学生”一般都存在是非观念差,辨别是非能力低的心理特点。因此,他们往往不能在出现错误举动时,及时辨别并加以制止。犯了错误以后,也不会很快产生改正的意向,因而一错再错,最终变成品德不良的学生。因此,培养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是转化“问题学生”的重要一环。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形成学生的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可以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走出去”也就是说学校改变封闭式的教育模式,将校门打开,有计划地让学生走向社会,使学生多接触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正反面的人和事,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辨别是非能力.如组织学生参观我市建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宣判执法大会等;“请进来”也就是说在使学生走出去的同时,还要将社会的教育力量请进来。如聘请热心于教育事业的人士和英雄模范人物到学校作辅导,并结合学生实际作针对性报告,每学期邀请镇司法和市普法办领导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主动与当地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与宣传文化部门联系,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这样力争全社会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优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
(二)设立“校讯通”,亲情常伴。
我校每位教师与每个学生家长都设立了“校讯通”,方便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联系,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怀,感受亲情的温暖。“校讯通”还方便外出务工家长与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联系,使他们及时了解子女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通过“校讯通”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感受到爱就在身边,亲情并不因为父母的外出打工而走远。
(三)用师爱感化学生。
特级教师丁有宽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就好像和风细雨,是教育“问题学生”的前提。“问题学生”对爱甚是敏感。教师对他们的爱,会让他们感到是学校对他们的爱与信任,以爱唤醒他们的自尊、自信,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对因家贫而无心向学的“问题学生”,我首先鼓励他们要勤奋读书,学好知识。因为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明白“读书乃是起家之本”的道理;其次为他们解决部分学习用品的费用;再次,平时有伤风感冒者,给他们一些常用药,往往奏效。
对因学习目的不明确而自暴自弃的“问题学生”,我首先与他们谈人生理想,让他们树立人生追求的目标。然后帮助“问题学生”树立信心。“问题学生”基本上长期处于“低谷”情绪,学习往往丧失自信心,我平时多给他们创造自尊自信的机会,逐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好学的欲望。我注意加强同科任教师的联系,为“问题学生”创造学好文化知识的机会。首先保证学生愿学:1、知识低起点,使学生感到我能学;2、练习形式新颖,使学生学得主动有趣;3、变换考查方法,使学生有我要学的迫切感。其次,在指导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花气力,使学生会学,能自觉学。再次,加强辅导,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对症下药,具体指导,耐心帮助。他们一有进步,我就及时表扬,并表达教师对他们的期望,让他们在教师、同学等人的赞扬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心。
对因经常违反纪律,有严重过错行为的“问题学生”,对他们“晓之以理,喻之与义,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方法开导教育他们,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记得我早年任教五年级时有一位学生陈某,不但学习成绩差,纪律松懈,还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曾多次出入学校领导、教师的办公室接受批评教育,是一个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上六年级后更是无心向学,想缀学到社会上瞎混。一天夜里,他又翻过围墙,到附近的农村偷鸡,不幸被主人发觉,鸡偷不着,反被主人放出的狗咬了一口,跌入路边的水沟,弄湿了身子,回校后发冷发热,胡言乱语,很多同学都不敢近他。有学生把他的情况反映给我,我二话不说,就搭他上了医院,并替他付了医药费,亲自守护在他身边,直到他退热清醒为止。他父母见到我后感激不尽。事后,我多次炖瘦肉汤、鸡汤为他补养身子,并为他义务补课,讲了许多浪子回头的故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陈某深受感动,决心发奋上进,安心读书。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一级学校就读。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爱如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爱如阳光融化了积雪坚冰;爱使迷途羔羊知途而返;爱是黑暗中一盏明灯……”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但只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结合起来,我相信没有转化不了的“问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