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95-01
预学是学生学习课程的重要环节。预学,即:上课前对即将要学的课本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是一种学习方法。怎么在教学当中很好的应用预学呢?首先要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更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
一、怎么预学
预学,要对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做充份准备,知道即将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二、预学要挤时间
由于现在的学生功课都压力大,所以学生在每次上课前,不见得有时间预学功课。有时老师讲得快一点,有些知识就无法吸收。所以要善于利用每一分钟预学。据调查,很多爱好社会活动的学生,即使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活动方面,却仍然成绩优秀。相反地,有些同学整日埋首于书堆也不见成绩好。他们之间存在这什么差异呢? 其实,社会活动多的学生也一样要花时间读书,很可能他们比其他同学更了解上课流程,为了能收获双倍以上的读书效益,都是在预学方面做得很好。
三、显著的预学效果
预学功夫下得好,大致可以理解透课堂上百分之九十的内容。最后期末复习时,把平时理解不透的百分之十的部分作为重点学习。相反地,如果不注意预学的功夫,可能课后得花费数倍的时间才能产生相同的效果。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学。预学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被动了,课堂上要听讲,记笔记,就显得既听得紧张,又记得忙乱,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那么在复习的时候就会费时费力。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听起课来就主动了,课堂记录就有了重点,对老师的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实践证明,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好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会使人受益终生。
四、预学的任务及方法
平时,许多同学一听老师说要预学,就把课文看了一遍了事,他们认为这就是预学了。那么这算不算预学呢?我想,这仅仅是预学的一个步骤,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预学呢?怎样预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总的来说,预学可以先从老师布置的预学内容做起。预学就是在看的过程中,找出哪些地方看得懂,哪些地方看不懂,哪些地方感到困难,哪些地方觉得有问题。至于具体的步骤应做到以下几点。
1.理清课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课文学习前,要了解本课读写训练的要求,在这过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课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来。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因此是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的。这就有利于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特色。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查阅工具书或网络
为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要多查阅工具书或网络。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学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在句子的下面用直线划出来,再打上问号,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你就可带着问题听,就会理解得更透彻些。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要使学生在课堂中养成一种良好的预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