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栓+徐磊+方媛+邵毅明
【摘 要】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知识体系的总结和提升,对本科阶段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使其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首先对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兼顾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基本原则,将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相结合,建立综合考虑指导教师、评卷教师以及答辩小组意见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确定指标权重,二级模糊评价法得出评价结果。最后,经实证分析,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过程管理;模糊评判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2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阶段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它不仅可以有效检验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对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有效评价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及教育教学水平,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志。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及解决专业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与评价。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将在厘清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相关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探讨构建合理可靠的质量评估体系,以期为高等院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政策依据及决策支持。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存在问题分析
调查发现,尽管各有差异,但普通高等院校基本均有一套固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估体系,总体而言,存在以下问题[3]:
(1)评价主体缺失现象严重。目前许多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工作仍然主要由指导老师执行,较少参考交叉评阅老师与答辩小组的意见。由于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直接影响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定及甄选,同时也会影响指导老师评优评先结果,导致指导老师的评定成绩显著超出论文(设计)的真实水平,造成评价结果的失真。
(2)动态评价不受重视。当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评价主要是结合指导老师对论文质量的主观评价和学生答辩的综合表现。其中指导老师的评价行为多是对静态质量的主观判断,而忽略了学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出勤率、题目难易程度、各子阶段检查结果等,造成评价结果过于主观,无法客观、综合体现学生在毕业论文执行过程中所付出的心智努力。
(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存在随意性。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评定多由学校教务处或者二级教学单位在指导老师评阅成绩与答辩之间随意确定一个主观权重,缺乏足够的现实调研及理论方法作支撑。
(4)评价标准模糊。许多高校尽管具备评价指标及权重,但论文的评价标准不精细,可操作性不强,既无法为论文评阅提供参考作用,同时也无法对指导老师形成足够的约束力与牵制力。导致指导老师权利过重,易使评价结果显著高于论文的真实水平。
2.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及构建思路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综合性以及系统性极强的教学环节,其涵盖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等各个子环节。同时,论文(设计)成绩涉及的利益角色较广,具体包括学生、指导老师(校内导师以及企业导师等)、交叉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管理机构(学校及二级教学单位等)等,任意一方的行为都会影响最终的成绩评定结果。此外,毕业论文过程写作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管理系统,除了可以反映论文质量的学术水平、实用性、规范性等静态指标外,还需要考虑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态度、纪律性、阶段任务完成度等动态指标。因此,在构建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基于过程管理视角,同时,兼顾以下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
论文评定是一种定性分析,评定者的个人判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4]。为了克服传统的指导教师在成绩评定过程中权利过大的弊端,使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客观、全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应划分为三大主体综合评价,分别为指导教师评定、阅卷教师评定以及答辩评定。
(2)评价指标的全面化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评价内容涉及到指导教师、评卷教师和答辩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为了使评价的内容更加全面,应综合考虑与三大主体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此外,论文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性、阶段性的工程,应将影响论文质量的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相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3)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目前,对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较多,评价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影响评价结果。本文主要采用了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评价结果。通过实际计算可以看出,本方法运算简洁,结果符合人们的预期决策和评判习惯。
(4)评判标准的明确性
一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判标准的明确性有助于学校更好的控制、管理以及评判毕业论文质量,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开展对论文的指导工作。另外,评判标准的明确性能让学生有倾向性地找到提高毕业论文的办法,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判模型建立
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价指标的构成要素以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兼顾原则,为使评定指标更好的反映学生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等各子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按照有关影响因素的不同性质,选取指导教师、评卷教师以及答辩小组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并选取11个影响因素作为二级评价指标,形成指标层—准则层—目标层的评价指标,以保证选取指标的客观性。如图1所示。
从以往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可以看出,学生虽然通过了3年多的学习,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论文撰写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学生很难单独完成。指导教师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能够很好的了解与学生论文写作有关的各项动态评判成绩依据,例如写作态度、写作进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论文的创新性直接影响论文成绩,有助于提高论文的实用价值。
3.2权重确定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对运行机制与物理原型不清楚或者根本缺乏物理原型的灰关系序列化、模式化,进而建立灰关联分析模型,使灰关系量化、序化、显化,能为复杂系统的建模提供重要的技术分析手段[5]。其基本步骤为:首先,对需要确定权重的对象进行打分,找出参考数列V。然后,计算出关联系数和关联度,最后,将所求出的关联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其权重。
以一级指标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权重。为了权重更具有客观性,特邀请M个专家对“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中的3个一级指标进行打分,λ0jk表示第k位专家对第j个指标的打分,要求所打分数λ0jk∈[0,10]。设V=(v1,v2,v3.....vn),由vi=max{λ0ij},1≤i≤3,1≤j≤n。可由此得出参考数列V。
在此基础上,计算出V和λ0jk之间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由此可得出各指标对于V的优劣程度。计算公式以下:
为关联系数,为关联度。式中为分辨系数,引入它可以减少极值对计算的影响。一般情况下,P在0.1至0.5之间取值。
对上述关联度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满足权重和为1的目的。计算公式如下:
同理,可以得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各因素的权重。如下表1所示。
3.3评语集及隶属函数确定
模糊数学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经济学、社会学等科学技术领域。其中,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对难以量化和模糊问题进行的评价。
其基本步骤如下:首先,确定影响因素集,并确定各因素的之间的权重关系。此步骤上文中以确定。其次,建立评语集和隶属度,评语集是评价指标可能出现结果的集合,是对模糊问题的评价结果的划分。结合本文的的实际的情况,将评语集划分为优、良、差。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时,隶属函数的确定是整个模糊综合评判的关键,隶属函数反映了各个评判因素对评语集的隶属度。在本文中,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因子为定性因素,利用专家打分的方法,采用离散隶属度,如表2所示。最后,对指标依次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4.实例分析
本文以重庆某高校一名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成绩为例,由指导教师、阅卷教师和答辩组分别给出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如下表3所示。
4.1一级模糊评价
由表3论文质量统计表对照表2隶属度取值中,可以得到各影响因素的隶属程度,模糊矩阵如下所示:
(1)指导教师评定指标:
(2)阅卷教师评定指标:
(3)答辩评定指标:
4.2二级模糊评价
由B1、B2、B3得到矩阵R,进行二级模糊评价。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二级评判结果可以看出,该同学的论文较优秀,隶属度为0.55425。将二级模糊评价隶属度进行“归一化”处理,结果为BA=(0.536,0.320,0.144),可以得出本论文为优秀、良好、较差的比例分别为53.6%,32.0%,14.4%。为了得出最终学生论文的评价成绩,可设定优秀、良好、较差的分值分别为K=(85,75,65),由BAKT=78.92,可得出该学生的最终成绩为78.92分,介于优秀和良好之间。
5.结语
本文基于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探析,将指导教师评定、阅卷教师评定和答辩评定相结合,消除指导老师在评定中权利过大的不公平因素,建立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二级模糊评价法对评价指标和评价过程进行模糊化,可以减少指导老师打“印象分”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最终评定结果的影响,也最大限度的融合了交叉审阅老师和答辩老师的评阅意见。通过实例验证,让三大主体对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各项进行评价,缩小评判范围,减少评价误差,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由此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计算过程简洁方便,有利于更加准确的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值得推广。随着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评价模型的各个指标及指标的重要性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分值和权重等也应随着指标体系的调整而加以变动,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本模型进行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熊科云.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广场,2011(8):251-253.
[2]程博,熊婷.高校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机制及实证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1):31-37.
[3]贝金兰,王春雨.基于过程管理完善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体系[J].时代经贸,2011,226:144-145.
[4]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5]李柏年.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6]李士勇.工程模糊数学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