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英译本赏析

2016-09-07 05:37吴桂金杨利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天净沙英译本秋思

吴桂金 杨利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国的古诗源远流长。《天净沙·秋思》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古诗之一,国内外有不少学者翻译过此诗,因此有不少英译本。本文通过对其中几个英译本的赏析,旨在从前辈学者的作品中吸取经验,进而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传播做出些许贡献。

【关键词】《天净沙·秋思》 英译本 浅析

一、原诗浅析

《天净沙·秋思》是由元朝作家马致远创造的一首散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五句话,却描绘出一幅画面感十足的秋郊夕照图。此诗的前三句,每句话三个名词,三种景物。这种名词的叠加,形散而神不散,充分体现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诗人用这简短的九个词,铺叙开来,描绘出一幅秋风萧瑟的画面。最后一句中,作者将“游子”即“断肠人”置于这秋风萧瑟的画面中,那种凄凉之感、那种倦于漂泊的苦楚跃然纸上,深刻清晰地走进每一个读者的心中。

中国古代诗歌是追求音韵美的,马致远的这首诗也不例外。本诗中,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这种平仄相间的韵律结构,前后呼应,不禁让读者低吟沉回,心中油然而生那份秋风萧瑟的凄凉,感同身受主人公飘泊天涯的那份无奈。这首诗在用词上,虽然没有使用情感浓烈的词语,但那几个简短的词语,灵动而传神,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景象,直入读者心底。

二、三种英译本

译文1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译作,现摘录如下:

Tune: Sunny Sand - Autumn Thoughts: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crows; Under a small bridge beside a cottage a stream flows; On ancient road in western breeze a lean horse goes. Westwards declines the setting sun; Far, far from home is the heart-broken one.

译文2是美国学者Wayne Schlepp的译作,现摘录如下:

Tune to “Sand and Sky” - Autumn Thoughts: Dry vine, old tree, crows at dusk; Low bridge, stream running, cottages; Ancient road, west wind, lean nag, The sun weltering; And one with breaking heart at the skys edge.

译文3是笔者典籍外译老师的译作,现摘录如下:

To the Tune of Sand under the Clear Sky - Autumn Thoughts: A crow, at dusk, on yon old tree with vines very dry; A bridge oer thcreek, and some country cottages nearby; A horse so weak, against west wind, en route with sigh; The sun sinking, a broken hearts still wandering!

三、英译本浅析

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提出“译语优势”的原则。他认为“译语优势”是“译语最好的表达方式”,“发挥译语优势”就是“尽量利用译语最好的表达方式”。译文1的翻译正体现了他的这一观点。许渊冲先生在翻译本诗时,在句中添加了动词和介词,将原文中的名词词组连接成符合英语句法结构的完整句子,这是英语语言表达重形合的体现。许渊冲先生还提出的译诗“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标准,是建立在“意似、音似、形似”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信”的衍化和具体化;“三似”中又以“意似”为先,表明许渊冲先生是重视内容的充分表达的。确实,在此诗的翻译中,许渊冲先生把原作所描写的内容和含义很好地传达了出来,而且全诗的翻译都用倒装句这一句式结构进行表达,使诗在句式上协调统一。同时,这一译作也在韵律上做了很多努力,aaabb的尾韵使诗前后呼应,读起来十分流畅自然。此外,该诗在用词上十分贴切传神,比如,用“Far, far from home”将“在天涯”意译出来,令读者心生无限遐想;用“heart-broken”来形容“断肠人”,能够让读者如读原诗一般感同身受漂泊人的那份苦楚。

译文2是美国学者Wayne Schlepp的译作。Wayne Schlepp是接受过西方汉学训练的学者,因此在她的翻译中能够看到其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在这个译作中,Schlepp采用与原文相似的句式结构直译开来,所以译诗在形式上与原诗十分相近。这也是一个外国学者对于中国诗歌文化的理解。但译作在用词上没有原诗中的那份灵动和传神,比如,“Low bridge,stream running”,可能对于英语的读者来说,并不能感受到潺潺的溪水流过小桥的那副景象。此外,这个译作在韵律上有所欠缺,因此没有传达出原诗的音韵美。所以Schlepp采用的这种逐字对译的方式虽然在诗的形式和字面上做了对等传达,但可能传达不出原诗在情感上给读者带来的共鸣。因为中国诗歌重在含蓄、委婉,让读者通过联想来感受其中的意义和情怀。但同样的英语句式结构,同样的词汇的叠加,可能并不能勾起英语读者的联想和感受。因为英语通常是自然、直接的。

译文3是笔者典籍外译老师的译作。在这个译作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老师巧妙运用了英语中的虚词,连词成句,既保证了与原诗形式上的相似,也保留了英语句式重形合的特点。此外,这个译作在韵律上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虽然与原诗的尾韵不尽相同,但已经能很好地让读者感受到中国古诗的音韵美。这个作品的缺憾之处,笔者以为是在个别词语的使用上,比如,用“wandering”来表达“在天涯”,虽然能传达出主人公的孤单无助,但在全诗情感的充分传达上还是有一些欠缺。

四、结语

对于同一个作品,每一位译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因此就会产生不同的英译本。但无论是著名的学者,还是默默潜修的译者,他们的译作中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作为后辈的译者,在赏析前人作品的基础上,要以其翻译经验为指导,不断努力,为中华传统诗歌文化的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汪榕培.中国典籍外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天净沙英译本秋思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道德经》译本及其序言初探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秋思
天净沙·春
秋思
WATING FOR THE SUNSET
天净沙·春思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同和异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