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解读了家庭养老保障的内涵,阐述了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中的家庭养老保障方式和特点,探讨了现代家庭养老保障的出路。要提升养老保障水平;树立新型养老观念;提倡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引入智能家居;增强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 家庭养老;养老保障;出路;新古典经济学
现今,人口老龄化进程迅猛发展,这使得高龄、失能、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不断增大,老年服务需求在短时间内快速释放。相比之下,能够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各类基础设施和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还较为薄弱,单纯依靠适度普惠的社会化养老方式,难以解决众多人口的养老问题。所以,对家庭养老各方面内容的进一步探讨解读,以及不断探索其完善发展的相应措施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家庭养老保障内涵解读
在传统社会,家庭是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位,同时承担分配、储蓄、保障、生育、抚养、赡养等各种职能。养老问题在家庭内部得到解决,老人所需生活资料全部由家庭提供,如果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由家庭成员来照料老人。总的来说,家庭养老是一种养老资源提供者和养老职能实施者均是家庭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在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有其独有的合理性、可靠性、稳定性,除此之外,家庭养老还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养老模式。首先,家庭养老的交易成本很低。从养老资源的提供到养老职能的实施,均在家庭内部完成,几乎没有交易成本。家庭内部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很合理地分工来完成对老年人的赡养。其次,家庭养老所需要的资源是很少的,家庭对老人的付出常常是有限的。老人对别人的依赖程度是随年龄变化的。根据其劳动的伸缩性,其几乎是活到老干到老,除非老人丧失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养老的另一优点是,在为老人提供生活上方便的同时,还可以给老人以精神上的慰藉,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现代家庭在养老中可以扮演两种角色,一是养老资源的提供者,即为老人提供生活的经济来源,由社会或市场组织料理老人的生活;二是养老职能的实施者,即照料老人的生活,老人(家庭)可以通过社会保障体制或个人积累获得生活的经济来源。与此同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家庭对老人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这是家庭养老得以传承延续的精神源泉。
二、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中的家庭养老保障
如果把养老理解为老年人的消费,那么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养老问题可以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思考。从微观来看,养老就是家庭或个人的一种跨期消费(投资)决策问题,可以用最优化的分析工具来分析。[1]从宏观来看,养老是一个与社会总消费、总投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相关的问题,可以去考察其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1、家庭养老的运行机制——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
当前,每个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投入方面支出非常大。未来,随着人力资本价值不断提升,家庭的教育支出必将呈增长趋势。将家庭视作追求家庭成员福利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或者说人力资本投资回报便可成为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资源。使得家庭中的孩子教育问题,以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同时得以解决。
贝克尔认为利他主义(当孩子的处境好时,父母的效用增加)的父母乐意负担对孩子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但是这种投资受到下面认识的制约:对孩子的支出越多,对自己的支出就越少。因此,即使利他主义的父母也会对孩子的投资不足。贝克尔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存在严重问题,就是利他主义的父母也许更乐意于减少自己支出,甚至根本不去考虑投资收益率的问题,那么就不可能存在对孩子的投资不足的问题。比如在中国,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对孩子的投资几乎是不计代价的。事实上,从这种人力资本投资中获益的任何一代人,都能很容易地用这种投资的高收益去支付老人的赡养费用,而且还会有很可观的剩余。
2、家庭养老与宏观经济运行
就家庭养老而言,老人的生活水平依赖于子女的数量和收入水平。为了分散风险,人们可能会选择多生孩子,导致出生率很高。无法回避的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在一个特定的时期是一个硬约束,其可持续发展一定会要求适度的人口减少。从这个角度看家庭养老是有负面效应的。除此之外,子女的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在其年幼时对其的人力资本投资。父母增加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会带来社会总消费和社会总投资的增加,从而有助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提高了劳动力的生产技能,还会加速社会的技术进步,都能带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社会总体经济的增长。
综上所述,两方面的影响一正一负,最终效果很难判断,但已有研究表明,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常常大于增加子女人力资本投资的正面效应。单纯依靠家庭现收现付养老,即使可以通过道德规范得以实施,但如果家庭在经济上不堪重负,老年人生活仍难免大失水准,甚至部分老年人将失去生活来源。这也会损害社会稳定和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
三、现代家庭养老保障的出路
由上述一系列分析可知,家庭养老这种养老方式有利有弊,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及各种影响因素和现实情况的制约,家庭养老的功能弱化,但其作为当前养老保障制度下的有益补充,不断探索其出路仍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1、提升养老保障水平
首先,老年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家庭养老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第一,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及有效的监督体系,使贫困老年人的生活得到有力的保障。第二,增加老年人相关经济补贴,例如老年护理、服务、营养补贴等,提高养老生活水平。第三,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按照家庭平均收入作为所得税征收税基,以家庭人口负担情况作为减免个人所得税的依据,对于赡养老年人的家庭给予一定额度的宽免税额。[2]
其次,完善的保险体系能为家庭养老提供重要物质保障。应提高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及保障水平,同时促进多种形式、与老年人需求相适应的相关养老商业保险的发展。除此之外,长期护理保险未来在应对老年人护理服务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不断提高其家中看护的服务质量水平,有利于家庭养老的进一步发展。
2、树立新型养老观念
首先,树立和谐社会的养老观念。家庭环境中父母要以身作则敬爱老人,为孩子做好榜样。在学校教育中对孝文化应积极开展教育宣传,潜移默化地影响少年儿童的观念行为。其次,要有养老风险防范意识。在未进入养老时期前,应通过增加锻炼、强健身体,积极投资、合理储蓄,参加基本保险,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购买所需相关保险等方式应对日后养老生活及风险。最后,使老年人形成积极乐观养老心态。一方面鼓励老年人要相对自立,鼓励自我照顾,转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普及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使老年人及其照料者能够积极应对老年人出现的健康状况,预防伤残发生。另一方面,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鼓励老年人融入社会“老有所为”。[3]
3、提倡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
家庭养老为主,辅之以社区养老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是现代家庭养老的发展趋势,这既可以使老人精神心理上得到慰藉,又减轻家庭养老成本负担,同时也缓解国家财政压力。首先,加强社区养老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其服务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使老年人家庭养老的时间延长、质量得以提升。建立社区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有效了解老年人各方面的情况及需求。其次,重视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及队伍建设,一方面是对专业养老服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让社会组织中的志愿者进入社区或老年人家庭进行志愿服务,为扩充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和条件。最后,在社区或家庭中可以适当增加商业养老服务项目,老年人家庭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来进行选择和消费。
4、智能家居的引入
新时代下,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崛起及迅速发展给现代家庭养老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智能家居的引入,将极大改变老年人的家庭养老生活。例如,房屋中有一系列防火、防盗、防止燃气泄漏及老人突发身体状况时的安全防护的报警系统;室内各处的灯、电器等设备的启动与关闭都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遥控器进行控制;配备小型机器人为老人的房间进行清扫整理,同时有智能床改善检测老年人睡眠质量并提供服务等等。在老年人家庭中引入智能家居,不仅仅提高老年人家庭养老的生活质量,更为老年人的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5、增强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
注重家庭中子女的教育问题,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义务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并且它的正面影响是长远的。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增强自身的能力,才能在未来为家庭养老提供起码的支持能力。除此之外,还应为一些相对贫困的家庭提供上岗培训及就业支持,让他们有机会去接触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结合自身的优势找到适合的岗位,从而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而对于一些刚退休、身体健康、有就业意愿的老年人,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对轻松的工作岗位,为养老生活积累更多储备资金。通过这些方式使家庭增强自身能力的建设,也给予了自我发展的机会。
【注 释】
[1] 刘晓英.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探析[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07.7.
[2] 魏彦彦.中国现行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分析与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2.28.
[3] 辛涛.我国城市家庭养老现状及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
【参考文献】
[1] 袁志刚主编.养老保险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65.
[2] 余梅玲,李毅.家庭养老的市场介入与国家化[J].南方金融,2014(4).
[3] 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5).
[4] 邓伟志,徐榕.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秦梓萌(1994-)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