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感,德育活动的灵魂
——让德育活动更具有实效性两例谈

2016-09-07 07:40李明顺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
新课程(中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军训实效性

李明顺(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

真情实感,德育活动的灵魂
——让德育活动更具有实效性两例谈

李明顺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

【背景】

在我们今天的学生中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旁边明明有垃圾筒,走个三步就能到的,但有些人非要把东西扔到地上;公交站台上,每次车还没进站,有些人就急匆匆地跑过去,不排队且插队;过街的时候,明明还有十秒才是绿灯,但有些人非要走,形成“中国式的过马路”;不懂得尊重别人;浪费粮食等等。有太多的不文明现象存在。

【现象分析】

以上这些现象反映了我们当代国人的公民素质还待于进一步提高,而其中一些现象有时也会在我们的校园中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加强教育与引导,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还有待于提升。在目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而探究当代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从根本上分析,是知德分离、智德分离。在这种分离状态下,德育变成被割裂的教育的一部分,而不再是生命、灵魂的统领性的东西了。德育本来应该贯串在德、智、体、美、劳等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以形成学校的大德育环境和氛围,但现在把它抽离出来,并使之独立运行,这样一来,整个德育便丧失了其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土壤和氛围。从深层次看,缺乏情感性是现行德育的机能性缺陷,现行德育活动并没有把情感作为其核心目标和灵魂,而道德的深层本质应该是发于情、出于自愿的行为。事实上,只有用率真的情感才能标志人的行为表现是否是真诚的、自愿的。德育要重视培养人的优美的、良好的情感和情操,必须努力使人的话语、行为习惯等变为内心的感受、动机的一部分,在德育过程中必须经过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在不断内化、外化的循环往复之后,受教育者的道德才可能形成,而并不是把外在的规范简单告诉给受教育者之后,就会变为他的美德。现行德育活动没有对情感的品质、状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激发,忽略了它的德育内化的能力,往往仅以教授多少知识、培养多少行为、参加多少活动为满足。其实,继续深究下去,没有或缺乏真情实感的言语和行为,并不是真正的和持久的美德。

从道德的角度看,道德是一个高度情境化的东西。当我们说某人有没有道德时,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去谈。古今中外德育的大量事实反复证明,任何国家,任何人,如果只是在课堂里、在与具体情境无关的环境下讲道德,那么,其德育就无法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命运。更何况现行德育实践过程中显示出的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是,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自身也缺乏情感、信念的投入,有些教育者只是例行公事似地向受教育者讲解、传授道德规范。这样没有情感的教育,怎能培养受教育者的灵魂呢?这样的德育,又怎能培养出受教育者的道德呢?更谈不上培养出受教育者的美德!

有实验证明,只给婴儿喂食而不给他信息,不同他交流,没有快乐,婴儿逐渐变得焦躁不安、出现身心健康危机。可见,好的教育和德育不仅符合教育规律,还应该是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在此,情感可能是生命最内核的东西,它是最率真、最个性的品性,是极不易伪装的东西。可以设想用情感作为生命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也作为教育和德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案例一描述】

让真情实感贯穿于整个德育活动中,从而激起瞬间的感动,留下永恒的记忆;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活动,参与学校的活动,支持学校的活动,成为学校活动的受益者。

案例:2014年8月21日~25日,我带领本校初一年级新生进行为期5天的军训,暑假期间,我就在思考:每家都在搞军训,每年都在搞军训,如何让军训这一常态工作收益最大化?如何让家长知道学校的良苦用心和教师的辛苦付出,并支持学校的工作呢?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能够通过军训活动感受到更多的教育与省悟。最后学校研究决定:打情感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体验,在体验中学会理解,在理解中懂得感恩,在感恩中省化自己的言行。在军训的一开始,我们所有参与此次活动的教师(包括我自己)与学生一起吃,一起住,一直陪着学生训练,在第一时间内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并体验学生军训时的辛苦;当学生累时,让学生看看教官们的皮肤与汗水,并告之当我们军训结束后,教官们还要不断地继续为其他学校的同学训练,以让学生感动;当学生训练了一天还需要自己洗衣服时,当学生面对并不可口的大锅饭时,我果断地让我们的班主任和孩子们交流、探讨自己的家是否温馨?自己的父母是否辛苦?并在军训的第四天晚上让每一位学生给自己的父母或家人写一份家书,用信封装好(很多孩子在写的时间就哭了)。8月25日下午,当我们和教官带着学生回到学校操场时,我们初一年级新生的全体家长早已等待在此,当学生怀着想得到父母的认可、赞许的心情投入到汇操中,效果是显著的;当学生代表将其中一份家书在背景音乐下读得情真意切时,我们的家长和学生早已泣不成声,当我发出倡议,让每一位学生带着一个深情的微笑,向自己的家人说一句真诚的祝福,给家人一个1分钟的拥抱并将自己亲笔写的家书双手递给自己的家人时,现场真的很感人;当我们邀请获得训练标兵和优秀营员的家长与学生一起到主席台领奖时,我们的家长兴奋不已,学生则幸福满满。

【案例二描述】

这之后,学校又把10月份召开的每年一次学校运动会变成了全校亲子运动会,其目的是不仅要加强学生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而且还要为家长与学生搭起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尤其是为身处青春期的初二和初三年级的学生和家长搭好沟通交流的平台,其中学生与自己的父母亲关系不是很融洽的家庭是我们重点邀请的对象,因为我们想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与家长的肢体接触、情感交流——因为我们要求参赛的家庭必须在家训练达5次以上方可报名(以安全名义提出来的),以此来让学生与家长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我们初一年级家长积极踊跃报名,几乎全部参加,事后一了解才知道,我们初一的家长在军训活动中已经受益。在当天的运动会比赛中,孩子与自己的父母手挽手、背靠背或者孩子扒着自己父母的肩膀等等,家长未能及时到的,学生可以邀请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代替自己的家长来参加比赛,这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和谐与融洽。

【反思】

由此可见,如果要从根本上深化德育的实效性,需要科学把握德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通过师—生、生—生、家长—学生、家庭—学校之间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尤其要注意活动中每一位参与者真情融入和内心深处的坦诚交流,进而转化为精神沟通、交往和理解的“我—你”关系,来增强德育的情境性、情感性和生命活力,以取得德育的实效。在上述的两个案例中,学校都把常态的、常规的学校活动付与更多的情感因素进去,第一案例中,则加入感恩、体验成功和增强信心等情感因素;第二个案例,则加入学生和家长都需要的情感交流的平台——亲情。而在背景中陈述的一些不文明习惯,若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加入一些情感因素,让学生用心领悟、用情感受,也许其教育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如:“中国式过马路”,我们可以用实际活动或校园模拟方式来展演,让大家体验行人与驾驶员两者的角色(每一个人都要体验两个角色)来感受对方的心情;如乱丢垃圾,可以通过在我们的校园来预演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若你负责的某一包干区刚刚认真打扫完就有一同学将垃圾扔在此,你上前扫完又一同学丢了果皮,而你必须保持地面整洁,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用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一些存在的坏习惯。

因此说,把真情实感作为育德的核心和灵魂,贯穿于整个活动中是德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而德育把情感培养作为其核心追求目标,则是构建有魅力德育的关键所在。

·编辑谢尾合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军训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