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引、庞乃勇 北京昆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7
以中粮置地北京某项目为例浅谈地下立体停车设施选型
文/周引、庞乃勇北京昆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100007
立体停车是现代停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停取车速度快等优势, 可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几类典型立体停车设施的运行原理及技术特点, 同时以中粮置地北京市中心某项目为例,介绍了立体停车设施选型及相关注意问题。
中粮置地;立体停车;设施选型
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的高速增长,停车难和乱停车的现象出现在各大城市中,而城市停车设施建设速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和车辆的增长, 使得城市停车难问题越演越烈。此外,城市停车场的分布还很不合理,往往市中心的停车场数量很少,但是交通量却远远大于郊区,此类问题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解决城市停车问题变得迫在眉睫。
立体停车库相比于传统的平面停车库具有节约土地、空间利用率高、智能化程度高、存取车速度快等多方面的优势。立体车库比传统平面停车场占地面积减少50%以上,同时可充分有效的利用空间;改善了传统停车库的管理方式,整个过程采用自动化控制管理,实现了全自动存车或者取车。因此立体停车库以其独特的优点,引起了世界各地的重视,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停车难题的主要途径,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发达城市中。
立体停车设施全称为“自动立体停车装备系统”,属于仓储设施,它能使停入的车辆自动摆放到空缺位置,是一种立体化多空间的自动机械式车库。自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 世界经济高速发展, 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迫使地少人多的发达国家纷纷采用全自动化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发展较快的有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韩国等。我国对于立体停车的研究及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从目前国内外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立体停车设施的类型主要有: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垂直循环类、升降横移类、简易升降类等(见图1),下面详细介绍这几种典型立体停车设施的运行原理及技术特点。
平面移动类立体车库是由升降机、转盘、横移车、搬运器组成。车库横向每层至少用一台横移车负责本层的车辆存取,竖向由升降机将不同的停车层与出入口相连,车辆只需停到出入口,存取车全程由系统自动完成。这类立体车库形式较多,因平面移动的实现方式不同,其工作原理、适用范围、配置设计等也不尽相同,其技术特点为:(1) 自动化程度高,存取车流程分解为几个动作同时进行,连续出入库效率高。可实现多人同时存取车辆。(2) 适合百台到上千台规模的大容量车库。(3) 尤其适合纵深100米以上的长条形车库。(4) 适合停车层不超过10层的车库。(5) 存取车均只需向前开,无需倒车、掉头。(6) 全封闭无人操作、存取车安全性好。(7) 库内无汽车废气,清洁环保。(8) 最大容车重量达2.8吨,可满足大型及豪华轿车或SUV的停车需求。
巷道堆垛类立体车库是由堆垛机、搬运器、转盘组成。每套系统有一台堆垛机在巷道轨道上水平运动,同时堆垛机上有可以升降的平台,整套系统通过水平和垂直运动的组合来存取指定位置的车辆,车辆只需停到出入口,存取车全程由系统自动完成。该车库相当于智能化仓库,最早出现在美国,其技术特点:(1)自动化程度高,水平垂直同时运动,单次停车效率高。可实现多人同时存取车辆。(2)可用于百台到上千台规模的大容量车库。(3)适合单库纵深在100米以内的车库。(4)适合停车层不超过6层的车库。(5)存取车均只需向前开,无需倒车、掉头。(6)全封闭无人操作、存取车安全性好。(7)库内无汽车废气,清洁环保。(8)最大容车重量达2.8吨,可满足大型及豪华轿车或SUV的停车需求。
垂直升降类立体车库采用与电梯类似的原理与结构,只需将车停到出入口,由转盘旋转调整方向后,升降机把车提升并搬运到最近的空车位,完成整个停车过程,取车反之,存取车全程由系统自动完成。其技术特点:(1)占地最少,车容量大,最高可达到平均一辆车仅占一平方米的空间。(2)适合小面积大密度高空间的车库。(3)适合停车层不超过25层的车库。(4)高智能化,可实现预约存取车。(5)存取车速度快,平均时间约60秒。(6)存取车只需向前开,无需倒车、掉头。(7)车辆在出入口处停好后人员即可离开。(8)可自动识别库内人员,无人时方可启动。(9)最大容车重量达2.8吨,可满足大型及豪华轿车或SUV的停车需求。
垂直循环类立体车库采用与摩天轮类似的原理与结构,只需将车开入底层的载车板上,由电机带动链条并驱动载车板及车辆上升入库,完成整个停车过程,取车反之,存取车全程由系统自动完成。其技术特点:(1)占地空间小,采用纯钢结构。(2)适合不超过7层的停车库或地面停车场。(3)每套系统最多可存12辆车。(4)每套系统均有一个出入口,无法做到集中存取车。(5)存取车只能向前开或向后倒车。(6)车辆在出入口处停好后人员即可离开。(7)可自动识别库内人员,无人时方可启动。(8)最大容车重量达2.8吨,可满足大型及豪华轿车或SUV的停车需求。
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是以升降或横移载车板来实现车辆的存取,通常为准无人方式,即人离开车以后,设备自动运行,将车辆停放。这种车库可用性高,是我国现在使用范围最广的立体车库。其技术特点:(1)模块化设计,采用纯钢结构,结构简单,安装速度快,造价较低。(2)适合不超过8层的停车库或地面停车场。(3)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布局灵活,场地适应性强,可数倍提高停车数量。(4)必须有若干个空位,无法做到满存。(5)存取车只能向前开或向后倒车。(6)出车层每个库位均可出车。
简易升降类立体车库通过电机带动链条驱动上层载车板升降来实现存取车。其技术特点:(1)用钢结构,结构特别简单,安装速度快,造价低。无须特殊地面基础要求。(2)适合不超过3层车位的别墅或住宅停车库。(3)可任意迁移,安装容易。(4)存取车只能向前开或向后倒车。
图1 立体停车类型
该项目位于北京市二环附近,定位为国际5A甲级写字楼,同时配有少量商业,总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地下共三层,其中地下二、三层为地下车库,建筑面积约20000平米。为充分增加项目停车数量,将项目地下二、三层西南角约1000平米(单层)区域设置为立体停车区域。
结合上述各类停车设施特点,垂直升降类、垂直循环类适用于人流密集、交通拥挤的城市商业密集区、高容积率的商务办公楼区,并且这两类停车设施适于独立的停车楼,不适合做在建筑物里。简易升降式和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更适合小区, 可根据场地的大小和空间的高度来自由设置层数和列数,建造方便,操作极其简单,但这两类停车设施不能满足与本项目国际5A甲级写字楼的定位不匹配。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可适用于地下室、半地下室或广场地下室,且土地使用率高,后期管理人员较少,基于本项目的特点,更宜采用这两类立体停车设施。针对平面移动类与巷道堆垛类停车设施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对比得知,两种库型的优劣均不是绝对的,关键看其是否适合本项目的特点。平面移动类虽然技术先进,但本项目场地并不能较好发挥其技术特长,且车位数相对较少。因此,巷道堆垛类库型更适合本项目。设置2台巷道堆垛机相互配合,既可同时工作,也可弥补其故障时的不足;出入口可以不设升降机,进而提高出入口的使用效率。立体停车区域如下图(图2地下二层立体停车区域及图3地下三层立体停车区域)所示,采用此类型立体停车库后共增加约80个停车位。
表1 平面移动类与巷道堆垛类停车设施对比
图2 地下二层立体停车区域
图3 地下三层立体停车区域
立体车库结构属大型复杂结构系统,所受荷载不同于一般的房屋建筑,除自重、温度应力、地震荷载、风荷载外,还有处于运动状态的车辆荷载及其引起的动荷载、电机运行和提升设备产生的冲击荷载等,而车辆的布置方式不同,也会对车库结构的内力分布产生很大影响,这些因素使得立体车库所承受的荷载作用非常复杂。此外,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消防、通风、强弱电、给排水等设施的位置是否与立体停车设施冲突。因此,建议在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立体停车设施相关参数。
同时为保证项目运营期间的客户满意度,应结合项目客户定位选择相应运行速度和清库时间的立体停车设施,高端项目还应设置立体停车附属等候室;对于立体车库设置在地下平面车库内的项目,为尽量减少立体车库出入口车辆整体排队等候对平面车库交通动线的影响,建议将立体停车出入口设置在地下平面车库的最下层。
在当前城市用地紧张和停车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立体停车对节约城市用地、推动停车科技产业发展、缓解日益突出的“停车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会在城市静态交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项目必将设置立体停车设施。本文在总结立体车库的运行原理及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以北京某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立体停车设施的选型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贺拥军,杨承超,周绪红,等.立体车库的结构形式及应用与发展[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26 (04):30-34.
[2]付翠玉,关景泰.立体车库发展的现状与挑战[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90):156-157.
[3]査昕,沈天清.机械式停车库的类型及其运用[J].工程与建设,2010,(06):771-773.
[4]赵康正.机械式立体车库的几种类[J].交通与运输,2010,(06):27,28.
[5]苗利军,王志伟,孟玲琴.高效平面移动式立体停车库设计[J].起重运输机械,2014,05:24-28.
[6]任伯淼,余诚.机械式立体停车库[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7]张路.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发 展 探 讨[J].交 通 科 技,2014,(06):131-134.
[8]周雪松,田密,马幼捷,等.智能化立体车库存取车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8,30 (10):29-34.
[9]杨登孟.智能立体车库的应用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08):252-254.
[10]杨召坤.小型多用智能立体车库的创新设计[J].设计,2014,(10):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