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鑫
摘 要: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增加了人们使用电梯的频率。但是随着电梯事故频发,人们对电梯的安全性越来越关注。基于此,本文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发生的原因出发,对防止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构成及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中图分类号: TH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193-20 引言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是现代人们使用率较高的一种特种设备。本文主要是刍议垂直运输的电梯,该类电梯涉及范围比较广,包含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程、电力拖动系统、微机技术以及土建工程等诸多领域。从目前情况看,这种机电一体化的运输设备,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代表。
电梯在方便人们使用的同时,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电梯制造质量、维修的及时性等问题的存在,也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尤其是近段时间发生的电梯事故中,很多都是在电梯门打开的情况下,乘客踏入或踏出轿厢时,电梯突然发生移动导致的电梯事故。电梯轿厢的意外移动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严重影响乘客的人身安全。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中,第一次提出了轿厢意外移动这个概念,指在开锁区域内且开门状态下,轿厢无指令离开层站的移动,不包含装卸载引起的移动。修改单中同时对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实验方法和安装的安全规范做了详细的介绍。
1 轿厢意外移动的原因分析
1.1 制动器机械故障
所谓的电梯制动系统,就是在电梯动力电源或者制动电路电源失电时能够自动闭合,确保电梯停止移动的系统。通常情况下,电梯的制动系统都是由异步电机和减速箱构成,并安置在电机和减速器中间,当然,也有将其安置在电机轴或蜗杆轴尾端的。电梯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制动器始终处于松开状态,与制动鼓之间存在均匀的间隙,当电梯需要停靠时,制动器电磁圈失电,促使制动臂闭合,电梯轿厢最终静止。假如在制停电梯的过程中,制动器出现机械故障、制动力不足或者制动器回路接觸点粘连,进而引发制动器无法正常闭合,就会出现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现象。
1.2 层门、轿门关闭到位,检测开关封接
电梯在使用的过程中,层门和轿门打开和关闭频率较高,容易损坏电气安全装置中的接触点元件。很多维修人员为了避免频繁更换这些接触点元件,经常会封闭电气安全装置,导致层门和轿门在打开和闭合的时候,电气安全装置回路都是导通的,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电梯在层门打开的状态下轿厢发生意外移动。
1.3 电梯曳引力过大或者过小
当前曳引驱动电梯是比较常见的电梯驱动方式。图1是电梯曳引示意图。
从图1可以看出,电梯要想正常运行,就必须要求W=C+KQ,其中W表示的是对重质量,C表示的是轿厢的自重,K代表平衡系数。电梯曳引能力直接受到轿厢和对重质量的影响。当曳引力过大时,轿厢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被制动停止,容易造成冲顶事故;当曳引力过小时,电梯钢丝绳会出现打滑现象,轻者影响电梯平层精度,重者会造成轿厢意外移动,出现剪切、挤压、蹲底等事故。
2 防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构成及要求
2.1 防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组成
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主要包含两部分,分别是监测装置和制动部件。首先,监测装置的主要作用就是对电梯是否发生意外移动进行判断。一般来说,该监测装置是由每层的层感应装置和安全控制系统组成。此外,这种监测装置的基本要求是非常高的,最晚也要能够在轿厢离开开锁区域时检测到轿厢的意外流动。在该监测装置投入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型式试验,试验次数不得少于10次,每次试验都必须保证该装置能够正常预警。
其次,制停部件就是对轿厢、对重、悬挂钢丝绳、曳引轮等多个位置进行作用,确保轿厢保持停止。而且,制停部件还可以和上下行超速保护装置同步使用。当制停部件对轿厢和对重两个位置进行作用时,通过轿厢安全钳和对重安全钳就可以制停电梯,防止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也就包含了监测系统、限速器、安全钳;当制停部件对悬挂钢丝绳位置进行作用时,通过夹绳器可以制停电梯,防止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是由监测系统和夹绳器构成;当制动部件对曳引轮进行作用是,通过制动器可以制停电梯,此时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就由监测系统、制动器组成。
2.2 制停装置动作的距离要求
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对距离要求非常严格,如图2和图3所示:与检测到轿厢意外移动的该层站的距离不大于1.2m;该层门地坎与轿厢护脚板最低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大于200mm;轿厢地坎与面对轿厢入口处的井道壁最低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00mm;轿厢地坎与该层门门楣之间或层门地坎与轿厢门楣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0m。上述数值在轿厢载有不超过100%额定载重量的任何载荷情况下均应满足,并且移动距离从平层停止位置计算。在制停过程中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的制停部件不应使轿厢减速度超过如下数值:空轿厢向上意外移动时为9.8m/s;向下意外移动时为自由坠落保护装置动作时允许的减速度。
2.3 防止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释放
当电梯监测装置监测到电梯制动系统失效后,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就会启动,此时应该有专门人员对该保护装置进行释放,促使电梯复位。人员释放该装置时不需要接近轿厢、对重或平衡重。该装置释放后应处于工作状态,如果需要外部能量来操作该装置,当能量不足时应使电梯停止并保持在停止状态,但注意该要求不适用于带导向的压缩弹簧。
3 结束语
随着电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电梯事故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国家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提出了很多强制性要求。本文对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构成和要求进行了简单分析,该装置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保证乘客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希望未来能够为完善我国的电梯标准提供借鉴。
参 考 文 献
[1] 李广伟,鲁彬,杨新洲,刘接胜.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5,06:109-111.
[2] 蔡剑雄.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安全保护装置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15,07:227-22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