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俊洁,陆祥熠,周子玉
徽州古民居宏村根心堂的建筑特征与现存问题
席俊洁1,陆祥熠2,周子玉2
(1.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意大利米兰)
研究与挖掘徽州古民居建筑空间与装饰艺术有助于分析徽州古民居建筑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为当代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在传统风格的运用及现代住宅设计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通过文献调研、测绘、采访等多种调研方法,对安徽宏村月沼西侧清代古民居根心堂进行了深入地案例研究,分析了其建筑空间布局、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和室内的装饰特点.针对根心堂的现存问题和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改建意见.
徽州古民居;古建筑;改建
徽派古民居作为中国传统生态型民居建筑的代表广受建筑界、艺术界的重视.2000年皖南古村落的杰出代表西递和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众多徽州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在20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面貌.其街道规划、古建筑和装饰以及具有完备供水系统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1].
贾东[2]认为徽州传统民居是指在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广泛存在的、历史形成的古代村落,从住宅空间模式分析,徽州民居实际上是指地床、高床与天井合并的新型厅井楼居式民居,在明代已经形成.孙大章[3]认为徽州民居以平民规整的三合院为基本形制,亦有四合院形式.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形态与其装饰艺术、村落布局、环境艺术、居民语言、宗教信仰等融合在一起,折射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形态与文化意识形态,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安徽古民居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早在20世纪50年代,建筑大师刘敦桢就前去徽州调查明代古建筑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1957年《徽州明代住宅》问世后,国内外学者开始络绎不绝地前往徽州考察古村落和古民居.80年代以后也有学者陆续进入徽州考察,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徽州古村落测绘、徽商经济研究等方面.2000年之后更是出现了研究徽文化的热潮.全国各地学者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旅游、民俗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宏村地处黄山西麓,现属黟县际联乡管辖,古村落的总面积约19 km2.段进[4]认为宏村物质空间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定居阶段、发展阶段、鼎盛阶段、衰落阶段及再发展阶段.另外,宏村现有建筑420余幢,其中有130余幢建于1949年以前,280幢是建于1949年以后.黟县文物管理局于1999年10月整理完成了《黟县古民居普查登记册·宏村》,包括了约90幢明清古民居的平面测绘图、手绘稿和简单文字介绍.经过资料整理和在宏村的实地考察,以月沼西侧的古民居根心堂作为民用建筑的实例进行具体研究.月沼周围巷道连接前街、上水坝街、后街等主要街道,处于宏村核心位置.月沼北侧原来分布着大量祠堂,现仅存总祠堂(乐叙堂)的门楼.除了根心堂以外,保存较完整的还有敬修堂、冒华居、培德堂、敦本堂和望月堂[4].根心堂为乾隆时期建筑,建筑面积360 m2,共三层.根心堂的准确建造年代虽然有待深入探究,但是根据现主人解桂芹说,这栋建筑曾经居住着汪氏第76世祖王思齐的夫人胡重.《后汉书·宋弘传论》中写到:“盖志士仁人所为根心者也”.“根心者”的意思就是心中充满仁爱又品德高尚有节操的人,根心堂是否由此得名,有待进一步考证.根心堂的外观及构造情况如图1~图3所示.
根心堂现有两家人居住,正对月沼的是“月沼茶馆”,北侧面为另外一家酒馆入口.主人解桂芹来自东北,于2000年从前主人手中购入根心堂作为茶馆.她拥有房屋一层除去西北角,二层东边和三层东边的使用权.一层西北角、二层、三层西边的使用权则属于另外一户.造成这样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文革时期分房,文革后至今经历过几位主人仍然有待考证.宏村所有的古民居因为特殊的文物价值,都没有房产证,多是土地证和使用证.宏村的很多古民居已经被改建成饭店和酒店,但是复杂的政策和家庭关系造成了根心堂至今没有完整的经营模式.经过现场测绘和考察,总结出根心堂的建筑具有如下特征:
图1 根心堂外观
图2 根心堂天井
图3 根心堂楼梯处隔板
(1)通过测绘可以确定根心堂为清代建筑.单德启[5]认为现存的明代徽州民居楼层中一层与二层的空间高度比例是4∶6,即一层低矮而二层高大,恰恰与干栏木楼的底层和二层空间高度的比例相当.而演变到清代,徽州民居一层与二层空间高度为6∶4.这是因为一层的堂屋和两侧的厢房卧室,实际上是家庭成员的主要活动与休息场所,二楼一般是存储粮食和农具以及作为备用客房.经过现场测绘发现,根心堂一层高度4.2 m,二层和三层的高度均为3.3 m.这样的比例十分接近6∶4∶4,从而验证了这幢三层民居是清代的建筑[5].
(2)根心堂的平面布局和其他徽州民居一样,以中轴线为序.住宅单体平面呈“H”型,一层平面图中右侧的附属用房为2000年加建.根心堂的正大门朝南,由于面对窄巷,早已不作为正门使用.民居中的厅堂为敞厅,三面围合一面与天井院落相融合,后屏门处两侧有通道贯通前后.空间厅堂的地面以青砖铺墁,45°斜铺,为了防止潮湿,地面高于厅堂280 cm.
(3)根心堂为三层民居,这在徽州建筑中并不多见.潘谷西[6]提到,在一些用地特别紧张的村落,出现局部三层与全是三层的住宅,比如黟县西武孙宅、屯溪程梦周宅、歙县呈坎罗时金、王干臣宅等[6].根心堂建为三层的原因是否也是因为村落初建时的用地紧张有待进一步考证.
(4)内部光线晦暗,色彩素雅.如同其他安徽民居一样,根心堂天井狭小,呈横长形,深宽比约为1∶3.井窄楼高,光线为漫反射光,故较为阴暗.刘森林[7]认为徽州民居外墙较少窗牗,主要依靠天井照射,故室内光线普遍晦暗.一方面反映了深层的防御戒备心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商人在传统社会中的敏感地位.
(5)建筑内部通风畅达.继承了徽州古民居在通风方面的优势,根心堂内部设敞厅,厅前后虽有遮隔但隔而不断,风力能够通过天井贯穿至上下厅堂.根据单德启解释:因为厅堂是开场的室内空间,天井是狭窄的外部空间,从厢房、厅堂到天井,狭小的天井空间会加快空气的流速,从而造成通风的效果.此外,狭长的天井空间基本上没有直射的阳光,形成了一个宅居内部的室外凉爽空间,也促进了冷热空气的对流[7].
(6)根据实地考察推测根心堂内部曾经使用隔板作为室内隔断.明、清代住宅中常将板壁做成屏门形式,同时可以拆装,这是宋代截间板帐的继承与发展.除了隔板,根心堂内部装修也可能曾经使用格子门作室内隔断,其形式与外檐所用的格子门应该基本相同,但加工更为精细.
(7)根心堂内部门窗构件装饰精细,色彩素淡不浓艳.徽州地区木材资源丰富,民居中使用大量的木材,厅堂、厢房等处都为木构.比如敞厅的屏门、两侧及通道、两侧厢房及门扉、面向天井的窗棂及顶棚以及厢房地面的架空地板、二层和三层的地面、栏杆、扶手和楼梯等.门窗以及木构件由于所处室内空间的位置和围护体的功能,成为设计的主要内容,形式和工艺上都具有地方特色.例如厢房门上的木雕,雕刻精细,引人入胜.二层与三层室内门窗已不复存在,但从门槛上仍然可以推测出原来门窗的具体位置和尺寸.
(8)根心堂的二层至三层楼梯处隔板的花纹为横竖棂子图案,具有明显的清代建筑装修艺术特色(见图3).清代建筑的装饰已经不再拘泥于一般建筑构造规制的限制,而转向形式美的追求,即使用美观的图案构图.横竖棂子是棂格的初始形态,明、清两代使用的棂格样式都离不开直棂条构造原则.
(9)根心堂内摆设有花条、八仙桌、榻、满顶床、立柜等清式家具,但是目前很难判断这些家具是否是住宅最初修建时的原始家具.装修后的一部分门窗是现主人在徽州地区购入,虽然内部装饰符合徽派建筑风格,但是不足以从装饰上推测出根心堂前几代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经过在2014~2015年期间多次实地考察和对房屋主人的采访发现,虽然根心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改建潜力,但是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
①根心堂建筑利用面积极小.目前仅附属用房在使用中,主体建筑主要起到存贮的作用.虽然现主人将二层东侧隔出几间房间进行了简单装修,但是缺乏系统的设计方案.②现主人希望将根心堂改建成旅社,但受到建筑本身的限制.二、三层不易通水、建筑内部不易通卫生间是改建旅社的最大困难.从保护古建筑的角度来看,整栋建筑从中轴线划分,西侧属于另外一户,如果把根心堂二、三层东侧改建成房间会造成建筑整体的不和谐.③根心堂主人自主对民居的改建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本身价值造成了损害.比如二层的地板出现小面积的腐烂,由于更换整体木料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房主只是用水泥简单将木板腐烂处进行了填补.这样的修复方式不仅不能复原建筑室内本身的面貌,也对木料造成了损害,为今后修复工作增添了困难.④根心堂内部没有现代化的消防设施.民居内部均为木质结构,由于二、三层没有使用,这两层并没有现代化的照明系统,只是采用了简易的电线和灯泡起到最基本的照明效果.没有消防设施是根心堂的最大隐患,主人每天需至少到二、三层仔细检查两次以确保电源插座没有任何安全问题.根心堂平面图如图4~图6所示,改建后情况如图7、图8所示.
图4 根心堂一层平面图
图5 根心堂二层平面图
图6 根心堂三层平面图
图7 根心堂三层改建后房间
图8 根心堂三层改建后窗户
经过对现主人的采访与实地考察发现,根心堂总体建筑风貌基本保存完整,但是缺乏细节的维护.虽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是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提议如下:
(1)鉴于宏村的规划与保护是当地县政府所负责,户主应该与县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提出需要改建的意愿,进而取得政府对于改建的允许与支持.户主需要再次考虑根心堂是否适合被改建成为民宿,除了民宿之外,小型古建筑文化展览馆也可以作为改建的目标,但这无疑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一整套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
(2)户主应当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邀请有古建筑保护经验的建筑师参与房屋的改建.虽然户主的自建行为体现了地域的生活特征,但过度的改建可能会给古建筑造成破坏.
(3)户主应该停止使用水泥对木结构建筑进行加固,以免造成更大的破坏.对于已经造成破坏的部分,应该咨询古建筑修缮专家并寻求补救措施.在改建或修复时要保持建筑物的原真性,尽量使用古材料或者是仿古材料和仿古工艺进行修复.
(4)户主可以参考《古建筑保护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等文件,在古建筑专家的协助下对根心堂进行拆卸与归安(拆卸后的构件经过修复加固,在恢复其结构稳定、添配缺少修补损坏的构件之后,按原状重新组合的工作过程)等工作[8].
(5)增强建筑物整体的利用率,建筑内部部分结构需要加固和重修.考虑到费用的问题,户主应该与县政府进行沟通与协商,争取一定的补助金.具体可以参考《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黄政办〔2014〕8号).
(6)在建筑内部布置现代化灭火设施,比如灭火器等.户主应该定期给房屋木结构做防火处理,尽量降低安全隐患.
(7)户主需要注重建筑内部装修整体的风格统一.户主自主的装修虽然朴素、实用,但是风格比较混乱,其原因之一是室内门窗、隔板等是从多处购入,本身的木料和图案都有区别.户主应该在室内装饰的选择上做到与建筑本身的风格协调一致.
(8)除了日常经营茶馆以外,户主应寻求其他商业模式以保证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充分使用互联网资源与媒体平台对根心堂进行宣传,从而增强游客的关注度.
(9)户主需要与房屋另一户主人进行协商与谈判,在保护好古建筑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寻求到共同利益,以实现更好的商业发展模式.
明清时期,徽州的文学、建筑工艺、手工诸方面在当时的中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新安画派、新安经学、徽派版画、徽派三雕以及徽派园林独树一帜.这些文化和工艺的高度发展,与当时古村落人民的开拓精神融为一体,形成了建筑人文观.简单回顾了徽州古民居的历史与发展,通过一处清代三层民居,分析了该民居的建筑特征,提出了现存问题和改建的建议.
总体来说,研究与挖掘徽州古民居建筑空间与装饰艺术的人文景观有助于分析徽州古民居建筑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为当代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在传统风格的运用及现代住宅设计的原则上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对于根心堂案例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建筑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和设计原则,为传统风格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从教学方面考虑,研究成果可以供从事建筑、艺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者、设计者及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r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Xidi and Hongcun[EB/OL].http://whc.unesco.org/en/list/ 1002/,2016-04-27.
[2]贾东.中国传统民居改建实践及系统观[D].北京:清华大学,1993.
[3]孙大章.清代建筑[M]//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5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段进.空间研究4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空间解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5]单德启.安徽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潘谷西.元、明建筑[M]//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4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7]刘森林.徽州朝奉[M].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8]牛宁.WW/T0034-2012古建筑保护工程施工监理规范[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2012.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Huizhou Folk Residence with Gen Xin Tang in Hongcun as a Case Study
XI Jun-jie1,LU Xiang-yi2,ZHOU Zi-yu2
(1.College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2.School of Design,Politecnico di Milano,Milan,Italy)
Analysing the spatial design and decorative features of Huizhou architecture is valuable to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Huizhou architecture and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Through archive research,surveying and interviews,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ncient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uizhou from its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cultural aspects.Gen Xin Tang(the name of a three-floor building),built in late Qing Dynasty,is used as a case study to further explore Huizhou architecture style.
Huizhou ancient architecture;ancient buildings;reconstruction
TU-86
A
1672-2477(2016)03-0036-05
2016-01-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BG101)
席俊洁(1986-),女,安徽芜湖人,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