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腾,张体银,井伟,白泉阳,王武军,张志灯,闫诚,于师宇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省检验检疫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1)
进境甲壳类水生动物风险分析
郑腾,张体银,井伟,白泉阳,王武军,张志灯,闫诚,于师宇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省检验检疫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1)
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也是一个水产养殖大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以渔业和水产养殖为生,然而水生动物疾病给水产养殖行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巨大,每年我国因渔业病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近年来我国从境外引进水产苗种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新的水生动物疫病开始传入我国,这些新的水生动物疫病来到了新的气候环境,面对新的养殖结构,摆脱了其在源发地的一些天然控制机制的束缚,呈现出暴发式的流行,给我国的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新传染病的出现以及原有传染病重新出现和流行,国际水生动物疫情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引进国外优良水生动物激增的情况下,进境水生动物和水生动物产品在某种程度上给我国带来疾病流行的风险,有必要重新评估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防止外来水生动物疫病传入,是否满足防控的需要.
本研究在综合分析甲壳类水生动物疫病疫情发生流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风险分析,以确定进口甲壳类水生动物及产品应该关注的疫病名单,提出有效降低疫情疫病传入风险的检疫管理措施,为防止疫病传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参考新西兰的风险评估模式[1-2],根据质检总局《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3],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3个阶段对近景甲壳类水生动物及产品进行风险分析(见图1).
1.1风险识别根据OIE《国际水生动物卫生法典》(2013版)、农业部《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中国农业部兽医公报及OIE(OIE world animal health situ⁃ation,2010)、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信息进行搜索,确定世界甲壳类水生动物疫病发生情况,并与国内相关疫情进行对比,确定从国外输入甲壳类水生动物及产品具有潜在危害的疫情疫病名单,从而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估.
1.2风险评估在确定该病对我国存在潜在危害的基础上,根据其病原特性、流行和分布情况,易感动物、传播途径和对行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采用定性评估方法对该病通过进口水生甲壳类动物传入释放的可能性、接触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由其可能引起的后果影响进行评估,结果用"高"、"中"、"低"来表示,根据3方面评估结果利用风险评价矩阵(见表1)确定最终风险水平.
1.3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有效的可降低疫病传入的风险管理措施.
图1 风险分析模式
2.1风险识别根据OIE水生动物疫病名录、农业部《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公布的水生动物疫病名录,确认共有15种与虾、蟹等水生动物有关的动物疫病,其中桃拉综合征等9种疫病在国内存在或已见报道,但是桃拉综合征、白斑病、黄头病、对虾杆状病毒病和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病能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存在潜在威胁,需要进一步分析[4];还有的疫病虽然在国内没有分布,如莫里连病毒病,但该病对养殖业带来的危害轻,也不构成威胁,所以也不存在潜在的危害.最终,通过对所列疫病的发生与分布、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初步识别,有桃拉综合征、白斑病、黄头病、对虾杆状病毒病、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病、螯虾瘟、坏死性肝胰炎、传染性肌肉坏死病、产卵死亡病毒病共10种疫病存在潜在危害,需要进一步评估,结果见表2.
表1 风险评估矩阵
表2 进口甲壳类水生动物疫病风险识别
2.2风险评估通过对风险识别得出的存在潜在危害的10种疫病经过传入释放评估、接触发生评估和后果评估3个步骤的评估,最终得出白斑病风险等级为高,桃拉综合征、黄头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病和传染性肌肉坏死病风险等级为中,这5种病评估结果为"不可接受";其余5钟疫病风险等级为低或很低,风险评估结果均为"可接受",见表3.所以针对进境甲壳类水生动物及其产品应重点关注白斑病、桃拉综合征、黄头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病和传染性肌肉坏死病,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防高风险疫病传入.
表3 风险评估结果
2.3风险管理为促进水生动物国际贸易顺利发展,确保国内水产养殖业的安全,根据上述风险评估,参考OIE《国际水生动物卫生法典》有关规定,严格禁止进境水生动物及产品携带上述5种规定动物疫病,有条件地允许水生动物或产品进口.
2.3.1国际惯例按照OIE《国际水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要进口任何易感甲壳类水生动物(受精卵/无节幼体、有节幼体、稚体和/或成体),输入国的官方应要求该批货物带有由输出国官方机构或由输入国认可的签证官员签发的国际水生动物健康证书.按照OIE手册的规定,在对易感水生动物实施官方甲壳类卫生监控计划进行检疫和实验室检验的基础上,证书必须证明该批货物是否来自官方宣布的无规定疫病国家.
如果产地国不是官方宣布的无规定疫病国家,产品至少应该来自官方宣布的无规定疫病地区或者官方宣布的无规定疫病养殖场,如果上述条件均不具备,则不允许该类出口动物进口.
用于人类消费的带头的甲壳类水产品,输入国的官方机构应要求产地国官方机构签发国际健康证书.证书应说明规定的动物疫病和OIE《国际水生动物卫生法典》中所列的其他甲壳类疫情状况.
2.3.2与我国风险保护水平相适应的检疫措施
首先对出口方养殖安全控制体系和加工企业进行现场考察,以评估其水产养殖卫生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国内要求.用于出口的水生动物应来自出口国官方监管的注册养殖场,并在养殖场留置至少3个月,养殖场周围20 km范围内没有发生所规定动物疫病.以养殖场为中心,半径50 km范围内,过去6个月没有发生OIE规定需申报的传染性疾病.进口活的甲壳类水生动物应来自无规定疫病的国家或地区,还需出具国际水生动物健康证书,证明未发现该批动物有感染规定动物疫病的症状,并对双方协议所规定的相关疫病进行实验室检验,且结果为阴性.进境种用水生动物进入国内后必须进行隔离检疫,隔离检疫期30 d,并对规定动物疫病进行实验室检验.对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无需进行隔离检疫,但是需对规定疫病进行实验室检验.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为防止外来水生动物病害入侵,各国对水生动物及水生动物产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问题日益受到各国高度关注和重视,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5].通过建立包括法律法规、机构、监测、预警与快速反应等一套完整体系,不仅有效预防外来水生动物疫病的传入,而且成功控制国内的水生动物疫情,得以不断把本国的优势水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1]Christine Reed.Import Risk Analysis:Cattle from Australia,Can⁃ada,the European Union,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R]. MAF Biosecurity New Zealand,2009.
[2]Import Risk Analysis:Live sheep and goats from Australia[R]. MAF Biosecurity New Zealand,2009.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R].北京:国家质检总局第40号令,2009.
[4]白丽蓉,赵志英.对虾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40:114-119.
[5]杨冰,宋晓玲,黄倢,等.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流行病学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05,12(04):519-524.
2014-09-17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13IK094)
张体银,E-mail:zhty533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