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前期和心脑肾血管风险相关性的研究*

2016-09-05 00:50袁志豪
关键词:心脑高血压病心脑血管

袁志豪

(东莞石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321)



高血压前期和心脑肾血管风险相关性的研究*

袁志豪

(东莞石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523321)

目的调查社区中高血压前期人群合并心脑肾血管危险因素的状况,并分析各种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社区中高血压前期人群300例(观察组)与血压正常人群100例(对照组),并建立健康档案,然后分组进行干预,观察2年后各组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对2年后出现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事件的人群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肥胖、吸烟、年龄、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以及高血压家族史是导致高血压前期患者出现心脑肾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2年生活干预后,观察组中有63例患者出现高血压,高血压发生率为21.0%;对照组中仅有6例患者出现高血压,高血压发生率为6.0%。观察组有52例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7.3%;对照组有5例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5.0%。结论通过分析高血压前期人群出现心脑肾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可以针对性干预,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社区防治高血压和心脑血管事件提供依据,减少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前期;心脑肾血管疾病;相关性

本研究是调查社区中高血压前期人群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状况,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高脂、高糖、高尿酸血症等,并分析高血压前期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然后将分组进行干预,干预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医生指导下的药物治疗。2年后观察各组血压下降情况,与对照组对比是否有高血压病发病率、心血管事件发病率下降。提出和识别需干预的高血压前期人群特征,减少高血压发病率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为社区防治高血压病、心血管事件提供经验和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社区中高血压前期人群300例(观察组)与血压正常人群100例(对照组),并建立健康档案,然后分组进行干预,观察组300例患者中有男性163例,女性137例,年龄为56~73岁,平均(62.4±1.2)岁;体重为43~72 kg,平均(65.1±0.2)kg。对照组100例血压正常人中有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为56~73岁,平均(62.4±1.2)岁;体重为43~72 kg,平均(65.1±0.2)kg。两组均符合我国《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中对于高血压前期以及血压正常的诊断标准[1]。

1.2方法两组均进行统一设计调查表填制。测量两组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实验室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尿酸。然后将观察组进行分组:共分为3组,将单纯收缩压前期(即120~139 mmHg)为病例1组,单纯舒张压高血压前期(即舒张压80~89 mmHg)为病例2组,合并收缩压和舒张压高血压前期为病例3组。并对两组进行生活干预,具体措施为: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等教育,采取讲座、印发宣传资料、随访指导等形式。

1.3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算各类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的联系强度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限(CI);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选择可能混杂因素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然后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计算调整OR和91%CI。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

2 结 果

2.1临床测量结果差异高血压前期患者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BMI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尿酸等方面超过血压正常人,见表1。

2.2危险因素分析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肥胖、吸烟、年龄、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以及高血压家族史是导致高血压前期患者出现心脑肾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高血压前期患者临床测量结果

表2 高血压前期患者出现心脑肾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3干预2两年的高血压及心血管发生率2年生活干预后,观察组中有63例患者出现高血压,高血压发生率为21.0%;对照组中仅有6例患者出现高血压,高血压发生率为6.0%。观察组有52例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7.3%;对照组有5例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5.0%。

3 讨 论

高血压前期人群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普遍。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男女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分别为39.0%和23.1%[2]。中国2000年—2014年中老年人群中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前期的患者患病率为21.9%,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5.7%和18.1%[3]。高血压前期病人往往并存肥胖、高脂、吸烟、高尿酸、高C反应蛋白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文献指出,高血压前期的人群中96%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81%有2个以上和13%有5个以上的危险因素[4]。

文章通过为两组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措施有:组织研究对象开展高血压预防的健康知识讲座,由社区医生等专业人员讲授高血压预防知识,播放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录象,重点强调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血压监测和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等。同时邀请研究对象的家人一起参与,提高其家人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通过家人的监督,提高研究对象改变生活方式的依从性。将合理膳食、适量锻炼、控制体重、心理平衡等相关知识制作成宣传手册,发放给研究对象[5]。给每位研究对象提供定量盐勺和油壶,并指导使用这些工具。利用短信平台,定期给研究对象及其家人发送健康生活知识,提醒关心家人的健康。开通电话专线服务,随时解答研究对象的疑问。为每名研究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对其进行随访管理,认真填写随访卡,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其进行自我管理。通过研究发现肥胖、吸烟、年龄、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以及高血压家族史是导致高血压前期患者出现心脑肾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前期人群在社区中数量庞大,并非所有高血压前期的人都需要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目前专门针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对社区中高血压前期人群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分组干预,观察其高血压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率,从而识别出高血压前期需要干预治疗的高危人群,达到减少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社区防治高血压病和心血管事件提供经验和依据。

[1]贾成林,陈瑜,张腾,等.中医药对高血压前期干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3,30(3):156-160.

[2]王莉.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3):5477-5478.

[3]吴寿岭,张颖,阮春雨,等.代谢综合征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5):397-401.

[4]俞蔚,严静,章一丰,等.浙江三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病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6):668-671.

[5]江文艳,王希柱,宋巧凤,等.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白介素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6):493-495.

袁志豪(1978—),男,广东东莞人,本科,主要从事临床心内科工作。

R543

B

1004-7115(2016)04-0455-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6.04.040

2016-01-14)

猜你喜欢
心脑高血压病心脑血管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一测多评法测定心脑健胶囊(片)中6种儿茶素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稿约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心脑同病急重症从风瘀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