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美国高校EFL课程的启示

2016-09-05 00:48杨滕戟鲁艳辉
关键词:通识外语教学英语课程

杨滕戟,鲁艳辉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美国高校EFL课程的启示

杨滕戟,鲁艳辉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410081)

随着中国教育国际化,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难以胜任“培养出能用英语进行学术学习和交流的人才”的需要。美国文理学院EFL课程模式以其突出特点对我国大学英语定位的启示。据此,作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应是以通识教育为内容的通用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模式(EGAP-writing course)。该模式不但能克服现下通用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更有着其突出优势和可行性。

大学英语;美国EFL课程;新定位;学术英语写作

国内课程制定专家在如何定位大学英语课程上存在分歧。蔡基刚多次撰文强调大学英语应顺应教育国际化需求,为学生专业服务,并参照台湾成功大学的英语教学模式,用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取代通用目的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以下简称EGP)。[1-5]而王守仁、姚成贺认为“中国高校办学层次、定位、类别、生源等差异大,ESP课程在我国发展不平衡,不能以偏概全地让ESP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部内容”。[6]王守仁、王海啸总结了教育部对全国530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提出 “构建更加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他们认为体系应包括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和通识类英语(English for Liberal Education,以下简称ELE)”。[7]本研究认为,以上研究将EGP、ELE和ESP对立看待,忽视了综合三类课程的可能性。本文将首先指出国内已有课程模式的弊端,然后参照美国文理学院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课程的特点,重新定位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探索一个吸收三种课程类型优势的课程模式。

一 已有课程的弊端

1. 通用英语课程“费时低效”。戴炜栋指出外语教学是“费时低效的”。[8]束定芳、庄智象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理念落后”。外语课堂依然是语言知识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9]这种课程模式培养的学生少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2. 专门用途英语教师队伍不足。 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多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甚至是本科毕业生。科研水平不高,专业背景不丰富。[7]如果课程模式采用的是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以下简称EOP),那么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会受到学科限制,从而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同样,如果让专业教师开设英语课程,那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会受到挑战。

3. 通识类英语课程难以转变PPP模式。 束定芳、庄智象定义了PPP模式,即“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通识类英语课程往往是由教师传授人文知识(Presentation),然后学生依据知识做练习(Practice),最后根据知识做思考发言或写作(Production)。这类课程往往难以摆脱PPP模式。PPP模式有四大致命缺点:以教师为中心、应试为导向、学生缺乏足够的输入、在学习方法上误导学生。[9]

三类模式若孤立来看,在高校实施都有难以克服的困难和缺点。那么有什么课程模式既能克服三类课程的缺点,又能综合三类课程优势呢?熊丽君、殷猛结合美国访学经历提出了构建我国非英语专业学术英语写作课堂的设想。[10]笔者认为美国文理学院针对外国留学生开设的EFL课程对我国大学英语的定位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 美国文理学院EFL课程的特点

笔者近年于美国一所文理学院Wittenberg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该文理学院十分重视英语写作。所有课程都至少有3篇论文要完成。写作密集型课程(writing-intensive class)上的写作任务更为繁重。因此,英语写作课程是所有学生大一阶段的必选课程。针对国际学生,更有EFL课程,要求国际留学生在修完EFL课程后继续学习针对所有学生的英语写作课程。本文结合在该校选修EFL课经验,归纳此课程为“以学术写作为导向”的EFL课程,其特点如下:

1.以写作驱动听、说、读等技能。EFL课程虽然从名称上看上去像是EGP课程,但实际上是以写作为目标安排读、说、听等课内外活动及任务。课程要求阅读的文章是任课教授所挑选的主题相关的文章,阅读是为综述不同作者的观点做准备;与任课教授、助教以及同学的课堂讨论是为了弄清作者思路以及理顺自己写作观点和思路。读、说、听等活动都为最终写出一篇完整的学术文章而服务。

2.以掌握学术写作技能为教学目的。该文理学院EFL课程针对的是学术写作,而非记叙文或说明文等文体写作。基本的学术写作技能有:查阅资料、归纳他人观点、文献综述、规范引用、正确使用标点、合理提出自己论点、规范文章布局、规范段内结构等。因此,该EFL课程并不只局限于一般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或是对通用知识的掌握,而是让学生从课程中逐步体会并基本掌握学术写作规范和技能。

3.以写作过程为基准规划教学步骤。基本学术写作过程有:锁定某一主题、查阅相关文献、综述别人观点、提出新颖观点、论证自己观点、总结全文、排列参考文献。以此为基准的教学步骤也是层层推进。从确定主题到批判性阅读,从总结他人观点到对比不同人观点,从提出他人观点局限到提出自己观点,从论证自己观点再到假设相反论点(counterargument),从如何安排段内句子到如何谋篇布局。教学安排循序渐进,让学生从学期初到学期末完整地体会了学术写作的基本过程。

4.以通识教育为教学内容。通识教育体现在主题的选定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备课组先统一规定一个通识主题。例如,针对国际生,任课教授选择了“全球化”这一主题。这些主题并不受某一学科限定,而是一个大家都能参与的常见话题。而后选择相关文章做阅读材料,如劳力全球化、食物全球化、体育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身份认同、移民等。不同作者针对同一主题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阐述自己观点,有些旁征博引,有些针锋相对。通识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5.以写作结果为考核对象。考核不以一标准化的选择题为考试形式,而是以学生的学术写作练习作品作为评价对象。与教学步骤对应的写作任务有:对比三个以上作者观点的文献综述练习;提出自己研究意义、方法的观点陈述练习;以及包含文献综述、观点陈述、说理论证的完整的学术论文。每个练习任务必须至少提交两稿。教授会对第一稿给出详细的反馈。学生需要根据反馈修改并提交第二稿。教授的评价对象为每次写作任务的第二稿。这样教授既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又对写作结果提出了及时反馈和评价。

三 对大学英语课程定位的启示

基于以上特点,这种“以学术写作为导向”的EFL课程是属于通用学术英语课程。虽然在美国高校的外国留学生和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有差异,但是两类人群在心智水平和求学目的等方面具有共通性。因此,这类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对我国大学英语的定位有不少启示作用。

1.变“以输入为主导”为“以输出为主导”。文秋芳根据我国外语教学实际,提出“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并认为这样的以输出为主导的课程才符合学生、社会和学科发展需求。同时,文秋芳指出我国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还是“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上课的环节多围绕课文进行,教师是课堂的主要输入者,教材是主要输入材料,学生的笔头口头输出只是点缀。这样的 “以输入为主、输出为辅”的教学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培养目标不符合。[11]而美国高校EFL课程以学术写作驱动听、说、读等技能综合发展,这是符合“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理论假设的课程类型,为英语教学从“以输入为主导”到“以输出为主导”提供了实践参考。

2.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虽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实际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仍然掌控着课堂发言权:介绍课文背景、讲解课文词汇、解释课文语法、分析课文结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听讲解、记笔记、完成练习。学生无参与感,教师无成就感。美国高校EFL课程综合任课教师、图书管理员、科研助教、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助教、校园网络、科研工具书等教学资源给学生科研和写作提供了帮助。教师课上主要负责提问,学生或回答、或发散思维、或辩论。教学环节以及教学任务都为学生完成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服务。这样,学生是资源利用者、课堂任务执行者和写作工作完成者。这为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了一条实现途径。

3.变“知识灌输”为“思维能力训练”。在美国高校EFL课堂上,有关学术写作规范和作者观点等“知识”是靠学生自主阅读或者课堂讨论获得,不存在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在按照学习步骤学习学术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批判性地阅读文章、综合他人观点、合理提出自己论点以及严谨论证自己论点等内容。学生的写作过程既充分地调动了自己的外语技能,又学习了科研技能,更重要的是训练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这类课堂为“思维能力训练”提供了一个良好示范。

4.变“应试”为“学习方法培养”。布朗按照个体需求、态度和动机来源综述了不同种类的动机。其中区分了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融入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12]研究表明想了解英语使用国的文化并想融入该文化的融入性动机要比将英语作为考试工具的工具性动机更有利于英语学习。学术写作需要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这些都不是针对某一考试的培训,而是就方法和思维进行训练。这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习积极性,培养学术思维能力,为学生从事专业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5.变“单维度培养”为“多维度提升”。美国高校EFL课程不再以单纯的语言技能为目标,也不是简单地灌输通识内容,而是通过对通识内容的批判性阅读而促成学术写作任务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课程综合了EGP、ELE和EAP三类课程类型优势:综合提高听说读写等技能,以ELE通识教育内容为依托,让学生掌握学术写作技能及基本研究方法。课程是语言能力提高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知识学习和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机统一。这将为学生从事专业学术研究打下基础,为“大学英语”这门基础公共课与学生专业课程提供连接的桥梁。

四 大学英语课程新定位

参照以上启示,大学英语课程可以重新定位,将大学英语定位为“以学术写作为主导”的英语教学模式。其具体说明如下:根据Hutchinson & Waters以及 Jordan说明,外语教学可以分为以训练学生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的通用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两大类。ESP又可分为以学术为目的的英语教学(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以下简称EAP)和企业培训的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以下简称EOP)。其中,EAP可细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以下简称EGAP)和专业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AP)。[13-14]此外,又有以中外人文、科学、历史、地理等通识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通识教育类英语(ELE)。[7]按照以上说明,英语教学课程类型分类如下图示:

“以学术写作为主导”的英语教学模式更具体说来是“以通识教育为内容的通用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模式”(即EGAP-writing course)。新定位与专业学术英语ESAP不同,因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不受特定学科限制,而是着眼提高学生整体的学术思维和学术语言能力。而专业学术英语ESAP是为某一学科服务的学术英语课程,如法律英语、医学英语等。EGAP与EOP不同,因为其不为某一行业服务,旨在提高学术能力。同时,新定位的教学模式不独立于EGP和ELE之外,因为此EGAP-writing course将吸收三种课程类型的优势:既以提高学生基础英语能力(EGP)为基础,又以通识英语(ELE)为内容,着眼于提高学术思维能力。

新定位的大学英语不但能克服现下通用教学模式的弊端,更有着其突出优势和可行性。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力量,摆脱传统PPP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同时,新定位的大学英语符合现有大学英语教师的学术背景,可行性强。

五 小结

美国文理学院EFL课程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定位有不少启示作用。以通识教育为内容的通用英语学术写作课程定位EGAP-writing融合了美国文理学院英语课程的特点。新定位不但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而且综合了通识教育课程、通用英语课程和学术教育课程的优势,旨在培养学生学术思维能力与水平,顺应了教育国际化形势,符合“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新模式在教学资源丰富的美国文理学院应用广泛。如何在国内高校内扩充教学资源以应对不同学生提高学术能力、语言能力的需求值得进一步研究。

[1]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47-50, 73.

[2]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2012(1):69-76.

[3]蔡基刚.台湾成功大学从EGP向ESP转型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7-11,93.

[4]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9-14.

[5]蔡基刚.中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发展回顾、问题和任务[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3):68-72.

[6]王守仁,姚成贺.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个思考[J].中国外语,2013(5):4-10.

[7]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 2011(5):4-11,17.

[8]戴炜栋.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思考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1-2.

[9]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0]熊丽君,殷猛. 论非英语专业学术英语写作课堂的构建——基于中美学术英语写作的研究 [J].外语教学, 2009(2):50-56.

[11]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 2014(2):3-12,98.

[12]Brown D..Principles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152-157.

[13]Hutchinson T & Waters 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M]. Shanghai: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14]Jordan, R.R.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AGuideandResourceBookfor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Class No.:H319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Direction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Implications from EFL Courses in an American Liberal Arts College

Yang Tengji,Lu Yanhui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 Changsha , Hu’nan 410081,China)

With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it i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for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to use English to learn and communicate academically. Some features of the EFL course in an American liberal arts college are summarized first and then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dire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in China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is, a new model of EGAP-writing course is proposed, which can not only overcome som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course model, but also has its outstanding advantages and feasibility.

college English; American EFL course; new direction; academic English writing

杨滕戟, 硕士,讲师,湖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部。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14WLH30)“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中语言迁移研究”资助。

1672-6758(2016)06-0090-4

H319

A

鲁艳辉,硕士,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部。

猜你喜欢
通识外语教学英语课程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