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临床影像特点报道

2016-09-05 09:01:29周海军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423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4期
关键词:嗜铬细胞本例异位

孙 毅,周海军,方 婷(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423000)

·案例分析·

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临床影像特点报道

孙毅,周海军,方婷
(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423000)

膀胱肿瘤;嗜铬细胞瘤;影像学;病例报告

异位嗜铬细胞瘤(ectopic pheochrocytoma)是指来源于肾上腺以外的一类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约占嗜铬细胞瘤的15%[1]。该肿瘤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嵴组织发育产生的嗜铬细胞。自颅底至盆腔均有嗜铬细胞分布,以腹主动脉、肾门附近分布最为丰富,所以异位嗜铬细胞瘤以腹主动脉旁、肾门附近、下腔静脉旁多见[2]。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较罕见,约占所有膀胱肿瘤的0.06%,占所有嗜铬细胞瘤的1.00%以下[3]。本文就膀胱后下壁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临床影像特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女,33岁,剖宫产后1年到当地医院体检,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膀胱占位病变,来本院门诊就诊,以膀胱占位收住院,体查未见阳性体征。

1.2影像学检查盆腔CT平扫增强提示:膀胱后下壁见宽基底肿块凸向腔内,增强后明显强化,大小约4.5cm× 3.3 cm,与子宫前壁分界欠清(图1)。MRI平扫增强示膀胱后下壁团块状等T1、稍长T2信号影,大小约3.8 cm× 2.8 cm×3.2 cm,病变内可见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影。肿块部分凸向膀胱腔内,部分突破膀胱浆膜层,与子宫前壁分界不清。增强后肿块实行成分明显强化(图2)。初步诊断为膀胱肿瘤。

1.3手术资料于2015年6月16日进行手术治疗,取下腹部正中切口,术中见膀胱底部约4 cm×3 cm大小肿块,膀胱黏膜光滑,将肿块完整切除,挤压过程出现明显血压上升至180 mm Hg(1 mm Hg=0.133 kPa),肿块切除后血压正常,创面止血干净。

1.4病理结果(膀胱)符合嗜铬细胞瘤,肿瘤大小:4.0 cm×3.5 cm×2.5 cm。免疫组化:Vim(+)、SYN(+)、NSE (+)、CgA(+)、CK(-)。见图3、4。

图1 膀胱后下壁嗜铬细胞瘤CT图片

图2 膀胱后下壁嗜铬细胞瘤MR增强扫描图片

图3 手术切除标本

图4 手术病理图片

2 讨 论

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首次由Zimmerman等[4]于1953年报道。膀胱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膀胱壁内的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表现和肿瘤的分泌功能有关,有25%~70%的肿瘤能够分泌儿茶酚胺类激素,出现高血压、头痛头晕、心悸多汗等典型症状,症状通常在排尿或性交等膀胱压力增高的情况下出现。有文献报道约25%的嗜铬细胞瘤无典型症状,常为体检偶然发现,这可能与肿瘤分泌功能处于静止状态有关[5]。本例患者为常规体检时发现,属于内分泌功能状态静止、相对少见的膀胱嗜铬细胞瘤。该肿瘤的定性诊断常常依靠尿液香草基扁桃酸(VMA)升高,定位诊断则依赖各种影像学检查[6]。张晶等[7]报道,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多为单发类圆形病灶,多数肿瘤直径为1.5~5.0 cm,肿块密度均匀,无囊变及坏死,少见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多呈明显强化。本例患者表现为膀胱后下壁不规则肿块,可见囊变区及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后肿块实性成分明显强化,与典型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表现有所差异。本例患者需要与膀胱乳头状瘤或膀胱癌鉴别,膀胱乳头状瘤也可表现为膀胱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膀胱壁无浸润,但结合膀胱压力增高时血压升高及VMA检查不难明确诊断。膀胱癌早期CT不能诊断,中、晚期表现为结节状或菜花样肿块影,膀胱壁僵硬,脂肪层模糊或消失,临床上有无痛性血尿症状时,可以与之鉴别。此外,还应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该患者有剖宫产病史,且肿块与子宫前壁分界不清。陶静等[8]报道,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位于膀胱后壁,可表现为实性肿块,因周期性出血可在MRI中表现为复杂信号。临床表现可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及肉眼血尿,可供鉴别。

本文通过对1例临床表现阴性的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结果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深入探讨,旨在更加深刻地认识该疾病的发病特点、影像学及病理特征,了解其内在联系,为以后正确诊断、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1]Zografos GN,Vasiliadis GK,Zagouri F,et al.Pheochromocytoma associated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concepts and current trends[J].World J Surg Oncol,2010,8:14-17.

[2]王志华,刘双林,刘海华,等.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及预后(附31例报告)[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1):113-115.

[3]Onishi T,Sakata Y,Yonemura S,et al.Pheochromocyt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 without typical symptoms[J].Int J Urol,2003,10:398-400.

[4]Zimmerman IJ,Biron RE,MaeMahon HE.Pheochromocyt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J].N Engl J Med,1953,249:25-26.

[5]Lenders JW,Eisenhofer G,Mannelli M,et al.Phaeochromocytoma[J].Lancet,2005,366(9486):665-675.

[6]许小伍,唐永华,缪飞.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的MS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1907-1910.

[7]张晶,王海屹,赵红,等.膀胱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3):256-259.

[8]陶静,华佳,薄隽杰,等.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DWI表现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12):2549.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4.065

B

1009-5519(2016)04-0633-02

(2015-12-12)

猜你喜欢
嗜铬细胞本例异位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心电与循环(2021年4期)2021-11-29 02:41:56
肝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思考心电图之169》答案
心电与循环(2020年3期)2020-06-18 13:43:12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嗜铬细胞瘤生物学行为预测的演变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不同龄段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压与尿杏仁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