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中间化”趋向及其启示

2016-09-04 00:00隋宁
商情 2016年43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风起云涌以及中产阶层的壮大,西方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对自身的意识形态作了重大的调整,意识形态建设的“中间化”就是对这一调整的最好总结。探寻西方政党意识形态调整的原因以及目标,对于我国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方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

政党意识形态指的是政党上台执政后,意识形态与国家权力相结合,通过国家机器的宣传、灌输、渗透,使民众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等,人们往往根据政党所信奉的意识形态将政党分类,比如说右翼政党、左翼政党、极右或极左翼政党。西方政党主要信奉的意识形态主要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等,但名称再怎么不同,政党总是离不开“主义”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政党对自身的意识形态建设做出了改变,企图扭转逐渐衰弱的状况。意识形态中间化即是这一改变的体现,所谓“中间化”即是区别于过去那种“非左即右”的政党意识形态,淡化不同政党间的意识形态对立“政党意识形态在没有消除相互对立的同时,开始由基本上完全相互排斥向相互借鉴、吸收的方向发展。”政党意识形态的中间化是为了规避执政风险、适应变化了的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扩大政党执政群众基础、社会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另外,“中间化”和西方所谓的“意识形态终结论”不能混作一谈,“中间化”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政党为获取、巩固其执政地位而做出的一种改变,“终结论”则是直接否定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等根本属性,最终在全球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两者不能混作一谈。

一、促使这一转变的现实背景及其原因

伴随着二战后西方世界生产力发展的恢复、信息化技术革命的飞速推进,西方政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其中非常明显的就是政党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逐步弱化以及政党社会影响力的日趋下降。主要表现为:

(一)政党的人数大幅减少,党员队伍逐渐萎缩

各国政党,尤其是发达国家政党的党员人数出现了急剧减少:“在两党制的英国,两大主要政党工党和保守党,党员人数的下降表现得尤其明显,保守党由20 世纪50 年代拥有270 万党员,减少到80 年代的150 万,到94年底只剩50 万人;工党同样如此,短短140 年时间,党员总数减少了2/ 3。”

(二)政党党员的社会阶层构成复杂化

还是以英国为例,工党原先由大批产业工人构成的模式已经是过去式,保守党中的贵族大头也被新的股票经纪人、金融家等中产阶层所占据。

(三)政党的吸引力普遍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西方所大肆宣扬的普选制的民众参与度持续低落,美国近年的选民投票率一直维持在5060%,远不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70%。

西方政党出现这样的困境是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在西方国家蓬勃展开,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逐步衰弱的传统工业,快速崛起的高新科学技术和第三产业,使得许多西方国家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分化调整,社会阶级结构和人口就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无产阶级工人大幅减少,新兴信息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则出现猛增态势,科技、金融、教育、管理等“白领”阶层人士队伍日益壮大,“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逐渐成为一些国家社会阶级结构中的主体,日益发展壮大为一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就导致传统政党无论是党员构成还是执政的社会基础、资源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谋求自身的变革,便会被时代所抛弃。推动自身改革,尤其是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上的改革,必然是刻不容缓的。

二、西方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目标

(一)扩大政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政党作为一个政治性团体,是沟通民众和政府的桥梁,扩大自身的社会基础,才能使政党扩大自身的影响,形成广阔的生存空间,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在新的阶层不断涌现,传统的阶级、阶层划分逐渐模糊这种情况下,僵硬的固守原有的政党意识形态,拒绝与时俱进便显得不合时宜。避免政党意识形态化,主张意识形态的中间化便是再适合不过的了。意识形态中间化所体现的包容不同、温和而又稳健的精神;兼顾不同方面利益、调节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使不断崛起逐渐占社会主要组成部分的中间阶层逐渐团结在政党周围。在这一点上,工党所主张的“第三条道路”、瑞典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人民之家”的主张及其实践。都是深谙此道的典型表现。

(二)增强了政党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在竞争性政党体制中,赢得执政地位的唯一衡量目标就是是否拿到足够的选票来获得选举胜利。因此,如何获得更多的选民支持以拿到更多的选票便是政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淡化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宣扬意识形态的普世性、包容性、开放性,保持政策策略的高度灵活性,使自己的政策策略更多的关心最大程度上的民众的利益,以扩大自己的选民范围,赢得选举是每一个竞争性政党体制中的政党的目标追求。以美国为例,政党在其选民支持方面是多阶层的而且基础广泛,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力图从信奉中间路线的社会群体中寻求合作,因此,美国的政党基本上采取意识形态中间化的政策立场,表现出高度的政策灵活性,以提高自己成为执政党或保持执政党地位的社会竞争力。

而在一些非竞争性政党体制中,增强政党的自身竞争力也是十分必要的,要知道,任何政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天然的,都是民众赋予的。一个政党的政治策略再正确、执政的时间再长也难以保证没有反对力量的滋生。更何况由于缺乏必要的竞争和监督,一党制的弊端显现的更多。发生在2011年末和2012年初的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动荡以及现在越演越烈的叙利亚局势,都是本国一党长期执政中出现了严重的政党意识形态僵化、脱离群众、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的政治动荡,虽然有他国势力的干预,但是这些国家执政党自身暴露的问题仍然发人深省。

(三)谋求政党自身的执政合法性

无论是竞争性政党还是非竞争性政党,都必须扩大自身的合法性基础。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有几个表现,一是政党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信念也就是意识形态问题;二是民众的支持程度;三是执政党的执政效绩。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是否代表最大范围的人民群众,是否灵活的反应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新特点、是否能够做出最能正面影响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导向都是直接关系着后两者的。抱守旧的、僵化的意识形态、无视社会的剧烈变革和人民的新的精神需求,当然无法获得民众的支持,更勿提执政效绩。这三者是良性互动的三个方面。关于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建设的经验教训十分丰富。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政党,还是东方的社会主义政党,不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时代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意识形态建设战略,就无法在适应这个世界,更无法获得长久的执政合法性。

三、对西方政党意识形态建设中间型趋向的思考

(一)意识形态中间化背后的工具性、实用性本质

西方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工具性要强于价值性。西方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讲求的主要是实用主义,某个政策、价值目标对于扩大执政社会基础、扩大选民支持范围、增强执政合法性有利便予以采用。学术界将政党分为实用性政党和目标性政党,而无论哪个政党,其中体现的实用性是共同特点,将意识形态作为政党发展的工具是西方政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政党的利益是永恒存在的,最根本的利益就是政党的生存和发展。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政党的合法性提供理论依据,政党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意识形态、民心和执政绩效。西方政党始终不敢轻视意识形态的作用,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终结论甚嚣尘上,但是,正如李普塞特所说:“在西方,仅仅是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正在终结。而西方不同国家中,与经济发展和一定政治制度之所处水平和存在问题有关的意识形态冲突,仍将继续存在,其持续时间远不是我们的寿命可企及”

因此,西方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工具性认识主要性质,讲求实用、灵活多变始终是其特点。而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是正解。

(二)可供借鉴的启示

虽然西方政党对于意识形态建设更多的是实用为本,我们在批判这种意识形态建设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可供借鉴的一些方面,并以此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执政党建设。

一是实现意识形态建设价值性与工具性相统一。单纯强调意识形态的价值理性,死守僵硬的教条而遭到失败的教训比比皆是,苏共亡党亡国的教训始终深刻。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性应当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应当坚持,但是时代的变化也应该体现在理论发展中。另一方面,也应正确对待意识形态的工具性,意识形态在政党的执政合法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好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得民心、顺民意,在凝聚人民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深入推动意识形态建设与实践相结合。政党要发展,就必须采用切实的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本身进行调整。这一点上,科学发展观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地位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有机结合,正是有着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得以顺利前进,社会主义在中国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总之,当代西方政党的意识形态观是促进了政党发展的,他们积极调整自己的意识形态态度,在促进社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对西方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进行批判性的吸收借鉴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建设、意识形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我国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王长江.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研究[M].改革出版社,1996

[3]刘金东.当代国外政党的新变化对我党的深刻启示—兼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J].求实,2002(2)

[4]雷青松.西方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价值目标及启示[J].党政干部学刊,2009(11)

[5]张蛰远、王险峰.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历史嬗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5)

作者简介:

隋宁(1988-),男,汉族,上海人,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刍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及危害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