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通络丸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2016-09-04 05:42崔立建安玉芳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阻型抗炎药强直性

王 浩 李 义 崔立建 李 涛 安玉芳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祛湿通络丸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王 浩 李 义 崔立建 李 涛 安玉芳**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目的:观察祛湿通络丸对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符合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祛湿通络丸,对照组口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疗程12周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相关主要症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ASAS、BASMI各项主要指标、降低ESR、CRP等实验室指标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1.4%,对照组总有效率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祛湿通络丸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有效。

强直性脊柱炎 寒湿痹阻型 祛湿通络丸 临床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和规律的物理治疗为主,但因其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和易发感染等不良反应,以及在在部分患者中缺乏疗效,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也有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物制剂治疗AS,但价格昂贵,很多患者难以承受治疗费用。笔者应用祛湿通络丸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S)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符合标准的AS患者病例共65例,均为2014年06月至2015年11月在黑龙江省中医医院三辅院区骨科门诊及病房患者,随机将受试者分为中药治疗组(祛湿通络丸组)33例和对照组(正清风痛宁组)32例;观察结束时,治疗组脱落5例,剩余28例;对照组脱落7例,剩余25例。共计脱落病例12例,不计入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年龄18~42之间,平均年龄26.7±7.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6年,平均6.8年;对照组:年龄18~44之间,平均年龄27.3±6.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1年,平均7.1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修定后的纽约诊断标准[1]。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寒湿痹阻型)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AS诊断及病例研究选择标准。(2)符合中医寒湿痹阻型症候诊断标准。(3)年龄在18~45周岁。(4)CT影像学分期在Ⅱ~Ⅳ级。(5)心、肝、肾功能无特殊异常。(6)近一月内未使用MTX/SASP/雷公藤及全身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近3个月内未使用过治疗AS的其它DMARDS药物,在1周内未使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1)年龄<18岁或>45岁以上。(2)合并其他血清阴性脊柱病者。(3)疾病晚期脊柱强直,严重关节畸形者。(4)合并其它疾病,需服用激素治疗且不能停用者。(5)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6)近一月内使用MTX/SASP/雷公藤及全身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近3个月内使用过治疗AS的其它DMARDS药物、或在1周内使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7)对相关药物过敏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洛索洛芬钠片(60mg/片,每次1片,每日三次;上海第一三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769)的基础上各自加用中药制剂药物,对照组口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每次1片,每日二次;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2021212),治疗组所口服祛湿通络丸(6g/丸,每次1丸,每日三次;由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制剂室提供,黑药制字Z20100370),持续治疗12周,观察点分别为治疗前、治疗后。祛湿通络丸药物组成:羌活50g,独活50g,威灵仙50g,防风50g,秦艽50g,伸筋草50g,透骨草50g,熟地30g,白芍25g,杜仲25g,黄芪30g,当归25g,寄生30g,延胡索25g,制马钱子30g,共为细末,练蜜为丸,每丸6g。

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1)临床疗效变化,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2)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3)两组患者ASAS[3]指标变化;(4)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及BASMI[4]指数主要体征变化。

2.3 统计学分析

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7.0分析软件统计处理,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统计以±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疗效对比分析结果(n)

3.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注:△代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值<0.05; ▲代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值<0.01;☆代表治疗后组间相比P值<0.05;★代表治疗后组间相比P值<0.01

症状 治疗组(n=28) 对照组(n=2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腰骶疼痛 4.74±1.37 2.39±0.86▲★ 4.56±1.45 3.62±1.12△脊背疼痛 3.91±1.72 2.42±0.83▲★ 4.23±1.25 3.48±1.28△脊背活动受限 3.85±1.26 2.35±0.69▲☆ 3.79±1.19 2.81±1.09△腰背晨僵 3.69±1.18 2.26±0.87▲☆ 3.73±1.26 2.82±1.10△外周关节冷痛 4.31±1.27 3.42±1.07△ 4.26±1.19 3.35±1.26▲外周关节肿胀 3.84±1.28 2.91±1.05△ 4.25±1.23 2.74±0.87▲腰膝酸软困重 1.43±0.32 0.61±0.17▲★ 1.58±0.51 0.96±0.21△足跟疼痛 1.75±0.28 0.92±0.31▲ 1.56±0.42 0.95±0.22△口干 1.62±0.24 0.87±0.28▲★ 1.59±0.32 1.41±0.31

3.3 两组患者ASAS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SAS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SAS指标比较

注:△代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值<0.05; ▲代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值<0.01;☆代表治疗后组间相比P值<0.05;★代表治疗后组间相比P值<0.01

指标 治疗组(n=28) 对照组(n=2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外周关节肿胀个数(例) 6.31±1.45 4.02±0.76▲ 7.14±1.28 3.88±0.84▲外周关节疼痛个数(例) 7.82±1.61 4.21±0.75▲ 8.12±1.56 4.06±0.91▲患者对整体疼痛评估(分) 5.21±1.69 3.02±0.90▲☆ 5.63±1.47 4.26±1.01△医生对整体疼痛评估(分) 4.85±1.23 2.48±0.64▲☆ 5.17±0.83 3.95±0.81△患者对休息痛评估(分) 4.27±1.12 1.65±0.78▲☆ 4.16±1.31 2.86±0.89▲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分) 26.12±6.45 14.85±3.63▲★ 25.17±7.92 18.72±4.31△ESR(mm/h) 23.07±5.26 10.63±3.39▲☆21.80±6.07 13.23±2.05△CRP(mg/l) 15.70±4.87 8.70±2.14▲☆ 16.90±3.85 10.13±2.42▲

3.4 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及BASMI指数主要体征变化比较 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及BASMI指数主要体征的比较(±S)

4 不良反应及脱落情况

本临床研究脱落患者12例,其中10例因自身工作生活情况自动脱落,2例因口服正清风痛宁出现皮肤瘙痒及皮疹等过敏现象而脱落,脱落病例标明脱落原因不计入临床研究;研究过程中28例治疗组患者中共有5例用药后出现轻度腹胀,纳差,胸闷,烦躁等不适感,嘱其饭后用药,适当运动多饮水,调整膳食,不良反应随即消失;研究中25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轻度皮肤瘙痒,2例恶心呕吐,2例腹胀,1例腹泻,同上述嘱咐,不良反应改善;其它安全性指标均未见特殊异常。

5 讨论

本病属于中医学“骨痹”、“大偻”、“尪痹”等范畴[5]。我们认为强直性脊柱炎(AS)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在于肝肾亏虚、寒湿阻络。多由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肝藏血主筋,肾主骨生髓,肝肾不足,正气亏虚;气血营卫不和,腠理不密,风寒湿之邪外袭或虚寒内生;正虚邪实,肾督亏虚,筋骨失养,寒湿痹阻关节。寒性凝滞,故拘急而痛,正气无力鼓邪外出,则初而发展迅速,因督脉亏虚、湿性凝滞不化致使痰瘀内生、寒湿难去,故久而缠绵难愈。临证时我们多以补益肝肾、散寒除湿为法,治疗始终一直兼顾正气,邪实则以驱邪为主。祛湿通络丸方充分体现了滕义和教授扶正祛邪的理念,方中羌活辛散之力强,善治上半身痹痛,独活相对缓和,治痹痛在下半身者,两者相须为用,共为君药,治痹症之一身尽痛者。威灵仙为风药之中善走窜者,通十二经脉,为治痹之猛药,防风为风药之润剂,祛痹不伤正,升清阳并缓痉,为治痹之上品,寄生、杜仲补肝肾、强腰脊、祛痹痛,四药为臣,配合君药祛除一身之痹痛,并补肝肾,扶正驱邪以治其本。伸筋草、透骨草有活血舒筋、祛风除湿、止痛之效,配合使用,相得益彰;秦艽性平,为风药之润剂,祛风湿之时,尚能活血荣筋,兼清虚热,防止阴虚寒凝日久,聚而不去,积而化热,且祛寒湿痹痛之药,多性温,用秦艽反佐之,以防辛温之效太过;熟地、白芍滋阴填髓柔筋,黄芪、当归益气补血活血,四药合用,补血活血,益气滋阴,防祛痹之药辛散再伤久病之虚,并扶助正气而祛邪,阴血得养,并能柔筋缓急,减轻腰背僵痛,以上为佐药。延胡索为活血行气止痛之佳品,专治一身诸痛,马钱子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痹症日久,湿瘀痹阻,则宛留不去,马钱子活血消肿治脊痹之力颇彰,但有大毒,不宜大量使用,故配以延胡索共为使药。因而诸药联合使用,疗效显著。

强直性脊柱炎(AS)达标治疗[6]的首要目标是达到临床缓解,关键是控制活动性炎症,祛湿通络丸能有效降低AS患者ASAS、BASMI、VAS等疗效评分指标,降低CRP、ESR实验室指标,患者主次症、晨僵等均有明显的改善。本研究结果表明祛湿通络丸配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确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1] Van der Linders,Valkenburg HA,Cats A,Evaluation of dignostic Criteria for ankylising spnodlyitis[J]. Arthrits Rheum,1984,(27):361-36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

[3] Zochling J,van der Heijde D,Burgosvargas R,et al. ASAS/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J]. Ann Rheum Dis,2005,65(4):1136-1137.

[4] Jenkinson T,Mallorie PA,Whitelock HC,et al. Defining spinal mobility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The Bath AS Metrology Index[J]. J Rheumatol,1994, 21(9):1694-1698.

[5]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6-221.

[6] 徐胜前,黄烽.强直性脊柱炎的达标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1):841-843.

(2016-11-23 收稿)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合同编号:ZHY12-Z129

**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阻型抗炎药强直性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及与Hp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