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化 加强行业监管与服务

2016-09-04 02:39:10汪莉莉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8期
关键词:管理系统建筑施工数据库

文|本刊记者 汪莉莉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全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建筑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不断加大监管力度。近些年来,各省、市在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均有较大投入,尤其是针对建筑市场的几个关键环节分别建设了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招标投标管理系统、基础数据资源信息化系统、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其中部分系统软件已比较成熟和普及。通过各类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应用,在提升办事效率的同时规范了市场行为,减少了人为干预,提升了服务质量,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政务成本,这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带动了行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宏观管理 动态管理

其中,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被纳入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各地造价管理部门通过行业会议相互交流,进一步推动了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目前,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基本覆盖了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各地按照自身的管理职能构建了不同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目前各地建设的系统主要包括造价信息门户网站、“人材机”价格信息系统、造价指标管理系统、造价备案管理系统、规费计取管理系统、定额编制系统、咨询企业管理系统、造价员管理系统、网络继续教育系统、咨询互动系统等。

造价信息门户网站建设解决了各地造价管理部门信息发布问题,通过门户网站集中发布造价行业的新闻动态、政策法规以及依法公开的各类信息,同时通过门户平台将各类管理系统进行统一集成,方便各系统的集中登录。通过门户网站的咨询互动系统实现了与行业从业人员的互动,极大的方便了从业人员,门户网站和集成的各类系统基本实现了造价管理部门在信息公开、网上办公、互动服务三方面的管理服务要求。

“人材机”价格信息系统主要完成了“人材机”价格在线采集、加工、发布通过数据接口和在线查询为造价从业人员提供价格信息服务。“人材机”价格系统的应用不仅为造价从业人员提供了价格查询的便利性,同时也为各供应商提供了集中展示的机会,特别是对新材料和环保材料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造价指标管理系统主要通过采集备案数据,通过归类划分按照统一标准格式发布各类指标信息,发布的指标信息可以提供造价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指标数据提供决策部门作为决策依据参考,也可以提供造价审核部门作为各类工程的审核参考数据。

造价备案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依规备案项目的在线报送、审核,系统应用极大的方便了备案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完成备案数据的提交,同时造价管理部门也可以将电子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为指标系统积累数据。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主要省市约有29个省市地区的造价管理部门在信息化的建设上取得了可观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效。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用解决了行业造价监管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了行业监管水平的提高,并在造价管理核心工作系统建设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过去各地造价站只有门户网站完成信息公示,而现在已经可以实现网上办公和互动交流。通过备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提升了办事效率,降低了备案企业的成本。同时对收集行业数据,积累价格、造价指标信息打下了基础,也使得备案工作更加规范。“人材机”价格信息系统建设和造价指标系统建设,对于政府部门宏观管理、业主投资决策、设计及招投标时估算工程造价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使得建设工程经济领域的这项基础性管理技术工作取得质的变化。咨询企业和造价员管理系统的建设,解决了动态管理、全过程管理的问题,对企业、从业人员的业绩管理进一步规范,也使得这部分的信息公开有了保障。定额编制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定额编制体量大,耗时费力,使得专家能够集中精力去解决核心专业问题,不用在定额基础数据统一、定额校对、定额排版等问题上花费过多精力,使定额编制工作有了较大提升,系统的应用对定额数据的积累和继承、借鉴提供了技术保障。

数据化决策 科学化监管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了建筑施工行业注册企业、人员、工程项目三大数据库的建设步伐,组织起草了基础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标准。目前初步完成了中央数据库与企业资质证书管理系统、诚信平台以及注册人员等子系统数据库的实时联通,为强化建筑市场动态监管初步奠定了基础。

基础数据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包括施工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系统、行政审批系统、建筑市场监管平台、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标准定额监管平台、房地产市场监管平台、住房保障监管平台、公积金监管平台、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平台、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数据库、市场行为数据库、公共资源数据库等功能。

目前,我国多个地区的建筑施工行业监管部门相继开展了建筑业企业基础数据库录入工作,建成基础数据资源信息化系统,使建筑施工行业监管部门信息化建设由应用型向管理型转变,由数据采集向数据分析处理转变,并逐步实现信息化系统建设升级转型。

建筑施工行业监管部门通过基础数据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了各地建筑市场监管能力,提升了政府宏观调节能力、决策分析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大提升建筑施工行业监管部门工作效率,实现管理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将建筑施工行业监管部门信息化水平推向一个新高度。

眼下,部分地区现已经建成基础数据资源信息化系统,地区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利用基础数据资源信息化系统快速查询针对本企业资质类型、资质等级相关的业务办理流程、需要的材料、需要具备的条件等信息。当企业填写完申报信息后,系统自动根据企业资质类型、资质等级和标准库进行对比,帮助企业提前发现不足。一些省市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已走到了行业的前面。部分省市建筑施工行业监管部门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资源数据交换平台采集各单位的信用数据,汇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资源数据中心库,形成建设系统信用数据,再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提供给上级部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发布系统,实现建筑施工行业相关管理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为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业人员之间,企业之间,企业和从业人员之间提供交流平台,为管理部门对建设行业规划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事务、业务处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可以说,大多数地区的建筑施工行业监管部门已经认识到基础数据资源信息化系统对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并逐步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建设工程企业、执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和行业信用档案基础数据库以及健全数据采集、报送、发布制度,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注册人员、企业、工程项目和信用档案数据库之间的动态关联,实现数据化决策、科学化管理,提升行业管理和决策水平。各地建筑施工行业监管部门不断重视基础数据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从建设本地区基础数据库出发,逐步实现与中央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促进公平竞争 提升透明度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建筑市场中各方主体信用缺失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垫资承包、肢解发包、明招暗定、偷工减料等问题仍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但是造成工程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且容易产生腐败问题。因此,加强整顿建筑市场非常重要。而建筑市场存在较多不规范行为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意识比较薄弱,建筑市场各管理环节没有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市场管理和现场管理缺乏联动,市场各方主体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违法违规的失信成本比较低。因此,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与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平台的建设对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行业公平竞争,提升行业透明度都起到积极作用。通过信用平台及时采集从业企业的人员的各类业绩信息,解决了以往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各省市建设主管部门都已经建设了建筑市场信用平台,平台建设以后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市场的规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在与招投标系统关联应用,在促进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上起到了推动作用,诚信平台也已经成为其它系统的基础信息平台。

在国家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行业诚信建设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各地在平台建设方面已经取得较大成绩,今后需要在法规制度、评价体系和信息共享三个方面努力,早日建立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实现各地互联互通,诚信数据的动态交互;实现全国一网通,这将对行业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管理系统建筑施工数据库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中国船检(2017年3期)2017-05-18 11:33:08
数据库
财经(2017年2期)2017-03-10 14:35:35
数据库
财经(2016年15期)2016-06-03 07:38:02
数据库
财经(2016年3期)2016-03-07 0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