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陈玉娟
(福建省肿瘤医院输血科,福建 福州350014)
·实验研究·
直抗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观察
王娜,陈玉娟
(福建省肿瘤医院输血科,福建 福州350014)
目的 观察微柱凝胶法直抗(DAT)阳性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DAT阳性的25例输血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挑选100例同类型疾病但配血主次侧均相合且DAT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B)以及输血前后的胆红素(TBIL、DBIL、IBIL)、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并评估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输血前后的Hb、Hct、RBC显著性升高(P<0.05),TBIL、DBIL、IBIL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GLB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TBIL、DBIL、IBIL、ALB以及输血前后血象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无效输血率1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红细胞输注对于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输注疗效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用于检测在患者体内致敏红细胞的不完全抗体和(或)补体。引起DAT阳性的疾病很多,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新生儿溶血病、血液病、癌症、药物诱导引起的一些疾病等。癌症患者发生贫血是癌细胞与患者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治疗肿瘤通常采用手术、化疗或放疗的方法,患者常因出血、骨髓抑制、外周血象持续降低等症状需要输血[1]。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红细胞输注疗效与其存在相关性,大量文献讨论输血疗效的相关因素[2-4],却鲜少将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试验中次侧不合因素却纳入讨论范畴。笔者将对本院25例DAT阳性肿瘤患者的输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输血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入选与排除标准 ⑴入选标准:选取微柱凝胶卡交叉配血实验主侧相合次侧不合,DAT阳性,其凝集度均高于或等于次侧凝集强度且红细胞自身对照阴性的患者设定为实验组。选取本院输血肿瘤患者中微柱凝胶卡交叉配血实验相合,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且输血前及输血后24h内需查血常规,输血后48h内需查肝功。⑵排除标准:排除由于人为因素、纤维蛋白原含量过高和供者抗筛阳性导致DAT阳性的病例,不包括手术中出血、溶血性贫血和大量补液使血液稀释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内科疾病需要输血的患者,仅指手术前后以及放化疗血红蛋白下降需要调整Hb的输血患者,剔除对胆红素有直接影响的胆道疾病及临床诊断排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aemia,AIHA)疾病。
1.2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住院ABO、Rh(D)同型输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上述标准,通过筛选、监测和评估,总计25例微柱凝胶卡交叉配血实验主侧相合次侧不合,DAT阳性,其凝集度均高于或等于次侧凝集强度,而又有必要进行输血治疗的病例入选实验组(男性13例,年龄53~85岁;女性12例,年龄34~73岁),其中胃癌8例,肠癌和淋巴瘤各2例、肺癌、卵巢癌和宫颈癌各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其余3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时间段同病种且微柱凝胶卡交叉配血实验相合,DAT阴性的输血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
1.3仪器与试剂低离子微柱凝胶卡、微柱凝胶卡专用孵育器及离心机均由达亚美公司提供;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血型检测卡由戴安娜公司提供;反定型红细胞由江阴力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聚凝胺试剂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
1.4检测方法肿瘤患者输血前常规做ABO、Rh (D)血型复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严格按达亚美配血系统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微柱凝胶法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者做受血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自身对照和供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
1.5血液输注及来源随机选择同型ABO、Rh(D)滤白悬浮红细胞输注,血液均来自福建省血液中心。
1.6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检测输血前后48h内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
1.7输血不良反应观察与红细胞输血疗效评价所有患者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严密观察输血不良反应;输滤白悬浮红细胞后24h内复查Hb,并与输血前最末次检测相比如果Hb没有升高到预期值,并在排除继续失血、血液被稀释等原因,且临床未见溶血性输血反应体征后,视为红细胞无效输注[5]。
①以全血量为标准,各种红细胞制剂折算为对应全血量,供者Hb(g/L)为正常参考值的上限计算;②儿童按0.09L/kg计;③检验误差。
1.8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同组内输血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样品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红细胞输注疗效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输血前后Hb、Hct、RBC的比较见表1,2;实验组和对照组输血无效率比较见表3。
表1 实验组Hb、Hct、RBC输血前后的比较(±s)
表1 实验组Hb、Hct、RBC输血前后的比较(±s)
输血前输血后t值P值Hb(g/L) Hct(%) RBC(×1012/L)68.72±10.58 81.04±10.68 -4.098 <0.05 21.55±3.50 24.51±3.04 -3.193 <0.05 2.52±0.61 2.93±0.58 -2.482 <0.05
表2 对照组Hb、Hct、RBC输血前后的比较(±s)
表2 对照组Hb、Hct、RBC输血前后的比较(±s)
输血前输血后t值P值Hb(g/L) Hct(%) RBC(×1012/L)67.63±15.04 77.82±15.31 -2.327 <0.05 20.82±4.10 23.66±4.27 -2.313 <0.05 2.49±0.47 2.81±0.49 -2.350 <0.05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输血无效率比较
2.2输血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患者输血后是否发生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包括发热、黄疸及血红蛋白尿),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即无1例患者发生明确的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输血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输血前后TBIL、DBIL和IBIL的比较见表4,5;实验组和对照组TBIL、DBIL、IBIL、ALB、GLB以及输血前后Hb、Hct、RBC变化的比较见表6。
虽然DAT阳性是诊断AIHA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DAT阳性并不意味一个人红细胞存活期的缩短。医院患者有10%,献血员中有1:1000至1:9000的人会有阳性的DAT,而没有免疫溶血性的临床表现。本研究发现DAT阳性患者的ALB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GLB含量却明显高于同类型病患者,且有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GLB达到71g/L时,免疫球蛋白G(IgG)(74.1mg/L)相应升高,主要是由于M蛋白病理性升高所致。虽然没有对实验组统一检测免疫球蛋白含量,但我们是否可以怀疑患者的免疫功能确实有改变?这些患者球蛋白增高是可能导致免疫球蛋白非特异性黏附于红细胞上的原因之一[6],且有18例DAT阳性患者在50岁以上,老年人因人体自然衰老所致机体新陈代谢缓慢,当血浆中某些蛋白质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高时,可促使红细胞表面电荷发生改变,引起细胞膜特定部位出现蛋白连接现象,形成柠檬状红细胞,蛋白连结是红细胞黏性增高的最早迹象[7]。
表4 实验组输血前后胆红素比较(±s)
表4 实验组输血前后胆红素比较(±s)
输血前输血后t值P值TBIL(μmol/L) DBIL(μmol/L) IBIL(μmol/L)12.12±9.24 16.42±16.03 -1.161 >0.05 3.79±3.97 5.65±9.52 -0.902 >0.05 8.33±5.51 10.77±7.20 -1.343 >0.05
表5 对照组输血前后胆红素比较(±s)
表5 对照组输血前后胆红素比较(±s)
输血前输血后t值P值TBIL(μmol/L) DBIL(μmol/L) IBIL(μmol/L)15.00±9.30 18.54±12.28 -1.125 0.05 5.19±3.78 6.31±6.23 -0.754 0.05 9.82±6.41 12.23±7.09 -1.238 0.05
表6 实验组和对照组输血前后Hb、Hct、RBC的变化以及TBIL、DBIL、IBIL、ALB、GLB的比较(±s)
表6 实验组和对照组输血前后Hb、Hct、RBC的变化以及TBIL、DBIL、IBIL、ALB、GLB的比较(±s)
注:由于输血量的差异,已将Hb上升值进行标准化,即输注每2U红细胞24h内Hb改变值=2*(输注后Hb-输注前Hb)/申请单红细胞实际输注量(简称“2△Hb/U”),输注每2U红细胞24h内Hct改变值简称“2△Hct/U”,输注每2U红细胞24h内RBC改变值简称“2△RBC/U”。
2△Hb/U(g/L)2△Hct/U(%) 2△RBC/U (×1012/L) TBIL(μmol/L)DBIL(μmol/L)IBIL(μmol/L)ALB(g/L) GLB(g/L)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12.32±4.73 10.19±7.59 1.171 >0.05 2.96±1.35 2.84±2.38 0.216 >0.05 0.42±0.19 0.32±0.25 1.049 >0.05 12.12±9.24 15.00±9.30 -1.089 >0.05 3.79±3.97 5.19±3.78 -1.262 >0.05 8.33±5.51 9.82±6.41 -0.871 >0.05 29.15±4.62 27.73±4.03 1.143 >0.05 34.61±11.1 26.85±7.57 2.849 <0.05
输注红细胞悬液是为了改善机体的缺氧状况,从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如果输红细胞后Hb的实际升高值并没有达到预期升高值,那么输血的主要目的就未达到,即为输注无效。输注无效不仅会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增加患者医疗负担,还会造成严重的血液资源浪费。据文献报道,对于血容量正常的成年贫血患者输注400ml全血或由此制备红细胞可提高 Hb10g/L或Hct0.03,未达到此指标者应视为效果不佳[8]。本研究特别排除在输血过程中有活动性出血或大量补液使血液稀释的病例,并且患者Hb值是每次输血前最末次检测与输注后24h内检测结果,则该值能真实反应患者输血时贫血状况,是红细胞输注效果主要标识之一[9],更有文献认为Hb/Hct作为一项客观指标用于评价受血者输注红细胞后的疗效,具有较强指导意义[10]。实验组达到或接近达到此标准,且升高的Hb、Hct、RBC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DAT阳性的患者输血大部分有效。但是仍有4次的无效输血,分析其原因,发现其中1例放、化疗病人骨髓Ⅳ抑制,由于多能干细胞及红细胞前体细胞坏死,引起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下降,影响红细胞的生成,且该病人处于癌症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呈恶病质状态,机体呈现慢性消耗状态,输注的红细胞也会迅速被破坏导致输注效果不佳;2例处于术后感染阶段;还有1例有多次输血史。这与对照组20次输血无效的原因类似。这说明输血无效与是否有输血反应、输血次数、既往输血量、妊娠次数等免疫因素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11]。非免疫因素如发热、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骨髓移植、肝脾肿大和药物等也会导致红细胞输血疗效下降[12],因此DAT阳性并不是导致输血无效的真正原因。
对于DAT阳性患者输血时成分血的选择,大多数医生都选择洗涤红细胞,主要是为了减少输异体血引起的溶血反应,因此洗涤红细胞适合AIHA患者,但是他们都忽略了洗涤红细胞在洗涤过程中红细胞发生机械性损伤、使红细胞脆性增加,从而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降低了输血效果,再者由于洗涤红细胞保存期只有24h,不适合于抢救用血[13]。本研究中DAT阳性患者选择输注滤白悬浮红细胞,同时我们把溶血性疾病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胆红素[14],作为患者输血前后溶血情况的监测指标。在剔除对胆红素有直接影响的胆道疾病的前题下,25例入选对象的研究发现,输注滤白悬浮红细胞前后的胆红素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生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即无1例患者发生明确的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说明输注滤白悬浮红细胞后没有溶血不良反应发生,输入的血液是相合的。并且输血后大部分携氧情况得到改善,因此DAT阳性的非AIHA患者输注普通红细胞是安全有效的[15]。
对于肿瘤病人而言,输血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它的正面效应。多种肿瘤临床研究表明,输血患者较不输血患者预后差,肿瘤复发率高,且肿瘤复发率与输血量呈正相关,进而影响患者生存率。因此要求临床医生应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联合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造血生成以减少输血次数也是降低致敏的策略之一,同时严格把控输血指针,能不输血的尽量不输血,能少输血的尽量不多输血。
[1]刘景汉,汪德清.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43.
[2]曹廷卉,王广杰.红细胞输注的疗效观察与输注无效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0):1241-1243.
[3]熊亮,熊微,马清峰.老年非小细胞肺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10):840-844.
[4]施清蓉,刘秀玲,刘伟.探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合理、安全输血中的作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586-587.
[5]吕运来,负中桥,兰炯采,等.红细胞无效输注回顾性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3):220-221.
[6]戴小波,任燕歌,曾朱君,等.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受血者的临床特征和输血对策 [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6):555-557.
[7]崔力.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红细胞形态观察与结果分析[J].临床辅助检查,2008,10(194):127.
[8]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25.
[9]贠中桥,丁琪,马红丽,等.红细胞输注无效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6):478-479.
[10]彭道波,周忠信,赖福才,等.Hb和Hct作为红细胞输注评估指标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4):364-365.
[11]沈健.红细胞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2(4):180-182.
[12]蔡娟,袁婷婷.血液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4):403-404.
[13]王明慧,方春燕,梁萍,等.洗涤红细胞输注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 (24):2101-2103.
[14]李红萍,李培培,朱兆均,等.溶血性黄疸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5):758-761.
[15]王显荣,储松炜,许立,等.非AIHA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输注洗 涤红细胞的临床实验观察 [J].临床医学,2006,26 (2):27-28.
Observation of RBC transfusion efficacy of tumor patients with hypo-side agglutination due to positive 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in cross match blood test
Wang Na1,Chen Yujuan.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Fujian Provincial Tumor Hospital.
Objective To observe RBC transfusion efficacy of tumor patients with hypo-side agglutination due to positive 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in cross match blood test.Methods 25 cases of tumo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DAT and hypo-side agglutination in cross matching with microcolumn gel assay were collected from Jan.2014 to Dec.2015 and set as study group.100 cases of routine transfusio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DAT and both sides matching in cross matching with microcolumn gel assay 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Parameters of ALB,GLB and TBIL,DBIL,IBIL,Hb,RBC count and Hct of all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24 hours after transfusion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values of TBIL,DBIL,IBIL of the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ransfusion(P>0.05).while Hb,RBC count and Hc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mparing the two groups,GLB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P<0.05).TBIL,DBIL,IBIL,ALB and the indices of hemogram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ransfusion(P>0.05).and transfusion in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16%,which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RBC transfusion efficacy of tumor patients with hypo-side agglutination due to positive DAT in cross match blood test is safe and effective.
Crossmatch;Hypo-side agglutinatio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RBC transfusion efficacy
R446.62,R457.1
A
1674-1129(2016)04-0431-04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4.007
王娜,女,1980年12月出生,主管技师,硕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临床输血,E-mail:534138491@qq.com
(2016-04-07;
201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