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博爱儒雅的教师文化

2016-09-03 00:33翟彦斌
湖北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儒雅博爱教师职业

●翟彦斌 刘 静

打造博爱儒雅的教师文化

●翟彦斌刘静

武汉市江岸区蔡家田小学的教师文化塑造工作紧密围绕“博爱”和“儒雅”两个基本元素展开,将教师文化的内容反映在教师的所想、所说和所做之中,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博爱儒雅的教师文化内涵及意义

博爱是以爱人为基础,包括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爱生命、爱人类的生存环境、爱大自然、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文明进步、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儒雅,《汉语辞典》解释为学识深湛和气度温文尔雅。儒雅不仅体现在内容的丰富和正确上,还体现在气度和言辞上。具体说我们践行的教师文化是“以博爱之心,取博众之长,做博雅之人”为核心的博爱儒雅文化。

(一)博爱儒雅的提出符合教师文化的生态特点

博爱儒雅的教师文化强调教师个体与共同体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贡献、相互塑形,关注的是教师文化发展的长效性、和谐性与可持续性。其生态系统可分为精神文化系统、制度文化系统、行为文化系统、物质文化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排列、组合、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有一定的序列和层次的,是一种非平衡、动态开放的结构,具有自我调节的机能。通过了解教师在多元生活世界中的角色标准,用一种生态学的眼光来发现和思考教师文化的问题,通过优化生态环境、构建战略体系以及教师文化生态自觉的策略来进行教师文化生态建设,从而达到教师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保证教师博爱儒雅文化的传承发展。

1.博爱儒雅体现教师文化的生成性目标

博爱儒雅文化的生成性体现在,教育中的个体通过教学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并在此过程中主体化、个性化、社会化,即文化。文化通过教学而内化于个体,同样达到个体化、个人化(或特殊化)、活化,即人化。人与文化互为手段与目的,通过博爱儒雅教育这一中介,两者更为有效地实现着相互同化、相互建构,促进着学生的“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新型文化生成。据此我们有理由提出,生成性是教育自在之属性,惟有认识并把握这一属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继而实现其所应有的社会职能。

2.博爱儒雅诠释了教师文化的传承性内容

博爱儒雅文化作为一种观念、一种理想,是对教育理论的释义;作为一种机制、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教育实践的引导与规范。其核心理念还在于它的传承性。所谓的“传承”,不只是博爱儒雅文化对人的建构、使人的发展得到促进,还包括人对文化进化的推动。“传承”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发展,它为人与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动力。博爱儒雅文化的教育价值在于人与文化的双重传承。因此,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是博雅教育中一切现象的最终归宿。

(二)博爱儒雅的提出满足教师文化的角色形成需求

在博雅教育的研究过程中,调查研究不同身份的人对教师的期望和教师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有利于调整教师角色期望,缓解角色冲突。所以对教师角色期望的研究,成为我校教师博爱儒雅文化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教师角色期待标准的探讨,我们从理论上分析教师角色期待标准的内容,即包含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文化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素养和教师的人格素养四个方面。

1.职业道德素养是博爱儒雅教师的立身之本

首先,教师的博爱是师德的魂中之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过程,也不是一种纯粹的认识过程,它可以定义为一种情理相融的心理过程,一种严慈相济的心理特征。其次,教师的职业人格素养是主流思想。教师职业人格素养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人格素养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人格素养结构模式。

2.知识文化素养是博爱儒雅教师的补给保障

首先,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等,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再次,教师要具有系统的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形态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知识和教育评价知识等,它是教师职业行为的重要保障。最后,教师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二、教师博爱儒雅文化的实践经验

教育发展至今,适应型的教师文化是有一定消极影响的,它规约和束缚着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发展。因此,依托新的时代发展需求,反思并积极寻求重建教师文化的路径,是根本上丰盈教师文化、增进课改实效、激发课程活力的关键所在。

(一)进一步加强探究与反思,丰富博雅文化内涵

探究和反思是教师文化自我更新的核心因素,能增进教师技能,改进教学,使教师成为一个更有能力、更有思想的专业人员。文化反思即“行中思”,教师是在一切教育教学行动中即时针对行动后果加以反思,并决定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动。“行后思”是教师在一切教育教学行动结束后,针对行动后果加以反思,并决定以后的行动方针。这种反思文化,强调教师在行动后的思考和批判活动,是教师得以从经验中成长的关键。

为此,我们在教师博爱儒雅文化的打造中,应特别注重教师的多层次反思,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多重角色以及与他人的多元关系,反思自己的思考与学习方式。

(二)关注教师个体经验培养,形成教师个人风格

虽然,当前教师个人主义文化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协调,但我们应该看到,教学作为一项专业,需要教师做出独立明智的判断、决策、革新和创造,维持一种能力感、效能感。同时,他人经验只有和教师个体经验结合的时候,才能被内化,才能形成教师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因此,在教师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博爱儒雅文化的打造中,既要提倡合作,还应鼓励教师按照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及经验去设计自己的工作,保持独立性。我们应鼓励教师独立思考,总结、挖掘、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形成个人独特的教育魅力。我们应倡导教师拥有专业自主的意识,大胆行使专业自主权,以学生的利益为最高标准,根据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灵活地采取教育对策。

保持教师个人的独立性又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提高,这才是教师文化路径重建应有的发展方向。

三、博爱儒雅的教师文化的实践成效

(一)思考教育的责任,造就博爱之师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推出博爱教师评比标准:1.有团队意识。教师善于在团队中寻找自己的位子,乐于为团队的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欣赏他人的优点,宽容他人的不足,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2.有理想追求。把教书作为一项事业,把育人当作生活的本身,淡泊明志,乐于奉献,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职,至善至美。3.有合作能力。能与同伴畅通交流,在互补、交流、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充分融进充满生机的群体中。4.有博爱情怀。在博爱文化熏染下,自信、宽厚、包容、亲和、大气,表现出特有的博爱形象。5.有丰厚知识。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不断钻研业务,重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二)追寻教育的目标,培育博学之师

博学是我校博雅课堂之目标,即成就师生的博学之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整体素质。

我校博学教师评比标准:1.好学上进。博学勤奋,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2.功在课前。课堂设计合理有趣,教学方式多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个人魅力。3.省时高效。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善于和学生沟通;语言幽默,口才好,气氛活跃,课业负担轻,教育教学效益高。4.因材施教。教育孩子有绝招,尤其是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上善于合作,与师生、同事、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形成教育的合力。5.永不满足。喜爱钻研,善于反思;热爱读书,善于学习,创新意识强。

(三)引领教育的方向,润泽儒雅之师

我们觉得教师的文化标识就是“儒雅”。博学、睿智、自信、坦荡、高尚、高远,这每一个词都可以成为儒雅教师的注脚,而每一个词也都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花力气去修炼、去追求。

我校儒雅教师评比标准:1.知识丰富。儒雅教师言谈举止里透露出丰厚的文化底蕴,自然而然地感染人、吸引人。2.雍容温和。儒雅教师应该举棋若定、举重若轻、气定神闲,切忌声色俱厉、生气发怒。3.宽容大度。教师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才能做到博爱、上善若水。切忌小肚鸡肠,对学生的过错耿耿于怀,甚至急不可耐。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岸区蔡家田小学)

责任编辑刘玉琴

猜你喜欢
儒雅博爱教师职业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大四公费师范生为例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净心繪歲月 儒雅君子風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互动体验营“博爱星” 周键文
以爱博爱 倾我所有
博爱之歌
润染儒雅起点,成就幸福人生
曾伟平 陈儒雅 李媛 王棒作品
唐文宗恭俭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