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政府的变革与转型

2016-09-03 10:44李泽众
浙江经济 2016年15期
关键词:新经济政府经济

李泽众

“新经济”下政府的变革与转型

李泽众

新经济的“新”集中体现在其所具有的极强的创新能力上。要想加快新经济发展,政府必须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紧跟新经济的创新步伐,从推动措施、监管方式、制度安排上与之相适应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面对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却能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这是因为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新经济”异军突起,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动能。那么新经济在给经济社会带来活力的同时,对政府的治理又带来怎样的变革?政府面对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该如何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

政府治理的变革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不仅从技术层面革新了社会和经济面貌,同时也使政府治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具体而言,新经济对政府治理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多方位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首先,提升了政府的科学决策力。政府科学合理的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公共事务日趋复杂化的当下,利用数据融合、数学模型、仿真技术等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政府决策对信息的占有与分析能力,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使政府决策更具科学性。

其次,提升政府的监管能力。政府可以通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市场监管、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各方面的实时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并作关联分析,有效地解决以往跨部门、跨领域之间信息无法有效共享所导致的管理政策难统一、部门之间难协作的问题,以数据流动层面的变革带动市场监管变革,推动政府管理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变。

其三,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长期来,政府一直追求标准化、统一化服务,公民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往往受到忽视。而现在,政府一方面通过利用泛在网络、在线获取、菜单式服务,为公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甚至定制化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动态收集民众需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使公共服务更具精准性。同时,政府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数据开放”,有效革除政府公共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供需错位”现象,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并且,政府通过业务流程信息化,推动数据和信息的跨部门、跨领域共享,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办理环节,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其四,为政府治理提供新路径。以电子商务为例,它不仅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政府精准扶贫的手段之一。扶贫工作一直是政府工作的一大重点、难点,大部分贫困群众往往缺乏创业致富的资金和技术,而电商平台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门槛低的特点,特别适合广大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如今,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已相当可观,移动网购消费增幅最大的100个县中75%位于中西部,亿元淘宝县中,国家级贫困县有21个。可以说,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也成为政府治理必不可少的治理手段。

二是形成政府之外的制度供给。在新经济领域,各种新兴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优胜劣汰之后形成了一批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商业模式。为了使这些商业模式能够长远发展,各市场主体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各市场主体就是充分运用这些内生性规则,创新制度供给,以实现行业高效、有序运行的治理目标。使得制度的供给方除了政府之外,还包括身处经济发展潮头的创新型企业。

仍以电子商务为例。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各类纠纷接踵而至,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通过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平台规则,如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和交易保障机制等,以保障买卖双方交易安全,维护各方合理利益,不断满足用户体验。比如淘宝争议处理机制,其以对支付宝平台上交易款项的控制作为后盾、围绕着支付宝平台上的交易款项归属展开、由淘宝客服担任仲裁者,通过实现交易纠纷的公平处理,客观上保障了交易的顺利实现,从而使网络交易具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以各类网络专车平台为例。传统出租车市场的垄断、僵化,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快捷、舒适的出行需求,而专车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些难题。作为新兴事物,政府对其并没有具体的监管手段,也不在政府的监管范围。但是,网络专车平台通过自身建立的评价机制、奖惩机制以及保险机制等诸多管理机制,在政府监管范围之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促进了专车软件市场的平稳发展。

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面对崭新的经济形态,企业自身通过不断探索,努力创造着新的规则和制度,解决了旧有治理体系难以克服的问题,成为除了政府之外的又一制度供给方。

图/金川

政府的角色调整

新经济的“新”集中体现在其所具有的极强的创新能力上,相较于传统的“肢体经济”更接近于“头脑经济”,其产业生态环境已经与传统产业生态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要想加快新经济发展,政府必须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紧跟新经济的创新步伐,从推动措施、监管方式、制度安排上与之相适应。

推动措施上,要转变支持方式。在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余年里,政府既是经济建设的设计者,又是经济建设的参与者,通常以“大水漫灌”的方式推动产业发展,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而新经济是以满足消费者为核心的新兴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将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想升级改造传统引擎,构建更为开放自由的新经济,政府必须转变以往的产业支持方式,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通过更多采取吸引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基金、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支持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继续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减少创业者进入市场的行政审批和行政壁垒。不仅如此,还要建立面向所有企业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实行普惠制减税降低创业成本,最大限度减少产业扶持政策,更多的让市场的内生力量驱动经济发展中优胜劣汰。

监管方式上,与企业、社会形成协同治理的机制。新经济中的共享经济、网络协同和众包众筹等所创造的新模式、新业态,它们通过互联网相关技术将具有零散工序信息的市场主体链接,促进供需双方建立无须转让所有权的新型合约机制,从而产生了全新的组织类型及个人与组织关系模式。因其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和信息化的高速运作,给现行的社会治理体制带来了挑战。同时,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通过中间平台完成交易,这样的商业模式对传统税收体制、政府监管体制均形成冲突。例如,网络订餐等新兴业态的兴起,在给消费者带来了比以往更便捷的消费方式的同时,也存在第三方网络平台把关不利、无证商家入网经营、卫生环境难保证、送餐过程随意等诸多问题。为应对新局面、解决新问题,政府应加快新经济行业标准的制定,解决其行业标准存在老旧、缺失、难以把握等问题,并以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为原则加强行业监管。同时,要求企业充分自律,发挥已经受了实践检验、符合新经济发展规律的“网规”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社会公众的投诉举报、媒体监管以及科学知识的普及,形成行业监管、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的协同共治机制。

制度安排上,要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和处理伴随新经济发展出现的新事物和新规则,营造相对宽松的制度环境。随着新经济的深化发展,势必涉及一些利益格局和管理模式的深度调整。但是应该看到,新经济行业所具有的低成本运作特点,极大地激发了社会个体创造和创新的热情,带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新生事物,政府应该以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其发展,不要干预新经济对传统经济所造成的冲击。如“网约车”“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应在不违反现行法律的前提条件下,充分发挥和利用法律所赋予的自由裁量的权力,为其提供一个积极宽松的社会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有利于新经济的试点和试验,探索产业运作规律,并适时推动制度和政策调整。

猜你喜欢
新经济政府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中国GDP或增加“新经济”成分
论新经济时代下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经济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