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孙璐
建筑业需要借“互联网+”战略之势,开展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带动产业生产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的变革,实现产业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化、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是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发行的针对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报告,起源于2013年,当时的目的是为了把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和描述,为建筑行业的监管部门、服务部门提供一些基础信息和调研情况;同时,也为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化的选择方面提供一些案例、技术、成果和发展状态,并为软件厂商做一些基础性服务。
2013年,第一本《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启动了编制,《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围绕整个建筑行业信息化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并出版了第一份报告。2014年、2015年,分别出版了《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4)BIM应用与发展》和《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BIM深度应用与发展》,这两本报告主要围绕着建筑施工行业的一些热点话题进行描述,对专项技术BIM进行研究,并探讨了BIM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2016年,行业报告的主题是“互联网应用与发展”。全书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深度论述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互联网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从建筑施工行业的政府监管与服务单位、企业两个层面出发,通过广泛调查及研究,分析出建筑施工行业互联网应用具体形态和发展趋势,描述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成效,提炼出发展经验和可供后来者遵循的发展规律。《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6)互联网应用与发展》(以下简称《报告》)在互联网应用的多个方面提供了不同的具体应用案例,对于已经在推行或者正准备推行互联网应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获取发展路径、方法和步骤,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在“十二五”期间,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总产值虽然保持了继续增长,但增速持续走低。中国建筑业在整个大环境下已进入产能过剩、市场缩减、竞争加剧、资金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建筑业新常态”。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环境既给建筑施工行业带来发展新机遇,同时也提出新的挑战。
建筑业面临着管理创新、转型升级等要求。过去,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使建筑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建筑企业面临的机会也非常多,大多数未将注意力放在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上。而在新常态下,建筑业必须走出一条增强核心竞争力、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筑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实力来面对行业环境的变化。
眼下,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网民通过丰富多彩的娱乐、沟通、采购、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等互联网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生活质量。企业通过将系统化、集成化的互联网工具应用于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转变了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激发新的发展思路,有利于变革经营模式,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在公共服务领域,互联网加快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为有效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进入“互联网+”新时代。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带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的意义在于发挥互联网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入融合到各个经济领域当中。如果一个行业实现了互联网化,那无疑大大加快了创新的步伐,提高了创新效率。
“互联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引擎。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会通过强大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模式创新等优势,产生对传统行业进行变革的需求,打破行业不合理的机制体制,实现市场、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分配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的这些具有变革意义的冲击和倒逼,将会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驱动力量,有利于清除阻碍发展的旧体制机制,实现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社会经济更好发展的目的。
利用“互联网+”构建的建筑产业新生态包括云技术、移动端、智能硬件端以及传统PC端等。这些信息技术将深入地内嵌到施工现场以及行业内各个岗位中去。同时,“互联网+”建筑业也将通过专业化手段完成“互联网+”建筑业的新生态。“互联网+”建筑业可以利用数字加工技术、大数据、征信体系、移动技术等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为建筑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互联网+”为建筑业提供了专业应用,并促使项目现场各个环节工作的效率提高,保证项目质量,降低建造成本。
利用BIM、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智能设备,可以为项目建造过程中商务、技术、生产三条管线提供各种准确、及时、可靠的数据,提高各方协同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缩短施工工期,减少返工和浪费,降低建造成本,提高项目管理的精益化水平。
通过BIM、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先进技术与建筑工业化的有效融合,将使工程建设各方充分共享各建设阶段的资源,有效地解决设计与施工脱节、部品部件制造与现场施工脱节的问题,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消耗,改善劳动条件,控制工程成本,实现环境保护和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升级与变革。
可以说“互联网+建筑产业”将构建更完整、高效和新型的产业生态圈。首先是优化整合传统的产业链,基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精神,在实现传统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维单位、设材厂商等更好的产业协同的同时,会优化或创新产业协作模式,催生新业态,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其次是通过融合服务性产业,实现建筑产业的新发展。传统建筑产业通过融合建造过程分离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例如金融机构、征信服务机构、信息化软硬件厂商等单位,各方通过互联网构建的产业平台实现有效链接,信息共享,充分协作和资源整合,打破企业边界和区域边界的限制,改变原有产业链割裂、孤立、低效的问题,形成新的产业生态圈。
《报告》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深度论述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互联网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报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广联达软件股份公司等单位组织编写。28家单位,近百位专家参加了编写并提供了相关资料。
《报告》分四个篇章,由14章构成。第一篇章为基础篇,由3章构成。第1章总结了建筑施工行业“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环境,分析了新常态下的建筑施工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2章调研分析建筑施工行业政府监管与服务单位和企业的互联网应用情况,并面向行业进行了深度的调研,包括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信息化的保障体系,企业、行业监管与服务单位对互联网应用的认识,互联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第3章以互联网在建筑施工行业应用基础为主题,论述了建筑施工行业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互联网在建筑施工行业应用框架、应用特征等。
第二篇章为行业监管与服务篇,由5章组成。其中,第4章主要内容为基于互联网的建筑市场监管,重点围绕“四库一平台”建立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第5章的主要内容是基于互联网的行业招投标监管与服务,包括网上招标、在线投标、电子开标和网上评标全过程的基于互联网的招投标。第6章的主要内容则为基于互联网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促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对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7章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论述了如何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定期向社会发布建筑工程指标指数,提升行业的造价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第8章是基于互联网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教育培训,专门论述了通过互联网利用各种社会公共资源开展施工技术与管理教育培训,为解决行业人才缺失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
第三篇章为企业应用篇,由5章组成。第9章专门论述施工企业如何通过电子商务提高采购效率和降低采购成本。第10章是基于互联网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第11章则是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端,利用BIM+PM进行管理。第12章是基于互联网的建筑工业化。第13章的主要内容为基于互联网的施工企业的运营管理。
第四篇章为展望篇,由1章组成。第14章对建筑施工行业互联网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读者今后互联网应用有所指导和帮助。另外,从第4章到第13章,每一章都给出了实际应用案例,通过展示互联网的具体应用流程与方法以及应用工具,帮助读者建立对互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