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升级 打造现代建筑产业

2016-09-03 09:43万晓曦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16期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行业钢结构

文|本刊记者 万晓曦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过去三十年整个行业取得了颠覆式发展;过去三十年,中国最大的变化就是城市建设。建筑行业GDP所占比重之大也说明建筑业是名副其实的支柱型产业,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很大。

建筑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每个城市带来了质的变化,相关数据统计,世界上100层高楼中,排名前50的高楼有25个在中国,这也表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为什么建筑行业并没有走向世界呢?这其中包括缺少成套的体系,没有配套的标准等原因。然而即使整个行业有诸多不足,不可否认的是未来30年,我国建筑业仍有新的发展。未来建筑业的发展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从更高层面、更新技术方面为切入点,推动整个行业的向前进步。

建筑业虽然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但从现实来看,好多人仍然将建筑业等同于“农民工”,提到建筑业就会自动带入“包工头”。究其原因,是因为整个行业的工业化不够,技术水平不高。因此,对于建筑业来说,要想转型升级就一定要工业化。

众所周知,建筑的首要性能是保证居住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但从相关地震统计数据中发现,我国每次经历大地震的死亡人数都触目惊心;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级7.8,死亡人数达242000人;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震级8.0,死亡人数69227人。造成如此高的死亡人数原因包括房屋结构等问题。唐山大地震发生时,很多建筑物都是砖混结构和预制板块,预制板一旦损坏则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唐山大地震人员伤亡惨重。而到了汶川大地震时期,死亡人数则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建筑开始使用混凝土结构。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大力推广木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木结构目前还不能够完全在我国推广开来,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不可能像日本、美国等国家一样建造多层的木结构别墅,但未来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一定会大面积推广应用。

从结构上来说,钢结构的抗震性很强,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中,钢结构建筑的比例远远高于我国。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大概不到6%,而在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所占比例几乎达到30%多。

钢结构建筑工业化可以提升建筑质量。过去,由于建造过程缺乏相关标准,导致目前建筑的质量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就存在一些“短命建筑”,例如1988年建成的包头金融大厦,曾是包头的地标性建筑,地上13层,高48米,然而在2011年1月就进行了拆除;2000年建造的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则是当时无锡市的高标准医院建筑,但也在2008年4月就拆除了,楼龄只有8年;还有楼龄仅有5年的重庆永川渝西会展中心,2000年建造完成,2005年8月就进行了拆除,它曾是永川行政接待中心,也是重庆市地标建筑,地上16层,高56米。如果说“楼倒倒”、“楼歪歪”、“楼脆脆”是显性的质量问题,被社会大众所了解。事实上,中国有些建筑还存在一些隐性的质量问题,不得不提早进行拆除,连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都已经开始“旧城改造”了。

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危机意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乃至全世界的共识。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提出了我国将本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将是二三十年后房子发展的方向,无论是房子的结构,还是水电和装修,我们全部都在工厂完成,把它们做成一个一个的箱体,到了现场进行组装。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同样也需要用到柱、梁、板,但是在工厂生产,现场像一个一个的部件一样装配起来。这会带来一系列变化,首先,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在工厂完成,现场只是进行装配。这对蓝领阶层的职业化有很大的好处,“农民工”将变成产业工人。其次,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更可控。因为每一个构件,如果出现次品,就出不了工厂的大门,直接在工厂进行返修,不会到现场后产生次品。

我国建筑行业一直存在着建筑用材消耗高、污染大、浪费严重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的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扶持和拉动,表现为“外延式、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这已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建材,实行绿色规划、设计和施工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业需要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能力,改变生产方式,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应对新形势下绿色发展的挑战。而钢材可以循环使用,钢结构的大楼拆下来后,90%都可以再次使用。另外,钢结构是在工厂生产,现场进行装配,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扬尘和垃圾也随之大大减少。

此外,建筑市场的变化和钢铁产能过剩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都为钢结构建筑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建筑业是完全竞争性行业,建筑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十二五”期间建筑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建筑企业的增加和市场规模的减少,将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伴随着企业多元化业务模式的丰富和经营地域的不断变大,企业的组织层级和人员数量会增加,管理复杂性会增大,管理链条会变长。这些对企业的管理能力、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挑战。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建筑行业需要依靠信息化升级建造过程。如果依靠过去传统的施工手段,过于依靠人工、纸质图表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通过信息平台与信息门户的构建,使得集成系统与产业链中的相关分包商、供应商与核心企业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及时沟通与办公自动化;实现基于信息系统的辅助建设过程。信息化不仅仅意味着信息的流转过程,更意味着建筑物与预制构件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将实体建筑物信息化,并进而借助于相关技术实现建筑物施工过程的虚拟化,对建筑物的“可施工性”进行度量与评估,构建预期建筑物与现实的标准化的零部件、构配件、建筑模块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模拟拼装与施工流程模拟,从而有效的指导现实的施工过程。

未来三十年,我国建筑业将有四个转变,一是市场发生变化,过去都是一线城市快速扩张,未来将会产生一种新的业态。二是产品发生变化,过去有很多超高层、大体量的复杂建筑,未来则会向普通建筑发展。三是标准发生变化,未来将以标准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绿色行。四是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过去建筑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未来的生产方式将更加精细化。

猜你喜欢
建筑业建筑行业钢结构
顶推滑移法在钢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及要点探讨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谈营改增对建筑行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BIM2.0探索在建筑行业的新价值
信息技术构建建筑行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