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增强河南农村发展活力战略选择

2016-09-03 08:37叶亚南
创新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叶亚南 杨 茂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基于SWOT分析的增强河南农村发展活力战略选择

叶亚南杨茂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农村发展在自然资源、区位、人力资源、市场广阔潜力大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的优势,在农民素质不高、农民经济权益难保障、金融供需不平衡、科技支撑不足和农村经济体制不健全上的劣势,党和政府的支持、金融改革、劳动力“回流”趋势、新型城镇化推进和“互联网+农业”发展方面提供的机遇,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和国际市场的威胁方面造成的威胁。然后利用SWOT矩阵分析结果提出增强河南农村发展活力的对策。

农村发展活力;增强;SWOT分析;对策

农村发展活力是指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方面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和潜力[1]。主要表现为农村产业成长的能力,增强农民财产权益的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能力和培育新型农民的能力。SWOT分析法就是将研究对象本身存在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界环境对其正在产生或将会产生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详细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选出最理想的战略选择并提出相应有效的对策。本文首先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农村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当前环境下的各种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分析。

1 河南农村发展优势分析(S)

1.1自然资源优势

1.1.1土地资源优势。河南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省面积的55.7%,全年粮食种植总面积10 209.83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 406.67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3 283.86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53.3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 598.2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 725.62千公顷。农村生产生活的土地资源丰富。

1.1.2气候、水源优势。河南省地处中部腹地,气候自南向北跨越亚热带和暖温带,以季风气候为主,同时自西向东由山地丘陵向平原地区过渡,因而四季较为分明,雨热基本同期。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2.1~15.7℃之间,年均降水量在532.5 mm~1 380.6 mm之间,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年均日照在1 848.0~2 488.7小时之间,保障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和水分,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在缺水季节为农作物生长和农民生活提供必需的水源

1.1.3旅游资源优势。河南省有8处景点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的有23处,比较典型的有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林州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伏牛山生态旅游等。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拓展大大带动了周围农村经济尤其是农家乐的发展,增加农村发展活力。

1.2区位优势

河南居于我国中部地区,在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在古代就一直是驿道、漕运必经之地。现在作为贯穿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河南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建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郑州站作为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京广、京九、太焦、焦柳、陇海、侯月、新月、新菏、宁西等铁路干线都从这里经过,高铁的建设将要布满全省,郑西铁路客运专线也已经开通。河南统计网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24.99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49.62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 859公里;全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23 827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46万公里;全省内河航道里程1 439公里,沙颍河周口以下、淮河固始望岗以下航道已实现全年通航。在民航事业上,新郑国际机场、洛阳机场和南阳机场每年接纳旅客达到1 693.64万人次。“要想富,先修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的口号,很多农村尤其贫困山区落后的交通大大阻碍了农村的发展,河南省的交通优势有利于将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农村各方面的发展。

1.3人力资源丰富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数量也在持续增加。河南统计网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省总人口为10 662万人,常住人口9 436万人。出生人口136万人,出生率12.80‰,死亡人口75万人,死亡率7.02‰,自然变动净增人口61万人,自然增长率5.78‰,其中按常住人口统计,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0%以上;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人口继续增加;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义务教育工作的开展和高校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年轻“农二代”的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劳动力质量得到提升。

1.4市场广阔潜力大

河南省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的省份,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农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农民在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之外,越来越注重提升自身的生活水平,对洗衣机、彩电等耐用消费品和日用工业品等方面的消费大幅度增加。目前河南省农村市场的各个方面都未得到充分开发,潜力巨大,开拓农村市场将是未来国民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支持力量。2015年9月总理李克强在新郑农商银行视察时也勉励河南农信要守好农村这片广阔的市场。

1.5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

河南省一直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财政政策支持,已经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覆盖全省的龙头企业群体,农民组织水平不断提高,到2012年已经拥有60家国家级、56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重点龙头企业2 502家[2],影响较大的龙头企业有双汇、科迪、大用、众品、华英、三全、王守义“十三香”“好想你”、雏鹰农牧、牧原股份等大型企业,也有很多农产品比如焦作四大怀药、原阳大米和信阳毛尖等在全国已经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这些龙头企业吸收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带动了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村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河南农村发展劣势分析(W)

2.1农民素质普遍不高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但由于传统观念、家庭收入低等原因,农民普遍辍学较早,接受教育程度低。据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省教育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5.47%,在高等教育阶段受教育人数比例仅为34%,农村适龄青年放弃求学是造成下滑的主要因素;另外年轻农二代在接受教育后不愿待在农村纷纷流向城市,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者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

2.2农民经济权益难以保障

河南省小农户经营依然是主体,有限的土地使农民收入有限,在外务工收入水平低也往往受到歧视。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不够紧密,农民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企业生产农产品的利润较少分给农民,农民和专业合作社也没有能力去与龙头企业抗衡,无法保障自身利益[2]。

2.3金融供需不平衡

河南省农村发展融资需求大。但在供给方面,政策性银行主要对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农民很难获得服务;商业银行例如农业银行基本把业务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在由于管理服务不到位、经营理念落后、农村地区经营环境恶劣等的问题使其不能很好地为农村提供服务;民间借贷组织作为农村主要的融资渠道由于监管不力留下诸多后遗症。农村金融供给远远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

2.4科技支撑不足

河南省农业科技整体发展滞后,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农业科技的稳定投入机制不够完善,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支撑度不够,农民对新科技接受缓慢,科普成本高;农业科研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研究中,基层科研人员待遇低、科研条件差,人才引进较难。

2.5农村经济体制不健全

市场化水平低是河南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农民的市场参与度低,且组织化水平低,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内向纽带型农业生产组织,因而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市场信息,对市场风险和冲击难以应对;二是农业服务及保障落后,社会服务体系对农业生产的支持水平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健全;三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不够,结构不合理;四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滞后,导致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缺位和服务功能弱化[3]。

3 机会分析(O)

3.1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河南“三农”问题,一直致力于河南“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全力支持农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来保障农民利益,例如取消农业税、减免义务教育学费等。近年来也一直加大对河南省农业的财政支持,努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农村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等,以便为河南省农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金融改革

河南省金融体系建设滞后,大大阻碍了农村发展。近年来河南省致力于对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2015年发布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中提出,坚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健全政策支持、公平准入和差异化监管制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其中,农民土地经营权和住房财产权可用于抵押贷款的创新举措,拓宽了农民的融资渠道。

3.3劳动力“回流”趋势

从表面上看,劳动力回流是一种不利现象。但实际上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也有利于解决“谁来种粮”难题,也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来源,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方面推动了当地经济结构,促进了当地支柱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当今“大学生当村官”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这无疑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一大举措,大学生担任村官,可明显提高农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政治素质以及管理能力。近年来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带回了知识技术和先进科学的发展理念。他们的到来给河南农村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将带动农民发家致富进而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

3.4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

2014年河南城镇化率已经达到45.2%。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依据2013年全省乡镇基本情况统计数据,评出了2014年度全省百强乡镇名列全省百强乡镇前10位的依次是:安阳县水冶镇、巩义市回郭镇、荥阳市豫龙镇、辉县市孟庄镇、新郑市龙湖镇、安阳县铜冶镇、新密市超化镇、新乡县七里营镇、林州市姚村镇、中牟县白沙镇,这些城镇拥有34 521个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农业技术应用水平高,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社会服务保障水平高,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对增强河南省农村发展活力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3.5“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

如今,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省,农村网络逐渐普及,很多农民学会了网上购物,农产品开始通过网络渠道销售,以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推广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互联网+农业”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农村。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从2008年刚过10%增长到了2014年底的近30%。当农村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农村发展活力将被充分释放出来。2016年“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将呈现更强趋势。

4 威胁分析(T)

4.1劳动力流失现状严重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增长曾经得益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但随着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兴起,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年轻劳动力纷纷流向城市,农村“三八、六一、九九”问题严峻,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业生产越来越萧条,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严重威胁农村发展。根据人民日报调查,20岁以下的农民工中高达61%的人愿意留在城市。专业的农业劳动力不足致使农业发展难以进行,进而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进一步流失,人才难觅,出现恶性循环。

4.2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使河南省农村的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耕地不仅大量减少,由于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剂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肥力也在不断下降;一些企业违规排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以及不合理的秸秆处置方式导致空气和水污染严重;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之相配套的生产生活服务十分落后,导致乡村污染严重;城市污染转嫁到农村加重农村环境问题;农民环保意识差放纵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持续蔓延。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将是农村发展的一大威胁。

4.3国际市场的威胁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国内市场的接轨为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为大农场经营,机械化程度和产品商品率高,农业生产科技发达,农产品价格相对低。而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小规模经营,机械化水平低,粮食深加工程度低,粮食商品率仅为30%,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将无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

表1 增强河南农村发展活力的SWOT矩阵分析

5 增强河南农村发展活力战略选择

5.1方案选择

在以上对河南省农村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后,通过表1对以上四种战略进行分析:SO战略是一种发挥内部优势而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但这是一种理想中的战略,在劣势、威胁还存在的背景下并不可行;ST战略是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回避外部威胁的战略,而结合目前河南省实际情况来看,用其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来刺激河南农村发展活力效果缓慢;WT战略是一种既减少劣势又回避外部威胁的消极型战略;WO战略是利用外部环境的有利机会来弥补内部的劣势,就是利用党和政府对“三农”的大力支持、“互联网+农业”的兴起等有利条件采取措施改善河南农村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而有效增强河南省农村发展活力,是一个与当前实际情况结合并能取得最佳效益的战略选择。

5.2增强河南农村发展活力的对策

5.2.1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河南省农业、农村想要得到很好的发展,就需要健全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奠定基础,加快形成有针对性、覆盖面广且能够执行到位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一,建立一整套长效稳定且不断增长的涉农投入机制,继续增加“三农”投资在中央预算中的比例,保证稳定和持续发展。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财力和物力支持,鼓励其快速发展,同时也要保障种粮农民的切实利益,落实惠农政策。第二,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金融必须是市场化的,因而商业金融充分介入农村金融发展是必由之路,应引导商业金融资本“下乡”,完善对商业金融的各项补偿机制,使其愿意到农村来。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政策性和合作性金融在农村的重要作用,维持涉农信贷投放有序增长。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专业性涉农金融机构和部门新的发展道路,强化专业职能定位,彰显其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第三,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以试点的方式扩大财政支农的资金来源,突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重点,着重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完善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机制,强化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农机具购置等的支持力度。第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一般性的路网桥梁等的通路建设和新农村发展所必需的科技建设,如搭建安全便捷的宽带网络体系,以及田间水利管理的新机制。第五,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保证教育基础设施常建常新,教育服务能够满足需求,跟得上时代,师资力量优良稳定,上学道路安全便捷。增强农村医疗网络的覆盖率,提高乡村医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工作,保障农民的各项基本权益。第六,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广减量化和清洁化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第七,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坚持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支持叙述研究机构在新型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科研示范基地和研究所等方式,面向农村进行有效的农机推广。完善科研立项和成果转化评价机制,强化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

5.2.2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农业资本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深入农村,表现为规模化经营和农民职业化。但过度的农业资本化必然导致耕地流失和农民的无产化,因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必需的。这就要求大力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组建有较强向心力的农业组织,构建全面完善的农村经营体系[3]。加大农民的市场参与度,对农民所持有的土地经营权进行资本化,发展与当前农村经济环境、科学技术水平和人口素质水平相适应的适度规模经营。以相适应的政策鼓励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早就一支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管理队伍,同时对回流的农业人才进行引导,助其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和服务组织。健全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防止农业土地非农化。

5.2.3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我国现行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饱受诟病,原因是产权不明晰,职能不完善,流转不顺畅,保护制度不完善等。这对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阻碍,必须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工作,对其所有权进行登记造册[4],并在此基础上,为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颁发同意的不动产权证,要保证确权工作明细到户,且不改变土地本身的性质。将农村土地承包权资本化,为其能够进行抵押、担保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同时按照土地总体规划的要求对永久土地进行彻底的保护。此外,还应逐步逐项对农村集体产权进行分派和股权化,以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提高资产的获利能力,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探索农村资产的股份制改革,给予农村集体经营组织以合适的经济身份,对农村资产进行全面的普查确权,以对农村的非经营资产和经营资产进行高效率的利用。

5.2.4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河南省“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第一,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规划体制。加快规划体制改革,构建适应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编制体系,完善各类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监管制度,健全县市域空间规划衔接协调机制。第二,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鼓励那些在城市中已经获得稳定生活地位的常住居民逐步转为城市户口。对所辖区内的常住居民进行登记,完善居住证制度,使基本公共服务能够较好的服务于民。第三,消除城乡劳动者之间的不平等。清理就业制度中的不平等政策,保障农民工就业者的合法就业权利。落实出外务工人员创业发展的政策。消除农民工获得报酬时的不平等情况,着力解决目前较为普遍和突出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第四,对以往区别化的城乡公共服务进行整合,建立全国统一、城乡一致的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障,加强对农民留守的“389961”部队的关注力度和政策倾斜,进一步保证他们的权益。

5.2.5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我国农村的治理中能够看到许多历史的影子,这些传统有些依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许多已经落后于时代。因此,需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治理的基本制度,必须坚持并加以完善。首先,必须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高两套班子的执政能力,维护好农村治理的桥头堡和第一道防线。坚持群众路线,多为群众办实事,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其次,切实落实基层民主管理,推进村务信息公开,让一般村民有序参与进村务治理中来,通过协商议事、群策群议治理村务,同时起到全力监督的作用。第三,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水平。最后,大力倡导精准扶贫,根据村情制定合理的扶贫政策,完善贫困县考核机制,完善各项帮扶机制,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农村开展有偿的扶贫参与行为,国家财政应对有偿部分进行保障和补贴。

[1]郑风田.如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3(4):22-24.

[2]王东荣.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J].上海农村经济,2013(3):1.

[3]陈锡文.中国农村综合改革的关键问题——深度解读《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J].中国乡村发现,2016,1.

[4]赵保海.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5(7):52-54.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Improving the Vitality of Rural Developmentbased on SWOT Analysis

Ye YananYang Mao(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450000)

The paper adopted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analyz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rural development in Henan,inculding natural resources,area location,human resources,vast potential market and continuing growth of leading enterprises;weaknesses inculding low quality of farmers,difficulty in guaranteeing their economic rights and interests,financial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insufficient supp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inadequate rural economic system;opportunities received from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supports,financial reform,labor“return”trend,promotion of new urbanization,and“Internet+Agriculture”development;and the threatens caused by serious labor loss,serious problems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the threat of international market.The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WOT matrixanalysis,it provid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Henan.

Rural development vitality;enhancement;SWOT analysis;countermeasure

F327

A

1671-0037(2016)04-37-5

2016-3-18

叶亚南(1989-),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杨茂(1963-),男,博士,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金融风险量化分析。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耕牛和农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