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白粉虱在蔬菜田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2016-09-02 13:35于永陈岚胡作栋
现代园艺 2016年13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于永 陈岚 胡作栋

摘要:阐述了温室白粉虱在陕西关中地区蔬菜上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传播途径,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温室白粉虱;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温室白粉虱俗称白粉虱、小白蛾,属半翅目粉虱科昆虫。近年来已成为棚室蔬菜田的主要害虫,发生面积大,为害惨重,造成减产和变质变味,严重田块完全丧失经济和食用价值。

1 寄主植物

温室白粉虱食性极杂、寄主范围很广,已报道的寄主达120科700多种。笔者调查统计,该虫在棚室蔬菜田的寄主有茄科、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菊科、伞形科、旋花科等7科的44种,其中受害严重的蔬菜有黄瓜、茄子、番茄、辣椒、菜豆、豇豆、西葫芦、丝瓜、南瓜、苦瓜、青椒、莴苣、芹菜、大葱等,以黄瓜、茄子、番茄受害最为严重。

2 为害特点

温室白粉虱的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大量的成虫和幼虫密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其排泄的蜜露污染下部叶片和果实,易引起煤污病,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同时还可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病的发生,对蔬菜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

3 发生规律

温室白粉虱在棚室蔬菜田1年发生10余代,且世代重叠。该虫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8~21℃,完成1代约1个月。冬季各虫态在棚室蔬菜田继续繁殖为害,无明显越冬现象。各虫态对0℃以下的低温耐受力弱,在露地不能存活和越冬。由于棚室蔬菜田和露地蔬菜田在生产中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可使温室白粉虱周年发生为害。

温室白粉虱的传播途径有2条:一是通过菜苗移栽定植携带传播;二是通过成虫的短距离迁飞和随气流飘移传播蔓延。

通过田间调查统计,温室白粉虱的成虫主要有5个迁移期。一是春季始迁期,在4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夜间无霜冻时,棚室内少量成虫可通过通风口迁飞到春季露地蔬菜上,即为始迁期,是露地蔬菜田的虫源。二是春夏缓增期,5月下旬~6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在18%以上,棚室蔬菜揭膜后,该虫的繁殖速度逐渐加快,虫口密度迅速上升,其中一部分迁移到夏季蔬菜上,完成成虫第二迁移期。三是夏季高峰期,7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24%以上,温室白粉虱繁殖速度进一步加快;8月中旬出现卵和若虫高峰期,达到全年最高值;8月下旬进入成虫高峰期,且高峰期可持续到9月上旬。四是秋季减退期,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降至18%以下时,各虫态的密度逐日下降,随着棚室蔬菜的定植,露地蔬菜上的温室白粉虱向晚秋蔬菜、棚室蔬菜和田边杂草上迁移,即第四迁移期。五是越冬回迁期,10月底~1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晚秋露地蔬菜与杂草上的部分成虫,可从通风口飞迁到棚室蔬菜和少数背风向阳、覆盖双膜的越冬蔬菜上,进入越冬期。各种虫态在棚室内均可周年繁殖为害。

初孵化后的若虫先在叶背做短距离行走,待找到适宜的取食场所后即将口器插入叶组织内取食,并开始营固着生活。4龄若虫称伪蛹,由蛹壳包裹。成虫羽化前,蛹壳的皿状孔开裂为“T”形裂口,成虫由裂口中钻出。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羽化半天后才可飞行,向周围扩散迁移。成虫白天活跃,早晚活动迟钝,飞动能力不强,一般在1m范围内飞翔。成虫活动的最适宜温度为25~30℃,直到40.5℃时活动能力才明显下降;而在温度较低时,即使受惊扰也不太活动。成虫喜栖于幼嫩叶片的背面取食、交尾、产卵。成虫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2种生殖方式。两性生殖时,雌成虫与雄成虫交配后1~3d产卵。孤雌生殖时,由雌性繁殖的后代均为雄性。据历年在番茄、黄瓜、豇豆等蔬菜田调查测定,当温度为20~25℃时,产卵量为80~312粒,平均每头雌成虫产卵量为142.5粒。卵历期7.0~9.5d;若虫历期9.5~13.6d;伪蛹历期6.0~7.5d。卵多产在叶背面,以卵柄从叶背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卵表面有雌虫分泌的白色蜡粉。卵的排列方式有两种,一种为15~30粒卵排列成半环形或环形,另一种排列为不规则形。

该虫种群聚集,繁殖速度快,大发生时稍受惊动,成虫立刻飞翔,好象撒白粉一样,瞬间又飞回到原处。成虫有向上性、趋嫩性,对黄色有一定的趋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因此白粉虱在蔬菜植株上各虫态同时发生,自上而下的分布为:新产的绿卵、变黑的卵、初龄若虫、老龄若虫、伪蛹、新羽化成虫。

4 防治技术

4.1 清洁田园 要及时清除和深埋田间各种蔬菜残株和杂草,以减少虫源。

4.2 培育无虫蔬菜苗 育苗前彻底清理蔬菜残株和杂草,熏杀残余害虫;育苗时在通风口密封尼龙纱,控制外来虫源。

4.3 彻底消灭越冬基地虫源 棚室是温室白粉虱越冬的良好场所和主要基地,一定要在冬季千方百计将其消灭于棚室内,否则,来年春天大量向露地蔬菜田迁飞后,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防治方法主要是熏蒸杀虫:一是在晴天棚室温度较高时的傍晚应用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熏蒸,喷药的重点部位是叶片背面,兼顾其他部位。每隔3~5d喷1次,连喷3次以上。二是应用磷化铝进行熏蒸杀虫。具体方法是在晴天的傍晚,按1m3棚室空间在地面投放56%磷化铝片剂(每片3.3g)1片,利用磷化铝吸水释放出的磷化氢毒气熏蒸杀虫,第2天早晨先通风散放棚室内的毒气,然后再进入棚室进行各项农事操作工作。由于磷化氢毒气对人剧毒,投药人员要戴口罩和手套,投放要迅速,投药完毕后要将棚室封闭严密。以上2种熏蒸杀虫方法可互相配合应用,第1次应用磷化铝熏蒸杀虫,间隔5d再用敌敌畏熏蒸杀虫,效果更佳。

4.4 黄板诱杀 利用该虫对黄色有强烈趋性这一特性,可在为害场所设置黄板诱杀成虫。具体办法是:采用0.6m×0.4m的黄板,两面涂黏虫油(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和而成),悬挂于蔬菜顶端,间隔距离4m,以诱杀成虫。当黄板黏满虫体后,要及时清理和重新涂抹黏虫油。

4.5 药剂防治 由于温室白粉虱世代重叠,在同一作物上同时存在各虫态,必须在害虫发生初期开始喷药,要注意使植株中上部叶片背部着药,并连续喷药3~5次,才能收到理想防治效果。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70%艾美乐(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0~15000倍液、3%粉虱通杀(啶虫脒)乳油、10%蚜虱净(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8%粉虱特(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喷雾。

4.6 保护利用天敌 温室白粉虱的天敌有草蜻蛉、丽蚜小蜂(又名粉虱勺鞭蚜小蜂)、座壳孢菌、蜡蚧轮枝菌等,在自然界对温室白粉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收稿:2016-04-06)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