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
摘要:陕北地区是我国较为干旱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沙化现象严重,采取合适的抗旱造林技术,解决干旱、缺水等问题,对陕北地区生态、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对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展开论述,并分析其应用成效,为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应用成效
干旱是一项十分严重的生态问题,对人们生活有着极大不良影响,如何解决干旱问题,是当前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陕北榆林地区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气候干燥少雨,年平均降雨量只有240~380mm,水资源匮乏,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也限制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对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将其应用于实际抗旱工作中,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1 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1.1 树种的合理选择
在抗旱造林中,林木成活率是其成功的关键,选用的树种必须符合干旱地区的地质和环境条件,且应当具有耐旱、根系发达、生长快速、生命力强等特点。对于陕北榆林地区来说,其最大特点是干旱,在选择树种时,沙区环境应选用沙柳、沙棘以及樟子松等树种,山区环境适宜用沙棘、侧柏与樟子松,确保树种有较高的成活率,且能够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对解决干旱问题有着良好效果。
1.2 前期地表处理技术
在抗旱造林过程中,造林地区地面处理也会对造林成活率起到一定影响,陕北榆林地区属于干旱黄土丘陵地形,需要根据地形的不同,采取合适的地表处理技术,具体技术措施有:(1)对于15°坡度以下地区,适宜选择反坡梯田整地处理,反坡度控制在5~8°,田面宽设为1.5m;(2)对于15~20。坡度地区,适宜选用大鱼鳞坑整地,坑长3m、宽1.5m,坑深0.5m;(3)对于25°坡度以上地区,适宜用小鱼鳞坑整地,坑长1.5m、宽0.8m,坑深0.6m;(4)对于土石沟,适宜用小穴整地,穴长、宽均为0.3m,穴深0.4m;(5)对于沙区,应选择小穴状整地,且要做到边整理边种植,如果沙区风蚀情况严重,需要配合网格来整地。
2 深栽种植技术
在干旱地区,水源较为短缺,且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为保证造林树种成活率,需要采取深栽种植技术,加强对土壤深层水、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就陕北榆林地区来说,在抗旱造林中,乔木树苗深栽种植的深度以超过原根20~30cm为宜,灌木树苗需要截干30~35cm,深栽种植深度以截干树苗地上部分3~5cm为宜。
3 地表覆膜技术
对于抗旱造林来说,如何有效减少水分蒸发、保护土地墒情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此,可以采用农用的地表覆膜技术,利用略宽于田面或坑宽的农用地膜,覆盖种植树苗的坑穴,在地膜中心处打孔,绕开树苗主干,树干与中心孔间保持一定间距,留下空隙,地膜两侧和上部都需要用土壤压覆,避免被风吹走;在树根底部,将地膜塑造成中间低、四周高的漏斗状,提高对雨水等的收集能力,确保植物用水效率最大化。
4 容器大树苗技术
容器大树苗技术适用于针叶树苗,包括樟子松、油松以及侧柏等树种,要求苗木高度超过60cm,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在树苗栽植前,先湿润营养袋土壤;然后在定植时用手握住营养袋,从底部将袋子撕开一半,若是营养袋中母土成团状,可以将其袋子全部去掉;最后,在尽量不改变母土原有形状的前提下,将其缓慢轻放入栽植坑中,用阳土填坑,直到与母土持平为止后浇水,等水分充分渗透后再回填、压实。
5 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应用成效
5.1 地表处理技术应用成效
在应用地表处理技术后,较整地前,土壤的理化性质出现显著变化,对榆林地区实地调查发现,在整地前,土壤的容重为1.318g/cm3,土壤孔隙度为49%,土壤含水量为12.2%,土壤松紧度较紧;在地表处理整地后,土壤容重平均为1.18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至56%,土壤含水量提高至16.4%,土壤松紧度较松,合适种植。
在抗旱造林实际应用效果上,地表处理对树苗成活率是有着显著影响的,相较于没有整地的造林,随整地造林成活率能够提高23%,而提前整地的造林成活率则可以提高35%,对抗旱造林有着极大作用。
5.2 深栽种植技术应用成效
对于深栽种植技术的应用成效,通过深栽种植对比试验来确定,选择樟子松作为试验对象,选择毛乌素沙漠作为试验地点,设计不同的深栽深度,树苗的种植深度依次为30cm、40cm和50cm,得到的试验结果为:在30cm深栽深度上,树苗的成活率偏低;40cm和50cm间差异不明显,但都显著高于30cm。
分析其原因,是由于沙漠地质的表层土壤中含水率较低,但地下水位较高,对于30cm深栽深度的树苗,其根系所处土层为干沙,水分较少,难以满足树苗成活对水分的要求;对于40cm深栽深度树苗,其根系已经深入到湿沙层中,充足的水分可以确保苗木的成活;当深栽深度增加至50cm时,虽然根系土层含水率会有所增加,但并不会对成活率产生过大影响。由此结果可知,在陕北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中,采取深栽种植技术,对造林效果是有着显著作用的。
此外,通过对采用截干深栽技术的灌木实地调查,以桑树、沙棘、紫穗槐和三种强萌蘖灌木为代表,在未采用截干深栽技术的造林中,桑树、沙棘、紫穗槐的干梢率分别为98%、84%、71%,成活率分别为35%、65%、62%,年平均生长高度为45cm、25cm、45cm;采用截干深栽技术,桑树、沙棘、紫穗槐成活率平均能够达到90%,年平均生长高度分别提高至95cm、85cm、80cm。由此可知,就灌木而言,采取截干深栽技术,对抗旱造林成功率有着极大的帮助。
5.3 地表覆膜技术应用成效
对于地表覆膜技术,选择4月造林的沙区和黄土区,造林树苗以樟子松为主,在7月时,调查采用地表覆膜技术后樟子松成活率与温度、湿度等情况,其结果为:(1)在樟子松成活率上,较未采用地表覆膜技术之前,黄土地区、沙土地区分别提高了12%、10%;(2)在土壤表面温度上,采用地表覆膜技术后,较未采用覆膜的地表,其温度能够提高15%,同时,土层中的温度也被显著提升,良好的温度环境可以为树苗成活提供保障,从而提高成活率;(3)在土壤含水率上,采用地表覆膜技术后,黄土、沙土分别提高2%、3%,有助于树苗更好地吸收水分。由此结果可知,地表覆膜技术具有良好的升温、增水以及保墒能力,为树苗度过春旱使其提供有力保障,进而降低树苗死亡率,提升抗旱造林成功率。
5.4 容器大树苗技术应用成效
以樟子松为例,通过对比容器苗木和带土球苗木造林的成活率高低,发现容器树苗成活率显著高于带土球苗木,在造林保存率上,容器苗超出带土球苗约60%,当地表条件相同时,容器苗的新梢生长率比带土球苗能够高20%左右。
6 结语
综上所述,抗旱造林对于陕北干旱地区生态、经济困境的解决有着重大意义,由于陕北干旱地区存在降水少、表层土壤含水量低等特点,降低了抗旱造林成活率,增大抗旱造林难度。因此,了解并掌握合适的抗旱造林技术,正确运用于实际造林工作中,可以起到提高成活率、保存率的作用,值得诸多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收稿:2016-03-14)
现代园艺2016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