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宇 赖家业
摘要:凤山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2%,有良好的林业发展条件,但林业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存在着林木种类较为单一、产业结构欠合理以及产业经营方式相对还处于传统的原木销售、初级的人造板加工等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林业产业发展既要承担着生态建设的功能,又要提供满足人民需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凤山县林业产业的现状分析,提出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林业产业;凤山;发展;对策建议
凤山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多地少,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自然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和湿润,有良好的林业发展条件。林业产业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生态性、战略性,是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近年来,凤山县林业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对林业产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快深化林业产业发展,着重挖掘林业产业发展潜力,进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
1 凤山县林业发展概况
凤山县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原生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人工植被则以杉木、马尾松、香椿、任豆及经济林油茶、八角、核桃、板栗等为主。森林以中幼林为主,近、成、过熟林偏少,名特优经济林产品极少。近年来,国家侧重生态环境建设,为凤山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体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县17.33万hm2土地面积中,林业用地面积达14.1 hm2,占国土总面积的81.2%,建立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95万hm2,自治区级生态公益林2666.67hm2。用材林主要以杉木为主,面积3.87万hm2,林木蓄积量350万m3,中幼林1.12万hm2,中龄林1.05万hm2,近熟林3800hm2,成熟林2866.67hm2,过熟林240 hm2。目前凤山县主要以原木销售、木材生产、加工,核桃、油茶、八角等经济作物种植及林药、林果、林蔬等多种林下经济为主。
2 凤山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凤山县林业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第一产业的发展。林业总产值占全县GDP有很大的比重。但林业产业的内部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彻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上的直接效益。
2.1 林木树种较为单一
近年来,国家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林业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凤山县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了全面界定,区划的生态公益林地与用材林地面积比为1.7:1,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加上现有用材林单位产量较低,且以杉木为主,中幼林居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木材的供应,林产工业发展面临挑战。
2.2 林业产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较低
当前凤山县林业以人造板和油料作物加工为核心的经营观念还未转变,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有效调整,主要表现在:林产企业仍主要以家庭作坊式从事简单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尚未形成支柱产业;小、散、粗的加工业格局未彻底打破,森林资源利用率普遍偏低;林业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未及时更新,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加工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林业企业投资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加工产品相互联系少,未形成规模效益,从而影响了企业融资和扩大再生产,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和先进生产工艺的引进,进而影响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3 林下经济还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
全县林下种桑面积800 hm2,林下种兰花6户,林药、林菌、林果、林蔬等示范点11个,野生动物养殖示范户12户,50头山羊养殖户63户,2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10户,1000只以上养鸡户18户,林下养鸡面积约466.67 hm2,共存栏20多万羽,2015年林下经济产值达到3.6亿元。林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种植户分散难以形成规模,集约化程度较低,这样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从整体上来看,凤山在林下经济方面虽然发展了不少品种,但缺少较有影响力的龙头产品,各品种及各种养基地间缺少有效配合,规模较小,无法形成集群效应。
2.4 林业产业结构欠合理
凤山的林业产业主要依靠第一产业的发展做支撑,林产工业以原木生产及板材加工制造为主,在板材加工制造方面也主要属于原材料加工,做工较粗糙,产品附加值不高,属于下游产业,成本高,利润薄。再加上近几年的机器、运输等成本日渐上升及地方板材需求减少,小型企业的发展前景堪忧。2015年林业3次产业的比值为81:13: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多年来由于多种因素,产业集中在人造板和油料作物,产值一直上不去,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不协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3 对策和建议
3.1 政策保障
3.1.1 高度重视,搞好政策扶持。将林业产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考虑。研究更新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调整和完善现有产业政策,出台包括用地、税收、政府扶持等多项优惠政策,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1.2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从现有林业企业中选择一批特色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和培养,使其尽快成为龙头企业,在林业各项政策上予以优惠,使其做大做强。对产品市场销路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型企业,要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引导分散的林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结,形成产业集群,切实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3.1.3 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产业。鼓励多元化主体投资发展林业产业,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凡有能力的城乡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企事业单位等,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产业开发,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建设林业产业的新格局。
3.1.4 深化完善林业体制改革。按照“明晰产权、减免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进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大力培育森林资源资产市场,推动森林资源资产有序流转,逐步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3.1.5 大力加快“林工一体化”建设。在继续发展凤山特色的核桃、八角、油茶的基础上实现林工结合,可以使林木资源的培育有条件依托高科技的支撑,可以实现林木资源培育规模化、定向化,还可以保证商品用材林高集约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林工一体化经营模式在凤山县尚未全面推开,致使营林生产的定向培育、高集约经营难以实现,从而制约林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如果将企业资金与林农的林地联姻,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合作化或股份制形式,整合林农的零散林地,实现林农有组织地与企业合作经营林地,或按年收取林地租金,或直接转化为企业股份,既提高了林农的经济效益,又满足了企业原材料需求。
3.2 扩大林下经济规模,发展优势品种
凤山的林下经济虽然有很多种类,但并没有突出的龙头产品,也没形成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处于试探性发展或分散发展阶段,没有形成集群效应。这一方面是受资金、技术所限制,规模扩大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是林下经济在凤山县起步较晚,将林下经济看成是原木生产及木材加工的补充和辅助,没有将其提高到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凤山县具有很好的林下经济发展条件,目前已有林药、林果、林蔬、林下养殖等多种模式,因此,充分认识林下经济对于林业产业发展的价值,主动实施,合理规划,集中资金和技术发展龙头产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创造规模效应,发展空间巨大。
3.3 提升木材产业结构,延伸出新产业链
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只停留在原木销售、单板、油料作物加工等产业链的低端,应努力拓展新的产业链,从原材料生产上升为成品制造,参与更广泛的市场竞争。一方面,现有的木材加工生产企业应努力提高技术含量,从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技术密集型,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加强引导,规划相应产业园区,加大对木材深加工企业招商引资的力度,扶持科学化多层次生产及资源集中利用率高的企业,淘汰并购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的木材加工厂。同时,将人造板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包装和宣传,集中力量创建地域性品牌,打响凤山人造板的名声。
3.4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森林的重要价值,能提供休闲、旅游、疗养等服务。凤山县自然风景点包括穿龙岩、内龙、鸳鸯泉、鸳鸯洞、三门海、南天门、社更天生桥、雷劈岩、阴阳山、江洲仙人桥、江洲地下长廊等。其中,三门海天窗群于2005年被国际洞穴协会专家组考察定位为世界唯一的水上天坑;穿龙岩洞厅是世界第五大洞穴厅堂,内设凤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和洞天剧场;江洲仙人桥(跨度144m)是跨度位居全国第二的天生桥;与仙人桥紧紧相连的江洲地下长廊是国内第三长的地下洞穴长廊,已测长度37km,预计超过100km。2005年8月,凤山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岩溶地质公园。2010年10月凤山县更是被评为了世界地质公园,成功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已成功举办过5届国际探险旅游节。2015年随着凤山县国家生态农业公园项目的验收通过,凤山生态旅游迎来新篇章,森林价值将进一步突显,为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总之,凤山县林业产业发展在持续做好做强第一产业的同时,需重视林下经济,大力扶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完善产业内部结构,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位一体。
(收稿:2016-03-06)
现代园艺2016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