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阳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 合肥230039)
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策略
——以“长江韬奋”获奖者群体素质特征为视角
徐阳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作为新闻界的优秀工作者,文章通过分析2005年—2014年的124位获奖人群工作事迹,提取出10项群体素质特征并归纳为政治思想、创新意识、职业道德以及实践能力四个方面,为高校在培养新闻储备人才做参照,以促进应用型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新闻专业;人才培养;长江韬奋奖;群体特征
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最为直接且基础性的问题应是:优秀新闻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素?据此,现行的培养模式、授课方法、教学理念、办学手段等需要改革吗?如何改革?这些问题一直是我国新闻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学者对现行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1],有学者提出了更新教学手段的建议[2],有学者从实践能力培养[3]等方面进行探索,还有学者从美国[4]、日本[5]等其他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对我国的借鉴作用进行了思考。但是目前缺少以一定数量的优秀新闻从业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共性素质特征进行提取,并将成果应用于高校本科人才教学培养中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作为效标群体,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学领域的素质词典,釆用文本分析技术对优秀新闻人才进行分析,以期系统、清晰地表达此类群体的共性素质,为高校有针对性的加强新闻人才素质的开发提供客观依据和教学建议。
自2005年“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合并以来,从第七届开始到第十三届,我国对新闻工作者进行了7次评选,共有140人获得此项殊荣,其中岗位为“记者、编辑”的共124人。文章参照获奖者事迹介绍为依据,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并结合Hay公司编制的素质词典(1996年版)中相关素质要项的定义,来采集这124位获奖者的知识、技能等素质,从而归纳总结出他们在思维认知、品格个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
根据中国记协网查询到的“获奖人物事迹介绍”为研究文本,此次资料分析以人为单位。每阅读一篇事迹介绍后,结合文意从中提取出反映获奖者特质的素质信息,并参照素质词典(1996年版)中相关素质要项的定义予以命名、记录。图1是获奖人物事迹分析过程中的一个片断节录。
图1 获奖人物事迹分析过程中的一个片断节录
对124份获奖人物事迹介绍逐一阅读分析完毕后,一共得到23项关于获奖者的不同的素质特征,其中有13项素质特征在40%以上的人物身上反映出来,体现了研究群体的共性。但在这13项素质中,“领导能力”、“培养人才”、“策略定位”3项不属于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范畴,因此本文不予采用。剩下的10项素质特征在124位“长江韬奋”获奖者中出现的频次如表1所示。
表1 10项素质特征在124位“长江韬奋”获奖者身上的出现频次统计(N=124)
从上面的材料来看,获奖者的素质要素反映了他们在知识、思维、能力和个性等方面的共性素质特征,是他们能够取得优秀工作政绩的关键非智力因素。按照10个概念化词汇的不同属性特征分别将其归入政治素养、创新意识、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四个维度。
第一,态度端正且甘于奉献的政治素养。“组织意识”与“献身组织”以75.81%和74.19%的最高百分比,凸显了优秀新闻人才的首要素质特征。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获奖者们在风云变化之时保持头脑清醒,运用大量真实、生动的文字和图片把党和政府的主张及时、准确地传播给广大受众。在非典肆虐、汶川地震、南方水灾、边疆反恐等重大国家事件中,在曝光矿难、打击假币、反腐倡廉等舆论监督中都可以频繁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严守新闻政策,服从党和上级部门的部署,高度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工作期间,他们将工作视为生命,即使超负荷工作导致他们罹患不同程度的疾病,也没有迫使他们离开工作一线。
第二,锐意进取且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集中体现在“成绩导向”、“创新性思维”、“专业知识”、 和“毅力”四项上。这些积极的个性品格特征有利于激发获奖者的创新热情与探索欲望,使其在面对挫折时突破阻力进行新颖独特的尝试而最终实现改革创新。72.58%的获奖者具有“成绩导向”的特质,他们给自己设定了高标准、高要求,摒弃敷衍工作的不良作风;同时61.29%的获奖者凭借“毅力”,在争取进步时能迎战障碍和阻力。46.77%的获奖者不断探求“专业知识”,倾向于学习新知识提高个人能力;还有66.94%的获奖者具有“创新性思维”,在面对业务难题时,他们能破除窠臼、解放思想,以艺术性、前瞻性进行创新,在“高原”的基础上追求一个又一个“高峰”。
第三,心怀社会且清正廉洁的职业道德。体现在“服务精神”与“诚实正直”的素质特征上。新闻记者的职业使命使他们扎根基层、心怀民众,71.77%的获奖者履历都展现出“服务精神”。这124位获奖者的代表作大多为民生新闻,且分量不断增加,在历史轨迹上呈现报道重心由报人本位向读者本位的转移。另一方面,随着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信息从原先仅具有符号价值逐渐延伸到同时还具有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科学价值等诸多价值,它的开放与共享让一切事物和行为都暴露在公众面前,由此带来了自由、公平与公正,但这同时也给新闻从业者带来了从未遇到过的责任、利益与自身安危问题。例如,栾俊学记者在曝光黑社会头目刘涌恶行时,生命受到威胁;居杨记者在采访乱占滥用耕地时,对方塞来了封口的红包……。尽管如此,在权力、暴力与利益面前,40.32%的获奖者仍然坚守“诚实正直”的本心,以法治思维追寻新闻真相。
第四,兢兢业业且长年积累的实践能力。体现在“收集信息”和“建立关系”的素质特征上。71.77%的获奖者为了展现更准确、全面、真实的社会,在“收集信息”上愿意付出超常的努力。同时,41.13%的新闻工作者还具有“建立关系”的素质,能够与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朋友关系,编织广泛的公关网络。由表2可以看出。124位新闻工作者在获得长江韬奋奖时的平均年龄已达到49岁。其中年纪最大的是第7届的茅廉涛,61岁。样本群获奖当年的平均新闻从业工龄为25年。其中从业时间最长的是第7届的朱铭佐,40年,最短的是第12届的张显峰,也达到了8年。
表2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年龄特征分布表(N=124)
培养新闻事业接班人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范畴,依据上文对10年来“长江韬奋”获奖者群体素质特征的提取结果,高校新闻教育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
1、端正新闻素养的政治方向
政治素养的培养必须放在整个教学大纲设计的首位,要传承优秀工作者“献身组织”和“组织意识”的素质特征。如今,“西方国家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包装后,夹杂在错综复杂难以分清的文化系统中对中国进行渗透,从而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内容、名称、方式和过程上带有很大的隐蔽性。”[7]90后的学生思维更为开放不羁,在大量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后,容易混乱思想,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当代的新闻教育更为重视采访、写作、评论以及摄影技巧在新闻稿件编写中的应用,如果过渡强调新闻技巧自然会降低新闻政治素养教育的要求。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新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新闻人才教育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思想,确保学生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明晰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网的使命。
2、提高创新意识的更新速度
出新闻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培养,“长江韬奋”获奖者的10项共同素质特征中,创新意识方面占了4项,为此,高校的教学应适时剔除难以反映专业领域发展现状的陈旧内容,增加前沿知识生长点,提高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同时,推动信息化和现代化新闻教育,重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技术,探索传统教学内容与新媒体的融合方式,培养学生的全媒体素质和“无障碍”使用新媒体的能力,激发“创新性思维”素质。
3、引导职业道德的服务理念
“服务精神”与“诚实正直”素质是优秀新闻人才的内在自然倾向,是影响其工作业绩和个人行为的内在因素。现今的媒体报道真实性屡遭质疑,归根结底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不同价值理念和不同伦理道德剧烈碰撞的结果,加之新闻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导致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价值观和职业忠诚度的评定标准缺乏正面认知,更有甚者不顾国家法规政策屡屡涉案。故而,当下的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新闻从业荣辱观,积极融入社会各级群体,维护社会公众利益,领悟“服务”的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摒弃商业利润,秉承“诚实正直”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
4、侧重实践环节的人际交往
从“长江韬奋”获奖者“收集信息”、“建立关系”的素质特征以及长年的工作经历都可以看出,成绩的出色程度与个人实践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而“收集信息”、“建立关系”的素质特征都体现在成功的人际交往基础上,有了通畅的沟通渠道新闻工作者才能完成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回馈的三个环节,从而将感性认识顺利转化为文字稿件。故而,高校对于完善应用型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应加大投入,并着重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非言语情绪表达能力以及人际处理。
[1]李希光·中国新闻教育走向何方[J].当代传播,2009(2):4-7.
[2]徐阳·《新闻采写》实践教学借鉴网络游戏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4):184-185.
[3]吕艳·成舍我新闻人才培养经验的现实意义[J]. 安顺学院学报,2015(2): 54-55.
[4]段勃·中美两国新闻学教育比较研究[J]. 当代传播,2011(4):99-101.
[5]刘琳·中日高校新闻教育比较研究[J].南昌高等学报,2009(3):79-81.
[6]百度文库《胜任力素质词典》[EB/OL].(2010-11-13)[2015-3-29]. http://wenku.baidu.com/view/b195798fcc22bcd126ff0c7a.html.
[7]孙百亮·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术论坛,2009(7):56-60.
(责任编辑:李昌礼)
A Study on Talented Person Training Strategies of Journalism in University———Based on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jiang Taofen Awards’ Winners
Xu Yang
(Anhui University Jianghuai College,Hefei 230039,Anhui,China)
Since “Changjiang Taofen Awards” winners are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ress, taking 124 winners from 2005 to 2014 as the sample population, this paper extracts 10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ummarizes them into 4 aspects, education for political cognition, sense of innovation,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actical ability, which the university would use as a reference model for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socialist journalism successors, and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applied practice teaching.
journalism,talented person training,changjiang taofen awards,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2015-11-08
2014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网络媒体在新闻采写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jyxm693)中期成果。
徐阳(1985~),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讲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文化。
G214
A
1673-9507(2016)01-00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