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燕
(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基于协同理论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教学联合体探索
徐燕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用性特征迫切需要增加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实践环节。通过校企协同组建教学联合体,高校和酒店企业的不同优势资源整合起来,承担培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教学课程与内容,将发挥出更大的人才培养功效,有助于培养出职业适应性强、综合素养高的应用型专业管理人才。
协同论;酒店管理;校企协同;教学联合体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于培养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高星级酒店企业从事服务或管理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这种定位符合酒店行业对专业发展的要求与期望。而当前教学实践中,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与酒店行业的需求却存在较大差距,供需错位的矛盾比较突出。本文引入协同理论来探讨高校与酒店企业之间建立协同教学联合体,改革与创新现有教学模式,强化培养过程的实用性,从而满足市场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1.综合素质需求
酒店企业所提供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服务性、综合性、波动性等独特的行业特征,这使得酒店成为高敏感性、高竞争性的行业,因此,它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我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酒店对毕业生的选择标准重在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对学历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主要因素,如酒店选择求职者心理素质时,“良好工作态度”占40.1%,“良好事业心和责任感”占19.8%,“艰苦创业精神”占11.6%;在选择综合能力素养时,“沟通协调能力”占33.8%,“团队协作能力”占28.3%,“人际交往能力”占12.3%。这显示出,酒店挑选求职者时重在对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考核。
2.管理人才需求
近十余年来,我国酒店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近10%,高端酒店的增长速度更是接近15%。酒店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岗位满足率较低。调研发现,酒店岗位需求排在最前列的就是高素质管理人才,即既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中高层领导人员。
3.产品服务创新需求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酒店业致胜的法宝就是创新,而酒店创新的核心是客房产品及服务,必须通过开发创新产品、提供创新服务来实施差异化竞争,如开发主题客房、高科技客房、个性化客房等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4.供需之间的差距
从目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设置、课程结构来看,高校仍然更多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较少涉及学生综合素养的训练,尤其对于实践操作、职业素养等投入不多,学生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较差,尽管安排有八个月左右的酒店实习期,但也只强调技能操作,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职业修养等教育仍比较缺失,造成培养的学生职业素养、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明显缺乏,对酒店产品、服务流程等的创新意识不够,职业发展后劲不足,与酒店对本专业学生的期望与需求差距甚远。
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改革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应用中增强学生的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基本概念
协同论是一种相对年轻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 Haken)提出了协同学(Synergetics)的概念,并发表《协同学:一门协作的科学》(1971)、《协同学导论》(1976)等论著,正式将协同论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哈肯认为,协同是指一个开放系统在与外界发生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它的内部结构会通过子系统的协同作用,自发地实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论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突变论等多个学科最新理论成果基础之上,其核心就是自组织理论,也就是一个系统组织通过不同子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影响,使新系统组织自主实现新的功能。
哈肯揭示了协同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科学、不同物质界之中的规律,是“一门在普遍规律支配下的有序的、自组织的集体行为的科学”[1],因此,它具有普遍适用性和一般规律性,不同学科、不同系统、不同结构都能通过协同来完成组织创新、结构创新和功能创新,用以解决单个组织系统所无法完成或解决的复杂问题。这种协同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部分要素的局部协同,也可以是全部要素的全面协同;可以是相同要素的同质协同,也可以是不同要素的异质协同[2]。
2.协同的价值与效应
从协同论的内涵及本质特征可以看出,协同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系统内部不同子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自组织功能,产生出高效稳定运转的新动力,促使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放大或倍增,获得原有子系统无法具备的新功能。它具有明显的两大协同效应。一是功能倍增效应,一个系统在外来能量或物质影响下,子系统会发生协同作用,多种组织、要素、环境等协调配合,使系统变得更加有序,释放出1+1﹥2的功效。二是组织创新效应,新系统在协同交互作用之中,会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推动产生新的组织结构,形成新的时间、空间和功能的有序结构。
基于协同的巨大效应,本文提出改革现有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高校与酒店企业建立协同教学联合体,充分利用高校和酒店各自的优质教学资源,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共同培养实用型创新型酒店管理人才。
教学联合体并非新概念,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国内一些高校集中的城市也建立了一批跨区域、跨类型、跨层次的高校教学联合体,通过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来实现协同发展。
1.国内主要教学联合体现状
国内较早出现的教学联合体是北京海淀区学院路教学联合体。199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在北京市教委的主导下成立了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现在已发展到21所高校。学院路教学共同体以资源共享为基本途径,组建一个虚拟的单一学校,开通了教学共同体门户网站和课程学习中心系统,不同学校之间统筹规划和管理,学生跨校选修,学分互认。现在,这个共同体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开设课程最多、受益学生最多的高校教学联合体。
2003年,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组建的长沙岳麓山高校教学联合体开始运行。2006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工程兵指挥学院等九所地方、军队高校组建江苏徐州高校教学联合体,并投入运行。2008年,吉林省长春市高校组建了南湖教学共同体和净月教学共同体,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上开展协同教学。其他一些高校集中的地区也建立了多个联合体,如北京中关村高校教学联合体、浙江下沙高教园区教学联合体、江苏南京仙林大学城教学联合体、广东广州大学城教学联合体等。
2.现有教学联合体优劣
从国内现有的这些主要教学联合体运行情况来看,它们表现出明显的资源共享、成本降低、优势互补、功能放大的优越性。教学联合体的高校之间通过教师互聘、学分互认、课程互选、资源共享等途径,使不同高校的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实验实训基地都能成为不同高校学生共有的资源,通过联合体集成整合区域内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全面达到共建、共享、互通、互联[3]。联合体成为一所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大学,学生不再局限于一校资源,可以在丰富的教学世界尽情享受各种优质资源,满足了学生知识扩充、能力提升、素质提高的综合需要。
但是,这种教学联合体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从协同论角度看,这些联合体主要是松散型的同质协同,是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聚集,学生能够获得的是各高校拥有的与教学直接相关的资源。如果从教学联合体的起源来看,这种协同似乎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学联合体起源于英国。当时是为了适应大量工业人才的需要,高校和工业公司之间组建教学联合体,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人才优势和企业的技术、实践优势,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提高工业生产水平。这种模式使毕业生能很快掌握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因此,效果显著,发展迅速。而国内这些教学联合体强调了高校之间优质资源的协同发展,较少关注到高校与行业企业之间进行协同教学。对于酒店管理这种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如果沿用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联合体模式,只能解决知识结构问题,不能解决实践能力、管理能力等问题,实施效果将会不明显,协同效应也无法释放出来。
1.联合体的可行性与优势
校企协同教学联合体就是高校和酒店企业共同组建人才培养联合体,高校与酒店处于平等的人才培养主体地位,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特征承担不同的培养任务和教学职能。高校与酒店企业拥有的不同优质教学资源,能够在培养学生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4]。高校的教学资源不用多说。酒店企业拥有的教学资源却很少参与到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酒店拥有岗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完备的工作流程、充足的设施设备、对客服务的直接环境等,这些资源都可以优化为教学模块,进入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虽然注重实践基地和实验场地的建设,但对设施、场域、环境等建设仍然有心无力,或者有形无实,无法达到酒店企业所拥有的软硬条件对人才培养发挥出的效果。
将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整合到本专业学生培养体系中,组建教学联合体,能够产生出比现行人才培养体系更大更明显的协同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有三方面:(1)酒店实施实践教学,能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操作应用能力。(2)酒店开展的职业教育,能增强职业规划教育的实用性,提高学生职业认同度和忠诚度。(3)增加“职商”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场适应性。
2.联合体的基本思路与运行模式
校企协同的教学联合体的实质就是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分段、分部门实施,将课程体系根据职业能力素质特征划分,前一阶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由高校完成,后一阶段实践能力、职业规划的培养由酒店完成。教学联合体基本模式如下图:
图 校企协同教学联合体运行模式
这一教学联合体是高校与酒店企业组成一个新的人才培养系统,高校和酒店两个子系统利用各自已有优质资源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与知识结构相关的教学模块由高校完成,与能力素养相关的实践模块由酒店完成,配合以3+1学制改革等措施,保障双方培养任务的顺利实施。目前,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与深圳某酒店集团已经按照这一模式初步建立了教学联合体。联合体整合两种教学组织的不同优质资源,重构了课程设置和布局,学校主要负责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知识的教学;酒店主要负责管理能力、职业生涯的教学,即将管理技巧、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课程交由酒店负责。酒店充分利用设施设备、现实场景、生态环境等优势条件,遴选了经验丰富的管理阶层承担相应教学工作,学校同时派出专业教师与其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酒店的课程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安排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学校认可酒店的教学成绩和学分。由于联合体仍在试验阶段,暂时只有管理沟通、酒店设备管理、金钥匙、创业管理四门课程的部分内容由酒店主体负责。同时,学校和酒店通过人员互派、联席会议等形式建立了协同机制,酒店管理人员到学校讲学、交流,学校教师短期进入酒店挂职,使双方的教学任务能够顺利有效实施,也保障了新的协同体在自组织作用下逐渐形成有序状态,产生更高的效能。
从教学联合体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通过这种校企协同教学模式的改革,能有效弥补本专业现有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新的协同体避免了单个子系统培养方式的缺陷,突出强化了实践教学和职业教育的时效性、有效性及针对性,不仅在学校“培养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的技能技巧”,而且还在酒店“培养人的意志和情感、发展他的兴趣、能力和禀赋”[5],显示出异质协同的巨大优势,实现了本专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高校和酒店的人才培养功能都得到放大,双方各个要素系统都参与到培养过程中,联合体不断接受来自学生、社会的信息、物质传递,不同创新要素之间相互合作产生出新的教育功能,人才培养的功效也实现了倍增效应。高校、酒店和学生都将从这种协同过程中受益。酒店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层次,直接参与到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之中,获得了优质的管理人才储备,降低了企业用人成本[6]。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更趋合理,实践实训课程有效落地,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最终受益的是学生,学生在两个不同的教学子系统、不同的教学环境下接受不同的思维训练、信息传递、能量交换,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受到良好的训练和提升,能更好满足酒店企业的需求,入职匹配度更佳,职场适应性增强,未来将更受市场欢迎。
(责任编辑:夏璐)
[1]H.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8.
[2]白列湖.协同论与管理协同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7(5):228-230.
[3]林君芬.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教育资源支撑平台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4):58-62.
[4]谢春山,贾玉云.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旅游研究,2010(3):88-92.
[5]Ю. К.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
[6]王美玉.企业全程参与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33-36.
The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Un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of Hotel Management Major Based on the Synergetics
XU Yan
(College of Tourism,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
Practicing and exercis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the Hotel Management major. Through the teaching un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the different superior resources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can be integrated,it will assume those teaching courses and content of different period,and it will exert much larger efficacy of talent development,be useful to develop more and more specialized management talent with higher adapt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Synergetics;hotel management;teaching union
G642.0
A
1671-9719(2016)5-0062-04
徐燕(1973—),女,湖南岳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
2016-03-08
2016-03-24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校企协同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联合体研究”(2014247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