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什么不多存点钱?

2016-09-02 13:48德里克汤普森DerekThompson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16年8期
关键词:存款家庭

德里克·汤普森(Derek Thompson)白 莲/译

美国人为什么不多存点钱?

德里克·汤普森(Derek Thompson)
白 莲/译

选自美国《大西洋月刊》 2016年4月19日

也许从长远来看,让人们变富的唯一方法是把钱从他们身边拿走。

美国人不会存钱是个未解之谜。不过,曾经有几十年时间,他们却有过存钱的经历。

当个人理财专栏作家解释美国人不良储蓄习惯的成因时,他们有时会说这是由于人类的心智不擅长于为将来做计划导致的。可见,行为心理学可以掩盖很多无伤大雅的缺点。然而,存款率下降是近来才出现的现象,而人脑并没有在福特政府之后有所进化(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为美国第37任副总统和第38任总统,于1974—1977年执政——译注)。在里根总统的第一个任期内,90%的中下层家庭存储了10%的收入(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总统的任期为1981—1989年——译注),但是到了2006年,他们的存款率接近-10%。

其他专栏作家指出,这个国家的低储蓄率仅仅是“美国例外论”(American exceptionalism)的体现。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尽管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等国的个人储蓄率也有所下降,但为何美国在储蓄率的走向上独树一帜让人摸不着头脑。

美国的确有其特殊之处:《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杂志本月封面故事中援引的一项美联储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几乎一半的美国人遇到突发状况时拿不出400美元的应急资金。美国的中下层阶级不仅在其工作年限内活在经济稳定的刀口浪尖上,他们同样没有足够的钱用来养老,这也是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一个有关退休保障的全球评估中,美国已经连续三年处于第19位,排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加拿大,以及13个欧洲国家之后。

那么,美国人为何不多存点钱?要想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我们需要考虑以下三点:

(1)既然这个现象是近来才出现的,那它的起因必然是新的;

(2)既然在富裕国家中储蓄率下降发生在全球范围内,那么该成因也一定是全球性的;

(3)既然美国的中下层阶级无力养老这件事颇具特殊性,则美国势必有其“与众不同”之处。

理论1:美国人在收入不再增长之后停止了储蓄行为。

美国人存钱的黄金时代正是其收入增长的高峰期。这是合乎情理的——有钱存的时候,存钱当然要容易一些。

1960—1973年期间,人均收入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但在之后的20年间,该年均增长率下降了一半,接近1.5%左右。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其他几个国家也经历了类似的增长放缓。经济学家巴里·博斯沃思(Barry Bosworth)、加里·伯特莱斯(Gary Burtless)和约翰·萨博尔豪斯(John Sabelhaus)于1991年曾在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一篇论文中写道:在几乎所有主要的工业化大国中间,“储蓄率和收入的增长率同时发生了下滑”。中产阶级存款率下降的原因是这些家庭从收入中拿出更多的钱用来打理上升的生活成本,例如房屋和医疗费用,而他们原本以为最终收入会有所增长。

但是这个理论的解释力不够强,因为美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在90年代确实开始上升。那么,为什么在此之后存款还继续一落千丈呢?

理论2:中下层阶级开始贷款买房。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居民的收入大幅增长。然而,与此同时其人均存款率却下降了5个百分点以上,这是之前的半个世纪内存款率降幅最多的十年。

90年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房屋抵押贷款从这时候开始兴起了。

图:1970—2010年间美国的房屋抵押贷款总额

资料来源:美联储经济数据(FRED)

美国的住宅自有率在1985—1995年期间仅有微小波动,在90年代初开始骤然腾飞,于21世纪的头十年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一个合理的说法是:美国人早在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涨期就放弃了储蓄的习惯,等到90年代其实际收入大幅上涨时,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利用信贷热潮购买了郊区的房子、汽车以及家具。90%中下层阶级的存款率在1998年变为负值,这部分归因于房屋抵押贷款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于那些千千万万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家庭来说,房地产危机使其艰难度日,而其中一部分花费了大多数积蓄买房的家庭更是觉得雪上加霜。

理论3:在美国的政策下,没有储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美国私企的退休金计划从“规定受益制”(Defined Benefit)变成了“规定缴费制”(Defined Contribution)。从前,员工可以清楚地知道退休之后能拿到多少钱,而现在,员工只能知道他们每年放进去多少钱。“401(k)退休福利计划”就是“规定缴费制”的一个例子。

不过,401(k)退休福利计划是有漏洞的。对于每1美元存入该计划的资金,其中40美分就会以“过早提款”的形式流出——美其名曰“灵活性”。但长远来看,这就像是一步步地掏空自己的养老账户。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只有在极端情形下才允许养老金被提前支取,这些国家在退休指数(Retirement Index)等这类措施上的执行都好于美国。

综合来看,理论2和理论3表明:和别国相比,美国人不喜欢存钱的原因是,在这个国家,无论是花钱、借钱,还是从储蓄账户中大肆提钱进一步花费和借贷都易如反掌。

理论4:在美国,炫耀性消费尤其容易产生

1994年,就在楼市繁荣将要把中产阶级的存款率变为负值之前,经济学家詹姆斯·M.波特巴(James M. Poterba)发布了一项按年龄分布的全球存款率调查。以下是他所发现的世界上30岁以下人口的个人存款率:

加拿大:0

德国:9.8%

意大利:10.0%

日本:17.9%

英国:5%

美国:-2.2%

是什么原因使得美国人的储蓄能力异常低下?也许美国人身份特征的核心,即财富与多样性的融合,正是造成他们不良消费习惯的罪魁祸首。2008年,几个学者研究了这样一个模式化观念:少数族裔在服装、鞋子、首饰、手表、美容院、健身俱乐部和汽车零件等“有形商品”上花费的钱要多于白种人。他们发现,即使将收入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少数族裔依旧比白人存更少的钱,炫耀性消费行为更加频繁。然而,这个说法不只和种族有关。与人均收入较高的州的白人相比,来自经济不发达州的白人在有形商品上的开销更大。

梅根·麦克阿德(Megan McArdle)指出,人们或许想通过花钱来证明自己不穷。她写道:“如果你属于一个低收入群体(例如南部的州,少数族群或乡下),你很可能被当作穷人对待。”这就使获得社会尊重或工作机会变得更加困难。在一个只有白人的完全同质化国家,穷人不会有那么多理由把钱花在昂贵的有形商品上来发出虚假信号,因为他们已经和有钱人没有外在的差别。但在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一些特定族群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并不富有,此时,这些低收入的人群更有可能在华服和名车上花钱,表示“我才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

理论5:收入不平等大大增加了与富裕邻居攀比的压力

平均存款率下降的时间与收入不平等加剧的时间点刚好重合。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的经济学家玛丽安娜·贝特朗(Marianne Bertrand)和阿代尔·摩尔斯(Adair Morse)发现这两个趋势也许是相关的。她们把该理论叫做“涓滴消费”(trickledown consumption,“涓滴”原指富人消费投资,刺激经济发展,最终惠及穷人,如水之向下“涓滴”——译注)。她们得出的结论是:“有机会见识到有钱人大肆消费的家庭往往会自我报告其承受的财务压力不小。”她们甚至发现,一个州中最富裕的家庭的收入与这个州的个人破产数目呈正相关关系(这不仅仅与房价升高有关——在考虑到房价因素后,她们发现两者间仍然具有很强的关联度)。

她们进而发现,炫耀性的财富具有感染力。当人们看到他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时,他们也试图为自己购买高价位的东西,即使他们无力支付。在较为富裕的州,中产阶级家庭的开销从汽油、水电费和家常食材等“非昂贵的商品”转向服饰、珠宝、家具、手部护理和健身课程等“昂贵商品”。若不是因为这个转变,这些本不富裕的家庭可以在接近21世纪头十年的尾声时每年多存储800美元的积蓄。

综上所述,处于社会金字塔顶层以下90%的家庭的存款率为何变成了负值?前两个回答提供了一个经济学解释: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拿收入弥补贷款的窟窿。而后两种研究提供了一个文化方面的解释——少数族裔以及低收入的白人用更多的花销证明自己不穷,而实际上通过花钱来标榜自己是富人的行为是很多美国人的通病。

炫耀性消费行为已经融入了许许多多美国人所独有的民族性格,而国家公共政策也许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社会分层更加明显,尤其是在医疗服务和教育方面。在美国,只有老年人和极度贫困的人才享有公共医疗服务。与此同时,随着公共教育投入在全国范围内下降,公立大学的成本在过去几十年间上升了。

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纳税额度和存款量都少于许多其他发达国家同类型家庭的数目。乍一看,这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因为美国人有更多税后收入可以用来储蓄。但是,纳税额和存款量或许相互关联。可能正是因为美国的政策充分拥抱了自由市场而非平均主义,导致很多美国人用超额的花销来彰显自己的经济地位,进而将自身与同伴区分开来,以此来表明人非生而平等——平等是无趣的。

有些人不由得要说:美国人不存钱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钱可存。这种说法在很多情况下是成立的。衣服和健康的食物的开销对于一个需要抚育好几个孩子的家庭来说是固定的。

高昂的房价和紧急医疗事故带来的“财务惩罚”都会花掉一大笔积蓄。在短期的财政重担下,为将来几个月做长远打算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2/3的雇员所就职的企业并不提供养老计划。美国的另一个特殊现象是其单亲家庭特别多,而这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穷人的生活——一个29岁的大学毕业生能够结婚的概率要比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同龄人多30%。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下层阶级有将近60%的第一胎是由未婚妈妈生下的。

不过,无意冒犯,穷人其实存的钱更多。数百万低收入人群完全可以集体将几百亿美元放入一个预期会增值的投资媒介。而事实上,他们果真这样做了——穷人投资了一个政府融资的原始股彩票,数额高达700亿美元。这么做也许在政治上不正确,但却暗示了在低收入人群的眼里,乐透(lottery)也是一种存款工具。与其每年把200美元存到低风险低回报的储蓄账户,有些人选择了把200美元注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乐透奖券。

如果美国的中产阶级和穷人少花点钱,他们会比现在更有钱——这样说也许不够准确,但指出这一点特别重要。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出台一个有效的政策,比如停止发售国家彩票(state lotteries)。另一个单刀直入的方法就是通过提高工资来提高存款数目,例如倡导并强制实行一个更高的最低工资制度。不过,更高的收入是否一定能为穷人带来更多的财富还不明确。毕竟,在上世纪90年代,居民增加的收入大量流入了那些后来掏空了自己储蓄的很多中下层阶级。

美国社会对行为助推(behavioral nudges)的神奇力量执着到近乎迷信。如今,或许政策制定者应该考虑抛开这个魔杖,单纯地做一些家长式作风的事情:通过扩大社保和建立新的强制存款政策来强迫人们存更多的钱。当美国人退休时,没有财政保障是更可怕的事情。事实上,像瑞士和挪威这样在退休保障方面表现优于美国的国家,人们需要缴纳更多税金,但在青壮年时期拥有更多的公共医疗选择和更低的教育成本,这就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把钱更多地花在保险和大学学费上。在德国,社会保障项目提供了医疗服务,以及数目可观的退休金。这听起来也许有些违反直觉,且自相矛盾,但也许从长远来看,使美国人变富的唯一办法就是把钱从他们身边拿走。

原文标题:Why Don't Americans Save More Money?

猜你喜欢
存款家庭
存钱意愿不减,前5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
追回挪走的存款
家庭“煮”夫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恋练有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疑难问题浅析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浪漫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