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芳 朱元弟 龚佩珍 马伟冬 孟忠雷(. 平湖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 平湖 400;. 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浙江 平湖 400;. 平湖市新仓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浙江 平湖 400)
两个引进蘑菇新品种在平湖种植的适应性试验
唐红芳1朱元弟2龚佩珍1马伟冬3孟忠雷1
(1. 平湖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 平湖 314200;2. 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浙江 平湖 314200;3. 平湖市新仓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浙江 平湖 314200)
关键词蘑菇;品种;比较试验;平湖市
为鉴定近年引进的两个蘑菇新品种W192和W2000在浙江省平湖市的生产适应性及其推广应用价值,2014年秋季蘑菇生产季节,在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钟埭平师农场基地进行蘑菇新品种比较试验。
1.1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新育成的双孢蘑菇新品种W192(编为1号)和W2000(编为2号),以平湖市现用品种AS2796(编为3号)为对照。
1.2试验设计
本试验为小区对比试验,设上述3个品种处理,随机排列。每处理设3次重复,每重复安排在同一层床架上,小区面积 12平方米。试验区培养料配方及其他管理措施均相同。
参试的3个蘑菇品种菌种均由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生产,分别随机抽取 54瓶,每平方米菇床均匀播种1.5瓶菌种。试验棚培养料配方每111平方米为:干稻草2 500千克,45%复合肥50千克,尿素20千克,石膏5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石灰50千克。
于9月11日对试验棚稻草进行预湿,9月 13日开始培养料建堆,9月21日进行第一次翻堆,9月27日进行第二次翻堆。10月3日培养料进菇棚,10月5日进行后发酵,料温达60 ℃以上并保温3 h后,自然降温至53 ℃左右;10 月 12日打开门窗通风,翻格整平培养料,调节培养料含水量。10月16日播种,每个品种播种量为每平方米1.5瓶,各播36平方米。均匀混播,播后保湿1天,2天后菌种全部萌发,行通风管理。10月26日,各试验小区培养料菌丝基本封面。11月17日菌丝长满培养料后,采用混合土添加适量砻糠(按每111平方米用量80千克配比)进行覆土,覆土厚度 2~3厘米。覆土后调节水分至标准,管理上以保湿、通气相结合为主。一周后,在走道及空气中适量喷水增加菇棚湿度。
3.1发菌情况
至10月26日,培养料菌丝基本封面,各处理菌丝萌发及封面无明显差别。其后按照蘑菇发菌期管理规程要求进行菇棚管理,其中1号品种W192发菌最快,到11月12日菌丝已长满培养料,到11月16日另外2个品种的菌丝也基本长满培养料。
3.2出菇情况
1号品种处理子实体原基形成较早,于12月15日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3号品种对照处理子实体形成较迟,迟至12月18日。明显见幼菇蕾日期为:1号品种12月16日、2号品种12月17日、3号品种12月19日。采菇日期:1号、2号品种较早,12月27日开始采收,3号品种于12 月28日开采。
3.3产量表现
(1)第一潮菇。1号品种89.7千克,2号品种102.2千克,分别比3号对照品种的50.9千克高 38.8 千克和 51.3千克,增产幅度分别达76.23%和100.78%。3个品种第一潮菇的出菇质量均较好,没有产生明显鳞片。菇体基本洁白,圆整,无鳞片。第一潮菇的菇体大小,3个品种无明显差别。
(2)第二潮菇。1号品种123.5千克、2号品种123.5千克,均比3号对照品种的120.1千克高3.4千克,增产2.83%。由于出菇期外界的自然气温低,菇棚通过双膜覆盖,各品种出菇较平稳,潮次间也无明显变化。其中2号品种在第二潮中,菇体质量较第一潮的好。
(3)总产量。试验区的蘑菇产量统计到2015年3月11日止,3个参试品种的总产量:1号品种为419.7千克,2号品种为418.9千克,分别比3号对照品种的358.0千克高61.7千克和60.9千克,增产幅度分别为17.23%和17.01%。
表1 蘑菇品种对比试验单位面积产量对比表(单位:kg/m2)
根据发菌及出菇观察,W192品种稳定性好,菌丝萌发快,生长健壮,子实体质量好,产量高,值得推广。早期种植的 W2000品种菇农反映其菇的质量较差,本试验未见此现象,这可能与播种时间有关。与两个新品种相比,现行品种AS2796菌丝萌发慢,出菇迟,产量也较低,且出菇后期易感病菌。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934(2016)04-2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