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学静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日语非典型存在动词的体及句法特征
——以「存在する」为中心
毛学静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存在是哲学中的重要范畴,而关于存在的表达方式的研究也是各国语言学研究中重要的主题。许多学者对日语存在表达展开了研究,但基本上都围绕着典型存在动词「ある」和「いる」。而实际上,在日语存在表达中,「存在する」、「実在する」等非典型存在动词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非典型存在动词为研究对象,以「存在する」为中心,通过与典型存在动词「ある」和「いる」对照,对非典型存在动词的体及句法特征进行了实证性研究,进而了解到典型存在动词句与非典型存在动词句的对应关系。
非典型存在动词;体;句法特征
存在是哲学中的重要范畴,而关于存在的表达方式的研究也是各国语言学研究中重要的主题。目前日语存在表达方式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关于存在动词的研究,二是关于日语存在句的研究。佐久间鼎(1951)认为,表示人或动物的存在时用「いる」,表示物或事项时用「ある」。[1]三上章(1972)认为,「いる」是表示有情的、动态之物的能动词,「ある」是表示无情的,静态之物的所动词。[2]柴谷方良(1982)从语言学的角度主张包含生物要素的名词需要用「いる」,具有非生物要素的名词使用「ある」。[3]三浦つとむ(1975)批判了只从存在主体区分使用二者的看法,主张应该根据对存在主体的认知方式来区分使用二者。[4]原沢伊都夫(1993)在此基础上,提出了「いる」と「ある」反映了说话人的不同认识。[5]之外,寺村秀夫(1982)[6]和森山卓郎(1978)[7]也分别分析了「ある」和「いる」的区别。关于日语存在句的代表性的研究有寺村秀夫(1982)[6]、森山卓郎(1978)[7]、新屋映子(1994)[8]、西山祐司(2003)[9]等学者均对以「ある」和「いる」为谓语的存在句进行了研究。
可见无论是关于日语存在动词的研究,还是关于日语存在句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存在动词「ある」和「いる」进行。而实际上,除了「ある」和「いる」之外,还有「存在する」、「実在する」等表示存在的日语动词。这些存在动词在日语的存在表达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ある」和「いる」称为典型存在动词,其他的存在动词称为非典型存在动词,将着重考察非典型存在动词的体以及句法特征。
(一)体的定义 奥田靖雄(1993)指出,所谓“体”是“在若干个动作(或者变化、状态)中的外在时间关系中,动作(变化,状态)自身具有的内在时间构造”。[10]須田義治(2002)认为,“体”是“在与时间轴中的某一时点(基准时点)的时间关系中显现出来的动作内部性的时间构造,通过动词的形式变化来表达”。[11]
日语中时态通常是通过动词的基本形和タ形表示:基本形表示非过去,タ形表示过去。因此,基本形表示动作的尚未发生,而タ形表示动作的已经发生。这是动词的基本形和タ形的基本的体貌含义。
(二)非典型存在动词的体 典型存在动词「ある」和「いる」“只有完成体的形式,同时从体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表示处于状态过程中的准体性特殊动词。因此,其非过去时表示现在的状态”。[12]
那么,非典型存在动词又如何呢?
(1)人間関係では誰に対しても?相手との間柄に即した遠慮が?必要不可欠の前提として存在する?①
(2)これに対して日本のなかには、第一次世界大戦が始まった当時に、ドイツと結んでイギリスに対抗すべきであるという主張も、強力ではなかったが存在した。
如以上(1)和(2)两例所示,例(1)表示「遠慮」在现在这个时点的存在。(2)表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戦が始まった当時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时)有那种「主張」的存在。从时态来看,二者有所不同,(1)表示现在,(2)表示过去;当从体的方面来看,并不存在未完成体和完成体的区别。其原因在于非典型存在动词“表示的语义并不是动作,而是状态,所以不存在对动作过程进行分割,并不存在原本的体的含义”[12],所以即使改成持续体的形式即ている的形式,“其意义相同仍然”。[12]
表1 典型存在动词与非典型存在动词的体
如表1所示,典型存在动词「ある」と「いる」没有「している」形式。非典型存在动词既有「する」形式,也有「している」形式。
于康(2006)认为,存在句是描写人、事物的存在情景的句子,场所的名词是必要要素,用に格表示。[13]本文将表示存在主体的名词词组称为NP存在主体、表示存在场所的名词词组称为NP存在场所。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总是某种存在者的存在”[14],可见存在主体的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本文将根据存在主体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将非典型存在句分为两种,即a有情物存在句和b无情物存在句。
a有情物存在句。(3)よく、「人種のるつぼ」と表現されるこの大学には、とにかくさまざまな価値観を持った人が存在し、その個性がぶつかり合う、非常にパワフルで魅力のある大学だと思っていた。
在例句(3)中,存在场所是被称为「人種のるつぼ」(种族熔炉)的大学,存在主体是人,因为存在主体是有情物,所以可以同典型存在动词句即「いる」为谓语的存在句互换。
b无情物存在句。如果存在主体是无情物,根据是否具有实体分为(b1)有实体无情物存在句和(b2)无实体无情物存在句。
b1有实体无情物存在句
(4)そうだ?彼女は僕に野井戸の話をしていたのだ?そんな井戸が本当に存在したのかどうか?僕にはわからない?
(5)金閣は、音楽の怖ろしい休止のように、鳴りひびく沈黙のように、そこに存在し、屹立していたのである。
例句(4)和(5)中存在主体分别为「井戸」(井)和「金閣」(金阁寺)。因为是无情物,所以可以与典型存在动词「ある」存在句互换。
b2无实体无情物存在句
(6)日本は中国に対して特別の利害をもっているという考え方は、幅広くかつ根強く存在した。
(7)先にもふれたように、序列という規準は、いかなる社会にも存在している。
例句(6)和(7)中,存在主体分别为「考え方」(想法)和「基準」(基准)。因为是无情物,所以可以与典型存在动词「ある」为谓语的存在句互换。
总结以上内容,可以得出下表2。
表2 典型存在动词句与非典型存在动词句的对应
如表2所示,非典型存在动词对存在主体没有严格的要求,无论存在主体是有情物或无情物,亦或是有实体的无情物或是无实体的无情物,均可使用。
本文以非典型存在动词为研究对象,以「存在する」为中心,与典型存在动词「ある」和「いる」对比,针对非典型存在动词的体及句法特征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从而了解了典型存在动词句与非典型存在动词句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得知,非典型存在动词在日语存在句中与典型存在动词一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使得日语存在句的形式更加丰富,进而使日语表达更为饱满。
注释:
①本文中所使用的例句均引用自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于2003年开发的“中日对译语料库”。
[1]佐久间鼎.现代日语表达和语法(修订版)[M].东京:黑潮出版,1983.
[2]三上章.现代语法序说[M].東京:黑潮出版,1972.
[3]柴谷方良.语言的构造 语义·统语篇-理论与分析[M].东京:黑潮出版,1982.
[4]三浦つとむ.日语语法[M].东京:劲草书房,1975.
[5]原沢伊都夫.存在动词「いる」「ある」的区分——从语用论的角度[J].日语教育(80),1993:62-73.
[6]寺村秀夫.日语的句法和意义(Ⅰ)[M].东京:黑潮出版,1982.
[7]森山卓郎.日语动词谓语句的研究[M].东京:明治书院,1978.
[8]新屋映子.存在句中的「场所に」和「场所で」[J].津田塾大学纪要,1994.
[9]西山佑司.日语名词语句的语义论和语用论[M].东京:羊书房,2003.
[10]奥田靖雄.动词的终止形(之一)[J].教育国语(29),东京:麦书房,1993.
[11]須田義治.现代日语的体貌论[M].东京:羊书房,2010.
[12]高桥太郎.现代日语动词的体和时态[M].东京:秀英出版,1985.
[13]于康.日语的存在句从存在句看动词语义与句意之间的关系[J].国文学攷(192-193),广岛大学国语国文学会,2007.
[14]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责任编辑 张吉兵
H36
A
1003-8078(2016)02-0087-03
2015-11-03
10.3969/j.issn.1003-8078.2016.02.23
毛学静(1978-),女,湖北武汉人,黄冈师范学院讲师,硕士。
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5Q236;2015年黄冈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CE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