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娟,陈明,潘红梅
宁波地区542例儿童过敏性皮肤病的血清过敏原研究
李丽娟,陈明,潘红梅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皮肤病、不同季节及不同性别的过敏性皮肤病患儿过敏原的差异性。方法用德国变应原定量免疫印迹法对54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儿进行过敏原进行检测。结果542例患儿中,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228例(42.07%),5种过敏性疾病的吸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分别是39.66%、39.23%、25.36%、17.31%和41.82%,而食入性分别是20.69%、16.02%、20.29%、9.62%和16.36%;不同季节的阳性率分别为43.7%、26.43%、49.65%和49.21%。结论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皮肤病、不同季节及不同性别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有所不同。可根据疾病类型、季节及性别选择过敏原筛查范围,做好过敏性皮肤病的防治。
过敏原:皮肤病,过敏性:免疫印迹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原因,儿童的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患儿因长期皮肤瘙痒已严重地影响了睡眠,甚至生长发育,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对患过敏性皮肤病的患儿过敏原筛查工作已成为防治过敏性皮肤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且也能对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数据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收集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过敏性皮肤病患儿的血清,并采用免疫印迹法对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血清过敏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本地过敏患儿的发病规律与外界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3年1—12月就诊的54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儿,其中男320例,女222例;年龄3个月至15岁,中位年龄3岁;荨麻疹116例,皮炎181例,湿疹138例,丘疹性荨麻疹52例,过敏性紫癜55例;就诊时间:3~5月份413例,6~8月份446例,9~11月份440例,12~2月份475例。
1.2标本采集常规采集静脉血2 ml,离心5 000 r/min,共10 min。避免血清中纤维蛋白沉积冲洗不彻底。Allergy Screen变应原定量免疫印迹法 (德国Mediwiss公司产品),吸入组包括:户尘螨,屋尘,桑树,猫、狗毛皮屑,蟑螂,苋,柏榆柳栎桦枫胡桃梧桐杨,点青分枝烟曲黑曲交链霉菌,豚草蒿葎草藜;食入组包括:鸡蛋白,牛奶,鱼、虾、蟹,牛肉,腰果,芒果和菠萝。
1.3检测方法 (1)将特异性过敏原吸附于硝酸纤维素膜表面,置于反应槽中,用移液器加入患儿血清后室温下孵育,标本中过敏原特异性的IgE抗体就会与过敏原发生反应,并结合到硝酸纤维素膜上;(2)将多余的抗体洗脱后,再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抗人IgE抗体,室温下孵育,洗脱未结合上的抗体;(3)然后加上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酶亲和素,室温下孵育,链酶亲和素会和生物素结合,将未结合上的酶标链酶亲和素冲洗干净;(4)加入BCIP/NBT酶作用底物孵育后,发生特定的酶显色反应,试剂条上出现沉淀,颜色深浅与血清中sIgE抗体含量成正比;(5)待试剂条干燥后,在Rapidreader专用阅读仪上读出结果。
1.4判定标准在检测板上相应的过敏原平行出现红色反应带,即为阳性结果,定量检测每种过敏原IgE浓度及总IgE浓度。
1.5统计方法采用 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或者确切概率法。<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542例患儿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结果542例患儿中过敏原测试阴性314例,阳性228例。228例阳性患者中,1项阳性、2项阳性、3项阳性、4项阳性、5项阳性患者病例数分别为164例、65例、27例、12例、11例。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食入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皮炎、荨麻疹、过敏性紫癜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均高于食入性阳性率(均<0.05),另两种过敏性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表1 54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儿过敏原检测结果 例(%)
2.2不同性别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变应原阳性情况除虾蟹外,余13种变应原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过敏性皮肤病变应原阳性情况
2.3不同发病季节过敏原阳性情况
表3 不同发病季节过敏原阳性情况例(%)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皮肤病专科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多,且临床表现越来越复杂,其发病与环境中许多变应原的吸入、食入、接触均有直接关系,因此如何正确、快速地定位出患者过敏性皮肤病的可疑致敏因素,可以为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重要指导。
笔者对本地区542例患者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发现,吸入性和食入性两组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入性明显高于食入性的过敏原。其中粉尘螨的阳性率远高于其他变应原,其次是霉菌及花粉类。众所周知,尘螨和人类关系密切,广泛存在于室内,它不是单一抗原成分,有可能是食物残渣、动物毛垢和螨类的混合物,是一种多重致敏源复合体。而霉菌也是室内外最常见的致敏原。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与该地区的环境状况及气候特征有关且吸入性致敏源对过敏体质的患儿有普遍接触性;而食入性过敏原与家庭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有个性之别。另外、宁波地处亚热带,湿度达90%,这都是粉尘螨及霉菌最易繁殖的重要环境要素。因此,这可能也是吸入性过敏原占主导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还显示,三项及以下变应原相关的过敏性疾病占到所有患者检测变应原为阳性的90%以上,这与当前的报道和研究基本相符[1-3]。宁波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表明,患皮炎、荨麻疹、过敏性紫癜患儿吸入性过敏致敏原与食入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湿疹和丘疹性荨麻疹患儿吸入性致敏原与食入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和其他地区的报道相符[3],推测在宁波地区,吸入性的过敏原可能是主要致敏过敏原,这对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
另外、通过对不同季节就诊的过敏性疾病患儿可疑致敏原分析发现,6~8月份阳性率低于其他3个季节,这可能与宁波的季节和气候有关。6~8月份是台风季节,空气相对潮湿,花粉不易漂浮,不易引起过敏。春秋季节花粉比较多,漂浮时间较长,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较高。而冬季由于气候干燥,患儿的皮肤屏障结构由于受到气候因素影响而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屏障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深秋及冬季为婴儿湿疹高发季节。
综上所述,本地区致患儿过敏的可疑相关致敏原以吸入性为主,四季都可发生,以粉尘螨最为多见。季节性过敏以春季与秋季为多见,最主要的致敏原以花粉为主。过敏性疾病是一种较顽固的疾病,若想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率,只能提醒患者尽可能地避免与减少对过敏原的接触,这对患者预防疾病再次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为有效地预防及治疗,患者还可有意识地调整生活环境及饮食结构,防止吸入性或者食入性过敏原引起疾病的发生。
[1]李润祥,龚业青,肖常青,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常见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5):362-363.
[2]吴泳,黄一锦,杨萍娥.200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检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0):4732-4733.
[3]张蕊娜,许颖,段晓涵,等.过敏性皮肤病542例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4):318-319.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7.045
R729
A
1671-0800(2016)07-0929-03
宁波市科技局社发项目(2011c50044)
315012宁波,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陈明,Email:dfh1963@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