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2016-08-30 03:40:51程军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物理科学

谈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新常态,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家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发展大计,教育先行,而物理教育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时代的发展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物理教师除了应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特别具备以下素质:

1 知识素质

1.1丰富渊博的物理知识。曾几何时,有人说过:“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物理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丰富的物理知识,才能驾驭课堂,才能传道、授业、解惑,指导学生科学探究,教学中才会有的放矢,得心应手。如果教师的物理知识不够渊博丰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面对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也会不知所云。那样的科学探究就犹如在黑暗中摸索,最终是轰轰烈烈搞探究,碰得焦头烂额、毫无所获才罢休。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发明、新发现、新创造,物理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活水”,要紧跟时代步伐和前沿科技。

1.2比较扎实的数学知识。当今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物理教师尤其要有比较扎实的数学知识,才能胜任物理教学。“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定量科学,许多物理概念既有它的质的规定性,又往往最终表现为特定的可以测量与计算的物理量”。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与公式,正是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的规律性的反映。这说明物理和数学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数学可以说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和工具,甚至可以说是解决物理难题的金钥匙。教师只有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知识,才能胜任物理教学,才能指导学生科学探索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1.3掌握一定的化学与生物知识。由于人的认识研究能力和精力有限,同时也为了学习的方便,科学被人为地分为各个学科。然而客观事物本来就是综合的,科学也是内在统一的,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对知识的应用,又出现了各学科的综合与渗透。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化学和生物与物理一样,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内容上是彼此交融、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彼此互相借鉴。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中考、高考的理科综合就把物理、化学、生物等几个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整合在一起,对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化学与生物知识。

2 能力素质

2.1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物理教师必须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中才能根据教材实际,通过实验和列举实例,对物理现象的发生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概念和规律。通过物理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勤思考多动脑,多与实际相结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多解释物理现象,多投身社会实践,不要做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式的教书匠,要注重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2.2实验操作和指导的能力。当前的素质教育更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而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的方法,领略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物理教师必须有过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设计指导实验的能力。

2.2.1演示实验的操作能力。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操作、示范表演的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师课前一定要下一番苦功夫,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试做不断揣摩实验操作程序,实验中要突出哪些现象,如何启发引导分析总结规律,实验操作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等。教师在操作时动作要规范,辅助部分要迅速麻利,关键部分要稳重放缓,要抓住主要现象,启示到位。通过现象获得物理概念和规律能给学生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通过对教师操作的模仿和欣赏,为亲自科学探究打好基础。

2.2.2设计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对于边学边实验和分组实验,起初,教师要带领学生精心设计,明确实验目标和步骤,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讨论交流,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当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达到了一定程度时,还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遵循物理课程标准对探究过程要求那样进行实验——“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按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指导,就犹如指导小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样,学生的“自由度”大为提高,“当家做主”意识增强,这样就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3课外试验和科技制作的指导能力。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有些实验无法进行,教师可以当做课外实验和科技制作让学生课下完成。我国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有句名言:“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让学生利用家里的“瓶瓶罐罐”进行实验,不仅解决了设备短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的欲望,他们不再用看似神秘的专门仪器做实验,而是更贴近生活,拉近了生活与物理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作为物理教师,一定要力求使自己心灵手巧,自身要做科研型、创新型教师,才能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及科技制造,学以致用,培养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

2.3思维能力。有人说,物理是思维体操,思维能力在物理学习及研究中起着重大作用。不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是物理定律的发现,还是物理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思维能力。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思维分为三类,即逻辑思维(即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脑一系列抽象的、形象的及灵感的活动,从而获得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是思维的基本方法。教师在工作和学习中要重视对自己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坚实基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素质

作为物理教师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一项重要内容。物理教师应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对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在解决问题中要有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的吃苦精神,要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师要有强烈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理想、有抱负、有将科学服务于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和陶冶。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担负着21世纪科技强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伟大使命,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强不息,不断强化和完善自身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064100玉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程军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物理科学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处处留心皆物理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科学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