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R&D投入与出口
——基于60家上市公司数据的检验

2016-08-29 07:40罗公利
中国科技论坛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新型规模显著性

刘 伟,罗公利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61)



创新型企业R&D投入与出口
——基于60家上市公司数据的检验

刘伟,罗公利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61)

基于中国6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企业R&D投入和出口之间的关系,证实了企业R&D投入对出口规模有正面影响,而且创新型企业的这种影响比非创新企业更加明显;同时,创新型企业出口规模对企业利润率、政府R&D投入、企业规模和市场势力的反应更加敏感,说明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活动对其国际竞争力会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创新型企业;R&D投入;出口绩效

1 问题的提出

作为全球贸易大国,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4.1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然而,看似欣欣向荣的表面下却危机潜伏,低成本制造带来的竞争优势伴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加剧而逐渐丧失。在此背景下,如何再造出口贸易的新优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国内开始将目光集中到如何通过创新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上来。作为这一趋势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的诞生改变了市场竞争的模式。正如Kumar等[1]所指出的那样,“来自于快速发展国家的创新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新兴市场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在各个国家的经济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自2009年开始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大力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截至2013年底,共认定五批次共676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Bernard和Jensen[2]开创性地提出“出口中学”假设之后,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创新与出口之间具有重要的相互关系。然而,尽管已有文献支持R&D投入对出口有正向作用,但就创新程度不同的企业的R&D投入对出口影响的差异并没有细致的分析,相关文献比较缺乏。同样规模的非创新企业比创新企业更倾向于出口,而创新企业过去的创新对企业出口的正向影响更大[3]。Bleaney等[4]对英国制造业创新和出口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当劳动力成本降低时,非创新企业更愿意增加出口,而创新型企业在创新增加时才更可能这么做。Calvo González[5]发现西班牙制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创新变量和在出口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用来区分创新与非创新企业,也可以用来单独评估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在出口倾向中的效果。杨波[6]比较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企业和非创新企业,发现R&D投入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发达国家。

一般来说,创新型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这也是创新企业区别于非创新企业的显著特征。已有文献为我们考察创新投入和出口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对于不同创新导向的企业在这方面的差异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创新水平和创新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显著的不同,这种研究就显得有特别的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利用企业层面的数据,对比分析创新型企业与非创新型企业在R&D投入和产出方面的差异。

2 理论与假设

企业的研发投入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研发过程所产生的知识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影响:一种是增强企业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另一种则是降低产品的边际成本[7-8]。在一个开放经济系统中,外国技术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该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其中,出口贸易便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实现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联系或沟通客户是学习出口业务的重要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国外企业的技术,从国外消费者那里获得改进制造工艺、产品设计以及产品质量的信息[9]。二是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出口企业将被迫更加努力地提高其创新绩效,以求生存和发展。通过分析国外竞争对手,企业能够在发现新技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组织学习能力[10]。同时,企业出口规模扩大有利于分摊研发成本。Lileeva等[11]认为研发投入是企业为提高生产率所需投入的额外固定成本,他们证明了出口经验归因于公司对技术的投资,因为出口作为更大的市场的存在可以分散研发投入所需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投资更有利可图。因此,企业的出口行为会对其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创新绩效的改善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和竞争力,是推动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Hu Albert[12]认为研发可以带来短期垄断收益,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进入国外市场并希望获取成功的企业,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增强创新能力,保持自身竞争优势。Flor等[13]发现,创新尤其是工业化中的产品设计和产品工程对出口产生更加明显的贡献。Langes[14]指出,企业的出口业绩受产品创新的影响,创新的产品如果能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业绩,因此,为了提高出口,适应当地市场和提高产品质量是必要的。因此,对国际市场扩张的期望引发公司追求产品创新[15],后续企业生产率的提高通过研发投资反过来导致更大的出口规模,因而在企业研发活动和出口之间存在双向反馈关系,鼓励出口或促进技术的政策均会收到一举两得的作用[16]。企业的研发和出口的决策被视为市场选择机制:由于存在必要的前期研发成本投资,只有更有效率的企业通过“自我选择”追求这样的机会,由此带来企业分化的结果是,那些生产率高的企业出口并使用先进技术,处在中间的企业出口和使用不那么先进的技术,而那些生产率低的处在底层的企业只能使用低技术服务于国内市场。因此,潜在的“出口中学”效应只发生在从事研发活动或技术升级的企业中[11]。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企业R&D投入与出口相互作用的机理是:一方面,企业通过R&D投入形成新资本或者推动原有资本的技术升级,使企业获得新工艺、新产品或新专利,提高了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形成特定条件下的垄断,从而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或扩大市场份额,并通过出口规模的扩大稀释R&D投入,企业R&D投入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产出所能带来预期收益增加的现值与企业R&D投入的比较;另一方面,出口规模的扩大使企业有机会获得更多国外客户的反馈信息,了解国外竞争对手的技术,并通过“出口中学”效应提升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推动企业通过更多R&D活动升级企业的现有技术,提高创新水平(见图1)。

图1 研发投入、创新产出与出口绩效关系图

根据上述机理分析,我们认为创新型企业与非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出口”关系会有明显不同,创新型企业从事较多的研发活动并获得数目可观的经费支持,拥有较多数量的专利,在年度销售中新产品和新技术占相当大的份额,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相对于非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具有明确的创新导向性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更善于通过自主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更能够通过出口提升自身创新绩效,因而更加重视国际市场,获得良好的出口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1:企业的R&D投入对其出口有显著的影响;假设H2:与非创新型企业相比,创新型企业的R&D投入和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更明显。

3 企业R&D投入与出口的实证分析

3.1模型与变量选择

(1)模型。我们构建一个面板回归分析模型,用以考察出口贸易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市场关系,这个关系符合基础方程:

(1)

(2)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出口贸易规模,解释变量为企业R&D投入。现有文献一般都是采用企业R&D投入和科学家人数的比值这两项指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运用的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中的企业使用资金与从业人员的比值作为企业投入的代理变量。控制变量包括利润率PROR、政府R&D投入GORD、企业规模SIZE和市场势力MPOW。本文所使用的是销售所得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作为利润率的代表变量,而将科技活动经费所筹集总数目中的政府资金看作政府的R&D资金投入GORD的代理变量。衡量企业规模的考虑变量则分别是销售收入、总资产以及雇员人数。SCHERER指出,构成销售收入和生产的比例因子是中性的,投资通常是根据销售收入。在本文中,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企业规模的替代指标。市场力量的变量指标是勒纳指数,由于勒纳指数本身就体现偏离的程度,当价格与边际成本相差不大时,市场上有主宰的能力,但它并不能反映限制性商业为了谋取垄断定价并采取掠夺性定价行为,并且在实际的计算中,数据的边际成本是很难获得的。在现实中产品差异化的市场力量的影响可能来自于这样的情况,企业利润总额及较高的利息开支及企业市场力量更大。本文使用利税总额加上利息支出之和所占平均资产总额的比重(总资产贡献率)以及这个数值的二次方项作为度量市场势力的代表变量。主要变量的定义与符号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的定义和符号

(3)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制造业是中国出口最具代表性的行业,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随机选取两类共6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其中包括由政府认定的3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和30家非创新型企业,然后收集2002—2012年的年报、招股说明书及企业网站的数据,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数据过滤:①排除所有杠杆值和的特异值:②核心变量要求没有缺漏数值或负数值;③员工人员的数目被要求大于8人,所有资产被要求大于所有固定资产。经过处理,所得到的样本内容包括了60个制造企业在10年间的600个观察值。这样大规模的样本与内容丰富的指标为研究铺垫了良好的基础,相关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2002—2012年企业的R&D投入在产业之间的数目变化相对较大,最小值达到0.0055万元/人,最大值达到1.1129万元/人。从创新型企业和非创新型企业的均值和标准差差额来看,创新型企业之间的差异显著低于非创新型企业,这表示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创新型企业和非创新型企业R&D投入在数额上存在较大差异。政府的R&D投入均值为4.7301亿元,与标准差数之间的差异相比而言偏大,同时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差距也较大,表明政府R&D的投入值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也相对较大。与此同时,企业规模在市场势力等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数之间,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差值都相对较大,这反映出企业R&D的投入值在企业规模、市场势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相关上市企业的2002—2012年的年度报表等。

3.2实证研究

(1)相关性分析。根据对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RD)和创新型企业出口规模(EXPORT)的分析,可以明显发现二者呈现了长期的增长趋势。从RD和EXPORT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两个变量的皮尔森相关系数高达0.981,大于0.8,反映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见表3)。

表3 R&D和EXPORT相关系数表

注:**表示1%显著性水平临界值。

(2)回归检验。由于本文使用的是面板数据,对于面板数据而言存在着两种效应,即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可以通过Hausman检验来验证哪种效应更加稳健。同时,本文在计量分析时将企业分为创新企业和非创新型企业,从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一部分企业的特征,所以固定效应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考量。由于Hausman检验的P值为0.11,表明支持原假设,故本文选择随机效应。

表4列示了式(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其中,第(1)项是以非创新型企业出口贸易规模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第(2)项是以创新型企业出口贸易规模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

表4 企业R&D投入与专利产出的关系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年度虚拟变量的参照标准为2009年。

3.3结果与解释

从表4的第(1)项和第(2)项可以看出,企业R&D投入人均提高1万元,分别导致非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出口贸易规模增加16.5142%和17.8364%。这说明,非创新型企业R&D投入和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对出口贸易规模均具有正效应,假设1得到验证。但是如果从显著性检验的角度来看,创新型企业R&D的投入值与自由市场上的出口贸易规模之间的显著性要明显高于非创新型企业,假设2得到了验证。当我们进一步分别把非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R&D的投入值的一期滞后项作为研究模型的目标变量时,非创新型企业R&D的投入值一期滞后项并不能通过我们的显著性检验,其余解释变量的符号和显著性也都基本未发生改变,这表明非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R&D投入与出口贸易规模之间关系虽然是同比例线性变动的,但是创新型企业R&D的投入值一期滞后变量对企业专利产出变动的显著性同时要很明显地高于非创新型企业。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有如下原因:一方面,非创新型企业将许多与企业R&D活动无关的成本计入企业R&D投入,导致非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对出口贸易规模的正效应不显著;另一方面,中国创新型企业的R&D投入大多集中于现代轻工业领域,而在这些轻工业领域中,创新型企业往往会通过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将其有限的创新资源转化为企业的积累性技术,通过积极地进行创新使其逐渐形成的技术特征优势不断强化,从而能够促使创新型企业形成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对自由市场出口贸易的规模改变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非创新型企业前期利润率每提高1%,会导致出口贸易规模增加10.9806%,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创新型企业前期利润率每提高1%,会导致出口贸易规模增加17.8364%,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进一步印证了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对出口贸易规模的累积效应高于非创新型企业的预期。政府R&D投入每提高1亿元,会导致非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出口贸易规模分别增加1.1689%和1.9579%,政府R&D投入对非创新型企业出口贸易规模的正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创新型企业专利产出的正效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一个可能的合理解释是,相对于非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有更好的创新基础和更强的学习能力,这有利于提高其创新绩效,从而提升了创新型企业的出口贸易规模效率。主营业务收入每提高100亿元,导致非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出口贸易规模分别增加1.6266%和0.2368%;总资产贡献率每提高1%,导致非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出口贸易规模分别增加86.3856%和82.9691%,均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非创新型和创新型企业规模以及市场势力对出口贸易规模均有显著的正效应。

4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中国6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R&D投入和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对出口的影响比非创新型企业更加明显,说明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活动对其国际竞争力会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其政策含义是:在目前通过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创新型企业的建设与培育,通过政策引导、R&D激励,加大企业R&D的投入,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1]KUMAR V,MUDAMBI R,GRAY S.Internationalization,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s:the 3 I’s underpinn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merging market firm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13(19):203-206.

[2]BERNARD A,JENSEN B.Exceptional exporter performance:cause,effect,or bot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7(1):1-25.

[3]BERNARD A,JENSEN B.Why some firms export?[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4,86(2):561-569.

[4]BLEANEY M K,WAKELIN K.Efficiency,innovation and exports[J].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2,64(1):3-15.

[6]杨波.科技创新对出口促进作用的国际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08(1):21- 28.

[7]ATKESON BURSTEIN A,TOMAS A.Innovation,firm dynamics,and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0,118(3):433-484.

[8]BUSTOS P.Trade liberalization,exports,and technology upgrading: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MERCOSUR on Argentinean firm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1,101(1):304-40.

[9]GROSSMAN G,HELPMAN E.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world economy[M].Cambridge,MAMIT Press,1991.

[10]LIU X,BUCK T.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channels fo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s:evidence from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ies[J].Research policy,2007(36):355-366.

[11]LILEEVA A,TREFLER D.Improved access to foreign markets raises plant-level productivity for some plant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0,125(3):1051-1099.

[12]HU ALBERT G Z,JEFFERSON G H,QIAN Jinchang.R&D and technology transfer:firm level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y[J].Review of economies and statistics,2005,87(4):780-786.

[13]FLOR M,OLTRA M J.The influence of firms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on export performance in supplier-dominated industries[J].R&D management,2005,25(3):333-347.

[14]LANGES L F.A conceptual framework if the determinants of export performance:recognizing key variables and shifting contingencies in export marketing[J].Journal of global marketing,2000,13(3):29-51.

[15]COSTANTINI J,MELITZ M.The organization of firms in a global economy[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

[16]余官胜.我国出口贸易和技术创新关系实证研究——基于联立方程组[J].科学学研究,2011,29(2):300-305.

[17]吴佐,张娜娜,王文.政府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工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科技论坛,2013(12):31-37.

[18]孙早,宋炜.企业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4):49-63.

(责任编辑沈蓉)

Innovative Enterprise’s R&D and Export——Experimental Analysis Based on 60 Listed Companies’ Panel Data in China

Liu Wei,Luo Gongli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61,China)

Based on the data of 60 listed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n China,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input and export.We find that enterprises’ R&D investment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export,and the effects on the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the non-innovative enterprises.Meanwhile,the exports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respond more sensitively to the rate of profit,the government R&D investment,enterprise scale and market power,which shows that the innovative enterprises’ R&D activities would produce more positive effects on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novative enterprises;R&D input;Export performanc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新型企业成长要素协同与成长绩效:基于全要素视角”(71540017),国家软科学重大课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问题研究”(2012GXS2D03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创新型企业成长要素协同机理及其实现路径研究”(ZR2014GM012)。

2015-10-26

刘伟(1974-)男,山东莱州人,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业管理、区域经济。

F740

A

猜你喜欢
创新型规模显著性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规模之殇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