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二)

2016-08-26 05:53田丽霞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说话升学入学

○田丽霞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二)

○田丽霞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这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心愿,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降低起点,平稳过渡,减少学生的失乐感

表面看来,学生厌学、弃学行为大多发生在小学四、五年级,初二和高一第二学期以后。其实,厌学、弃学的种子早在入学时就种下了,一直在潜滋暗长。所以,要解决学生厌学弃学的问题,就要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抓起,做到降低起点,平稳过渡,减少失乐感。

从幼儿园到大学各个学段间相互分割,知识跨度大、方法变化多,要求缺乏连续性,衔接过渡不自然,加之很多家长和教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而采取了高起点、大跨步、急行军的做法,导致学生一入学就产生畏难心理,很多本来优秀的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所以,虽然学生热切地盼望着升学,但他们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升学而升级的不是快乐,却是痛苦!

因为上学,再也不能睡到自然醒了,好累啊!

因为上学,再也不能玩游戏看电视了,好烦啊!

因为没写作业,家长、老师轮番批评,好郁闷啊!

因为考试落后,家长、老师都不喜欢我,好受伤啊!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上学了”。所以,在很多学生的心中,校园就是失乐园,学习是个苦差事。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如果上学带给孩子的是这些避之唯恐不及的痛苦,他怎么会爱上学习,让学习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所以,家长和老师要重视起始阶段的工作,做好与前一阶段的衔接与过渡;采取低起点、小台阶、缓步慢行渐入佳境的方法,少指责多鼓励,以降低升学带来的失乐感;引导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认识早起上学比睡到自然醒更有意义,读书学习比看电视玩游戏更有价值,努力学习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享受。果能如此,厌学的孩子也许会少一点,乐学的孩子也许会多一点,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能性就会大一点。

长陪伴,多关注,刷新学生的存在感

还记得孩子蹒跚学步的情景吗?颤巍巍不敢走,家长没有责备他胆小,而是蹲在他前面鼓励他,张开笑脸、伸出双手迎接他,他备受鼓舞,越跌越勇。还记得孩子牙牙学语的情景吗?含含糊糊说不清,家长没有嘲笑他,反而夸奖他,耐心地给他做示范,他备受鼓舞,说个不停。因为“走路”“说话”能引起家长的关注,满足了他的存在感,所以他愿意让走路、说话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其实学习就是一种成长,学知识远比学走路、学说话难度大;而且学生每天都要面对新知识新问题,他们就好像持续攀爬的登山运动员,处在坚持与放弃的临界点,如果老师和家长能够拿出当初教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耐心和热情,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鼓励,他就能振奋起来成功登顶。

看对象,求实效,增加学生的获得感

爱迪生为什么历经千百次失败而不放弃,因为实验带给他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项项发明;袁隆平为什么倾尽一生研究水稻不觉得苦?因为研究带给他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超级水稻。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呢?因为学习没有带给他获得感。

为什么不愿意去上学?因为学不会,去也白去。为什么不注意听讲?因为听不懂,听了也白听。为什么不参加小组讨论?没有见解,说也白说。为什么学困生不做作业?因为不会,做也白做。为什么优等生不做作业?因为作业太简单,做了也没提高……对于以上几个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没有获得感。

要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应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分层制定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得学、学得会,学有所得。二是课堂教学要关注大多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得懂、说得出、记得住,日有所获。三是留作业要因人而异,难易适中,让学生跳摘果实,争取让每个人都能“跳起来”“摘得到”,做到一练一得。

猜你喜欢
学说话升学入学
妞妞学说话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跟庄子学说话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学说话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升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