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李琳海
环湖赛走向世界
本刊记者/李琳海
哈萨克斯坦永远维诺队车手格迪驰·叶午格尼(前)冲过终点举手庆祝
从位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唐蕃古道,从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河西走廊到黄河两岸,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展开一幅壮美的西部风情画。从一无所有办赛到迅速升级为亚洲顶级赛事,历经15年磨砺与坚守,环湖赛走出了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特色体育发展之路。如今,环湖赛再次将目光锁定世界。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差,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少有人相信在这里还可以举办高水平的国际赛事。2002年,青海长期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发展之路陷入困境,青海省委省政府希望利用好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及气候资源办好一项国际体育赛事,环湖赛由此诞生。
在此之前,青海省并没有举办任何大型赛事的经历,更大的困难考验着政府和组委会人员。缺资金:办赛经费捉襟见肘,环湖赛创赛之初,有些工作人员甚至睡在车里;缺经验,采访过首届环湖赛的记者称,当初的赛事组织“真不敢恭维”;缺人气,比起现在的参赛车队规格,当初很多知名自行车队对环湖赛不感兴趣。初生的环湖赛引来的质疑与抱怨远远多于喜悦。
2002年,青海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高学林还是青海省体校校长,当年,他曾带领6名青海本土运动员参加环湖赛。他说,当年的青海选手都是从青海省体校长跑、竞走等耐力项目中临时选拔出来的,带着代表本省参赛的使命,队员们被“推”上漫长的赛道。但后来,很多运动员成为中国知名自行车手。
经历“开门难”,2003年,第二届环湖赛在严重的“非典”疫情下险些流产,困境中,环湖赛组织者只能四处奔走相告,用诚意说服了反对者。那一年,环湖赛最终吸引了来自五大洲的20支车队。
一些长期关注环湖赛的媒体记者犹记前几届赛事的简陋情况:第一届时因为使用的是传统的手掐秒表,好几个赛段运动员同时冲线,裁判只能凭经验估算成绩;一些赛段,记者和一些工作人员只能住在简陋的帐篷或车马店中,记者们连写稿的地方都没有。
困境中,这项大型公路自行车赛事执著前行。
方法总比困难多,接下来的比赛,环湖赛破茧成蝶,不断带来惊喜。
2004年环湖赛升级为2.3级,成为亚洲最重要自行车赛事;2005年,环湖赛升级为洲际顶级赛事,从这年开始,环湖赛筹备管理组织工作更趋国际化;2007年,环湖赛参赛车队由邀请变为车队主动申请,赛事奖金总额超过30万美元;2010年,第九届环湖赛成功实现了开幕式市场化运作;2012年,环湖赛实现了青、甘、宁三省区骑行;2014年,环湖赛奖金总额达到100万美元。
“15年来,大赛组委会为这项高水平赛事信守承诺,每一届都在寻求进步。”国际自行车运动联盟主席布莱恩·库克森在给2016环湖赛组委会发来的贺电中表示,环湖赛是一个赛期长、要求高且意义非凡的公路多日赛。
“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赛事不断发展壮大,归功于赛事组委会、赞助商、地方政府和志愿者们的大量工作。如今环湖赛在亚洲赛程表上是一项重要的赛事,为地区自行车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库克森说。
青海省副省长韩建华说:“15年历程,环湖赛锻造了一种精神。15年,当我们惊讶于环湖赛成长的速度,赛事却告诉我们,环湖赛的收获比赛事本身更为重要。环湖赛填补了青海体育史上没有举办过国际大赛的空白,15年实践告诉我们,发达地区能办的赛事,青海也能办成,发达地区没办过的赛事,高原人民也能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办出水平。”
参赛选手在比赛中骑行
“环湖赛是中国自行车赛事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各级各类的环赛中,环湖赛是最早的,青海抓住了体育的平台,选择了一个好的项目,举办了一项成功的赛事。
王伟说,一系列赛事的举办,对于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职业化进程中,赛事的增加也促进了中国公路自行车项目发展。
“从无到有,中国正式的职业队已有12支,在国际自盟注册的运动员已有120人,尽管大多数依托于省区市和国内公路环赛,但职业化的运作方式正在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当中逐渐建立。”王伟说,如今,环湖赛实现了多省区市联动办赛,并很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说,环湖赛已成为宣传展示中国自行车文化的重要窗口,有利于传播运动健康的生活理念,展现中国西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体育独特的作用。
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张宁说:“每一步蜕变,都见证了环湖赛成长的历程,新活力的注入,也是环湖赛走向成熟的必然。希望我们能不断超越自我,将环湖赛办成百年自行车赛事。”
Round-the-lake Competition Towards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