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唐新能源试验研究院培训中心 胡学敏
风电企业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实践
文 | 大唐新能源试验研究院培训中心 胡学敏
风电产业在我国起步虽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造成了国内风电行业人才的结构性短缺,从事工程管理和前期开发的人员过多,服务于生产一线的人员非常稀缺。当前,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队伍与技术人才是风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随着新能源公司发展模式的转变,必须及时深入了解和提炼风电产业各个环节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才的产业科研能力和设备研究能力。
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将生产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达到新的高度。聘请行业专家、院校的专业教授进行授课,能够充分利用教师资源,通过培训挖掘新能源技术骨干,使其迅速成长,在自身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可以锻炼其培训能力,为回到自己公司开展企业内训培养人才,发挥技术骨干的“传帮带”的作用。同时,积极以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相互合作和技术交流,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培训过程中,必须把人才培养思路从最初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不断向技术型人才培养方向上转变。
以大唐新能源试验研究院培训中心(简称“培训中心”)为例,培训中心拥有一支来自生产一线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资深教授、设备厂家技术工程师及科研院所行业专家组成的171人的“专家型”师资队伍。这些培训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为开展各类风电技能和管理培训班提供了技术支持,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加强与外部培训师合作的同时,培训中心还更加关注内训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对各发电公司的生产一线技术骨干人员针对性培训,使其在完成培训任务同时,还组织进行相关知识的经验交流,更加注重对现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使学员回到现场能够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推动生产人员技能水平的提高。
随着装机容量不断提高、风电场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出质保风电机组越来越多,风电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必须最大程度的贴近现场实际,提高培训质量,满足各生产现场对培训的实际需求。
针对仿真培训系统运行较慢,以及目前风电场现场设备不断的更新和改造,原有仿真系统中的设备与风场实际设备存在出入的情况,为使仿真系统最大程度地接近现场实际,培训中心针对目前运行仿真培训体统,积极开展了升级改造工作。此外,通用风电机组模拟平台的开发更好地适应了新能源公司各个风电场种类繁多的特点,使针对风电机组检修的专项培训更具有通用性。同时,通用风电机组模拟平台的开发也可以作为风电机组技术的研究平台,为新能源公司内部风电机组技术研究、技术改造、提高风电机组发电效率创造了条件。
培训课程设计要以解决现场问题为主线,不断提升生产一线人员技术水平、技能等级,提高生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满足各公司不断发展、装机容量不断扩大对生产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生产人员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可以根据各发电企业的不同培训需求设置个性化培训课程与项目。
培训中心围绕风电行业所涉及的前期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科技研发等领域设置培训项目,根据风电行业的专业划分及培训需求,建设完成了具有7个模块,近200个课件的风电培训课程体系,并编写了相关培训教材,开发设计了具有风电特色的仿真实训课程,涵盖了空气动力学、机械原理、电气一二次等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使得学员在专业课程学习上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培训中心还根据大唐新能源公司所属的风电机组类型,共收集整理了39种机型的完整图纸,并将这些风电机组图纸装订成册,不仅方便学员学习查阅,还为教学和培训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目前培训中心承担了大唐新能源公司生产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培训与考试工作,能够开展新生入职培训班、风电场班组长培训班、风电场场长培训班等生产技术培训班;风电场安全管理、风电场运行管理、风电机组检修维护、技术监控、继电保护、输变电线路及无功补偿、变电技术等风电专项培训班。
建设人才培训体系的核心是与整个产业紧密结合,为行业、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当前,我国风电行业各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越来越注重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结合。作为身在一线的企业,必须积极承担人才培养责任,在分析企业培训体系建设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产业发展机遇,紧紧围绕自身战略目标,加强培训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的建设,为强大产业人才与科研力量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