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冬克
(上海电机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306)
我国三类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
尤冬克
(上海电机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1306)
我国各类高校通识教育冷热不均。研究型大学已从理论研究走向多元实践,但应用与实用型高校还多在起步阶段。通过调查我国现今研究型、应用型与实用型三类高校的通识教育教学,对厘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整体现状,探询三类高校通识教育的共性与差异性,特别是对应用型、实用型高校通识教育观念的提升以及教改实践落地,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研究型;应用型;实用型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8.018
通识教育是一个涉及古今中外具有历史延展性的词汇。肇始西方十六、十七世纪强调的博雅教育、自由教育,中国近代建立现代大学教育制度之后,强调了通才教育,都可见通识教育的端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走向正轨的中国高等教育,在借鉴西方高校经验与国内高教改革诉求的过程中,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理念,重新走进了高教研究视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通识教育以素质教育的名义被解读,进入九十年代后,通识教育作为保有大学理性,反制高教弊端的手段,逐渐从素质教育的胞衣中剥离出来,成为高教理论研究的热词,进而成为了一个固定的研究视域。尽管研究成果愈渐其多,但因研究视角以及对通识教育内涵理解的嬗变,人们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始终莫衷一是。笔者认为,通识教育是指专业教育之外,为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完善知识结构的那部分教育,即在高校,除了专业教育之外的所有教育,实际都是通识教育。
我国有二千多所普通高等学校,现通行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和实用型三类[1]。三类高校生源、培养方向、社会职业期许各有不同,通识教育虽不具有可比性,但归总其共性与差异性,对高校、特别是对应用型、实用型高校通识教育观念的提升以及教改实践落地,是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的(见表1与表2)。
1.实施时间有远近。通识教育在研究型大学从趋热到成为普遍实践,主要在近十多年间。为稳妥起见,一些学校如北京大学、上海大学都曾有小范围的先期试点,而应用型与实用型高校的通识教育,起始时间一般都在最近几年。在大多应用型与实用型高校通识教育起步的这几年间,一些研究型大学已经开始了通识教育的新一轮改革。
2.指导思想有异同。三类高校对通识教育普遍持接受态度,都认为高校办学质量要想提升,通识教育不失为强校战略的重要手段;二是对通识教育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基础教育认识的一致性;三是在通识与专业的衔接上,都认为通识在前、专业在后;四是强调文理专业学科的互补性。
不同的是三类高校对通识教育重视程度有明显差别。研究型大学以创新性、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其通识教育倾向精英教育,目标设定在培养为国家战略、社会文明进程具有担当责任的未来人上。实用型高校倾向培养社会公民与合格职业人。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更多为健全理性,更注重学生知识视野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应用型大学的通识教育则强调通识教育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更注重完善知识结构和加强应用型社会技能的培养。
3.模式有异同。当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实验班(书院)加全校通选课模式,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二是全校选修课模式,如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多数高校采用这一模式。三是通识教育本科学院模式。专门成立本科学院,全员本科生通识教育,学院作为实体,对本科生通识教育提供组织与管理支持,如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四是小学院模式。吸纳优质本科生,开展通识教育,如上海大学的钱伟长学院。以上四种通识教育模式总的说来,主要参考美国的本科教育。调研的各校虽然通识教育采纳的模式有所不同,但把通识教育作为大学当然教育内容,纳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的做法是相同的。而应用型与实用型高校常不嬗变通识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多以校级选修课方式开展通识教育。
表1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现状调查汇总表[2]
4.资源摄取有异同。研究型大学普遍倾向以本校历史与先贤等文化资源为通识教育正名,相继成立本科学院或书院,如北大的元培学院(蔡元培),复旦大学的克卿书院(颜福庆,字克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创立者)、腾飞书院(复旦老校长李登辉,字腾飞)、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等。而应用型与实用型高校常以学校地方性与办学特色为依托,突出通识教育特色,如北京联合大学与顺德职业学院。
研究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常有丰厚的校本资源,应用型与实用型高校,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尤其是师资力量不足,更愿借现代技术与地域之便,开展网络通识教育。虽然具体教学实效有诸多不足,但仍愿意改进,以期为通识教育增设新资源。
表2 我国部分应用与实用型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汇总表[3]
5.组织管理有差别。为了保证通识教育理念在具体通识教学实践中能有效实施,研究型大学都专设有相关的组织保障管理系统。如校通识教育委员会、通识教育专家指导(或工作组)委员会,有的还有实体本科学院或书院,在通识教育整体规划、教学组织、课程与教师遴选、课程质量保障等各方面实行垂直管理。而在应用型和实用型高校则大都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监管,虽然有些学校设有通识教育部门,但整合管理的作用不强。
6.在通识教育的修习时间上,应用型与实用型高校多在1—3年。而研究型大学的学院(书院)通识教育的主体时段都在四年制本科的前2年,非学院制的通识教育在1—4年不等。
7.研究型大学普遍设有通识教育网站或网页,网站(网页)成为学校对内和对外通识教育与教学信息的交流平台。在通识教育范畴下,包括校通识课程、校内或校外的网络通识课程、学校社团、大学文化等内容,都可通过这一平台得以展示与交流。而应用与实用型高校通识教育媒介比较碎片化,常在教务系统与学生相关信息中有零星提到。
通识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基本平台,课程体系是否完善科学,直接勘验着通识教育是否有效与是否有可持续性。为落实通识教育,以上调研的各所高校都曾对校本人才培养方案有过重新调整,有的学校还多次调整。力求通过调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逐步调试、修正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平衡关系,完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结构。调研可见,三类高校的通识教学同样有同有异(见表3与表4)。
1.课程类型有同有异。当今,通识课程类型常归结为四种。一是核心课程型。打破传统的学科限制,强调面向所有本科生,课程具有基础性与共同适应性,对提升所有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分布必修型。把通识教育的内容划定在若干知识领域,旨在完善学生知识系统。三是自由选修型。学生选修通识课程时,无硬性选课条件,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通识课程。四是名著课程型。教学内容全部选取古代经典名著,开课旨在弘扬人类理性,锻炼思辨力,陶冶情操与品格[4]。但我国三类高校的通识课程,不管是研究型、应用型还是实用型高校,实际都偏重于整合知识结构,各类型高校的通识课程实际都是多种课程类型的交合体。不同的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等研究型普遍设有校本核心通识课程,作为实施通识教育的主体平台,以此强调本科教育宽基础、重学养的通识教育观,在此基础上规范通
表3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教学情况调查汇总表[2]
表4 我国部分应用与实用型高校通识课程教学情况调查汇总表[3]
识选修课程,多鼓励跨学科选修,而且把它作为学生毕业获取学位的一项门槛制度。应用型高校,其本科教育本就是学校中心、重心所在,对通识课程或称“通识”“选修”,或冠以“素质拓展”,实际课程性质都是通识教育。整合学校现有各学科专业资源的基础上开设选修课,是这些学校的通常做法,如北京联合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教学模块有异同。研究型高校多根据专业学科与知识领域的关联度、互补性结构教学模块,更注重知识领域的统整性与本科生学术力培养之间的逻辑关系,重视学生判断和思维品质的提升。理工见长的更重自然、理工的通识,如上海交大;文科见长的更重人文,如中山大学、复旦学院的经典名著课程。而应用型大学多采用人文、社会、自然的大类通识模块划分方法,与技术性、职业技能性课程相加,模块虽然简单明了,但缺少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深入研究,少有对学生思维水平提升的关注,这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3.教学条件有异同。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涉及学校硬件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成本投入,直接影响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研究型高校更多借鉴了西方通识教育的经验,实行了通识教学方法的较大改革。诸如小班制教学、导师制、助教制等,注重讨论课及其深度的延展,注重教师与学生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许多学校还利用学生培养层次的梯度差,充实本科通识课师资与组织力量等。而实用型高校的通识课程,则多是在通识教育名义下,对公共基础课与选修课的称谓置换,用旧瓶装新酒,实际还是传统教学,并未实现正真意义的通识教育改革。应用型高校对通识教育虽有所强调,实际动作甚微,多在增加通识课程门数,鲜有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重新统筹。由于硬件、软件的不足,如资金投入,师资等资源不足,更愿借地利、网络之便,实现通识教育资源互补、互助。网络与学校文化虽成为通识教育的现代承载方式,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是应用型与实用型高校主要的、普遍的教学方法。
4.学分要求有高低。以上各研究型大学通识理论课的学分绝大部分为12分,工科学校与有名家助力、有通识传统的大学,更重人文通识,如上海交大21学分,上海大学36学分。而像北京联合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应用型大学,学分则在8—12分之间。实用型高校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4学分。被研究者称为“顺德模式”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虽然课程形式、教学模块与应用型大学相比差别不大,但在“适度性”与“办学特色”中强调通专结合,通识教育的渠道定在“堤内缺少堤外补”,注重在“生活中体验、环境中熏陶”来开展通识教育,实际上只是弱化通识教育的一种遁词。
以上调查可见,越是研究型重点大学,对通识教育越具有主动性,更有执行力;越是倾向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的高校,离通识教育渐行渐远;处于中间状态的应用型大学则多有矛盾心态。一是认为通识教育应是研究型大学考虑的事,多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为主的应用型大学,虽不至于把“够用”作为目标,但能“应用”即好,不需“通用”。二是认为通识教育是务虚教育。用务虚教育挤占专业教育,感觉得不偿失。三是对实施通识教育资源等有压力,种种微词根本上还是对通识教育价值存有疑虑。
历史上所有被传承与发展的思想,都是我们再认识的结果。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会使我们对通识教育有一个系统的理性认知。
1.通识教育是大学育人观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大学理念,但这一理念不是大学教育中本科教育的全部。通识与专业,少了任何一方都有结构性缺欠。专业教育强调专门化与职业性,通识教育重在基础与普适性;专业教育训练学生的精专和技能,通识教育强调人的主体价值性;前者为培养工作能人,后者要培养“全人”。否定人具有未完成性,遮蔽通识教育价值,或异化专业教育理性都不是完全的大学理性。如果没有对这一理念的坚持与认同,认为通识教育可有可无或矫枉过正,不可能有科学、有实效的通识教育。只有树立“专识”与“通识”两元人才培养观,坚持显性的专业教育要守正,隐性的通识教育要发展,通专结合,才是通识教育之道。
2.这一“全人”育人观要通过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平台才能得以展现。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大学培养方案的实施平台。一段时间以来,研究者概括我国现行的通识教育模式如下。一是对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进行归类,分为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模式。二是试图总结我国当今高校通识教育模式,把三类高校的通识教育概括为北大、复旦与顺德职业学院或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三种模式。研究型大学已从理论研究走向多元实践,但应用与实用型高校还多在起步阶段。在创建与实践通识教育模式的教改中,存在着前者(研究型大学)冲锋,后者(实用型高校)小步跟进,中间(应用型高校)左顾右盼的局面。应用型高校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借鉴上下两类型高校通识教育经验,探索属于自己的通识教育模式,取其所长,补己所短,各美其美,各创其美,这是时下应用型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最应考虑的实际问题。
3.保证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现是一项系统的教改工程。通识教育理念的实现,涉及校本文化传统、人才培养实践的各方面,诸如培养方案体系的统筹、课程模式的建构、师资的遴选与培训以及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也涉及教育教学行政组织、教务管理等各种力量和要素的变动重组,而这其中对通识教育理念的笃定、师资力量与教学方法的革新才是关键。
调研可见,一个学校能开出多少选修课,是评价一所大学实力、校园文化底蕴的标志。通识课程形式、门数越多越好,但对通识教育来说,重要的在秉承通识理念下的课程质量。虽多是必须,但忌多而烂,为多而多,求其无限多,不是真正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不是降低了要求的专业概论课,包括但不仅仅是实用技能训练、常识集锦、专业补充与休闲娱乐的课程。通识课程体系虽有多种建构,但唯有适当、周延、有实效,才是好的通识课程。
4.通识教育作为一系统工程具有未完成性。通识教育应是历史范畴,具有多维度、多阶段特征,是自上而下在实践中循序渐进、与时俱进、不断增益、不断完善的教改过程。当今,我国研究型大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通识教育已经面临新一轮改革,甚至是换血。如2016年,复旦大学已经开始重新整合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模块,组织通识课程教研室时,师资也打破了学科与专业壁垒,通识教学从过去重知识的宽度,转为现在重方法论和能力,进一步深化了通识教育目标[5]。再者,通识教育不能用短期效应衡量其价值,它不是高校即时应景的“秀”,一蹴而就、急功近利,都搞不好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中国高教改革的趋势之一。回眸过去,欧洲为世界中心的时候,有了通识教育的基因。美国成为世界中心的时候,通识教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普遍共识。21世纪中国崛起,随着东西方教育交互融合,国家文化自强、自省能力与社会与个人富裕程度的提高,通识教育会成为普遍的教育共识。
[1] 潘懋元.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7.
[2] 资料来源:2014年10月以下各高校官网
北京大学教务部http:∥dean.pku.edu.cn/notice/content.php?mc=61312&id=1412759821.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http:∥yuanpei.pku.edu.cn/category.php?cid=1&scid=7.
复旦学院(本科生院)http:∥www.fdcollege.fudan.edu.cn/2961/list.htm.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http:∥ge.jwc.sjtu.edu.cn/web/sjtu/GESJTU/198261-1980000002211.htm.
武汉大学教务部http:∥dean.whu.edu.cn/newroot/shownews.asp?newsid=376.
中山大学通识教育部http:∥ge.sysu.edu.cn/introduction/index.htm.
上海大学通识教育网http:∥www.jwc.shu.edu.cn/Default.aspx?tabid=26992
[3] 资料来源:2014年10月以下各高校官网
北京联合大学http:∥cc.sspu.edu.cn/G2S/ShowSystem/Content.aspx?ID=2000002.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务处http:∥jwc.sspu.cn/structure/jxwj.htm.
顺德学院http:∥www.sdpt.com.cn/search.jsp?wbtreeid=1001.
[4] 李曼丽.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1):45.
[5] 搜狐教育.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大换血[EB/OL].(2016-03-15)[2016-04-09]. http:∥learning.sohu.com/20160315/n440558727.shtml.
A Surve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Three Kind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YOU Dongke
(MarxismSchoolofShanghaiDianjiUniversity,Shanghai201306,China)
In 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t emphasis differently on general education.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 have developed from focusing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to stressing on practice of great variety, but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practicality-oriented universities are still staying in the initial stage. This paper made surveys about the general education in those three kinds of universities, intending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quiring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ose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general education, with an aim of shedding light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all kind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eneral education;research-oriented;application-oriented;practicality-oriented
2016-04-21
尤冬克(1961-),女,黑龙江呼兰人,上海电机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大学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G64
A
1008-6285(2016)08-00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