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
咏叹调《父亲的哀伤》的音乐结构及演唱分析
·张磊
《父亲的哀伤》是威尔第歌剧《西蒙·博卡内格拉》中的男低音咏叹调,其旋律写作、调性和声、伴奏织体等无不透露出威尔第歌剧的创作特征,在剖析音乐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角色塑造、情感表现等方面的深入探究,旨在使演唱者在全面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完美的进行二度创作,准确的塑造角色形象,传达作品的主旨。
威尔第;《父亲的哀伤》;咏叹调;音乐结构;演唱分析
《西蒙·博卡内格拉》是威尔第43岁时完成的第20部歌剧,此剧的原作是西班牙剧作家古第烈斯 (A.G.Gutierrez)于1843年发表的同名戏剧,歌剧脚本由皮亚韦(Francesco Maria Piave)与博伊托(Arrigo Boito)合作编写,于1857年3月12日在威尼斯剧院首次公演。
《西蒙·博卡内格拉》剧情梗概:西蒙和贵族菲耶斯科的女儿玛丽亚秘密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女儿,玛丽亚的父亲雅各布·菲耶斯科获悉后,一气之下就把女儿幽禁在宫殿内。在第二天的竞选中西蒙如愿获胜,他满心欢喜的跪地请求菲耶斯科同意他和玛丽亚的婚事,而菲耶斯科却冰冷的说道,只要他交出和玛丽亚所生的孩子,就宽恕他们的罪过,但这一要求是西蒙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因为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寄养在一个和蔼的老婆婆家,后来老人病故,小女儿就下落不明了。25年后,作为格利玛蒂家继女的小玛丽亚已经更名为阿梅利亚,而她的监护人安德里亚正是易名后的菲耶斯科,但他并不知道阿梅利亚就是自己的外孙女。此时的阿梅利亚正与西蒙的政敌年轻贵族贾布利耶里·阿德雷诺热恋。西蒙想说服她嫁给自己最器重的朝臣保罗,在交谈中阿梅利亚道出了自己的身世,西蒙意识到这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怀恨在心的保罗绑架了阿梅利亚,不明真相的阿德雷诺以为西蒙是此事的幕后主使,于是伙同菲耶斯科率领民众征讨西蒙,在二人剑拔弩张之时,被阿梅利亚制止,阿德雷诺和菲耶斯科被暂时收监。疯狂的保罗在西蒙的水中下毒,并谎称阿梅利亚已经沦为西蒙的纵欲对象,用以激怒阿德雷诺,勃然大怒的他决定趁西蒙中毒昏迷之际将其刺杀。千钧一发之际阿梅利亚及时赶到并告知爱人自己和西蒙的父女关系,阿德雷诺懊悔不已。保罗即将被处死,临刑前他告诉被特赦的菲耶斯科自己就是绑架阿梅利亚的主谋,而西蒙则会毒发身亡。弥留之际的西蒙与菲耶斯科冰释前嫌,菲耶斯科与恢复本名的玛丽亚祖孙相认,西蒙祝福玛丽亚和阿德雷诺,同时向元老院宣布总督的继承人是阿德雷诺,而后便撒手人寰。
菲耶斯科的咏叹调《父亲的哀伤》出自歌剧的序幕,西蒙和贵族雅各布·菲耶斯科的女儿玛丽亚私自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女儿,作为玛丽亚父亲的菲耶斯科一气之下就把女儿幽禁在宫殿内,可怜的玛丽亚心力憔悴、郁郁而终,菲耶斯科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而后他发疯般冲出了宫殿,唱出了这首悲愤交加的咏叹调。
分析后可以看出这首咏叹调是单二部的曲式结构:
结构宣叙调 A B 尾声二级结构 a+a1+b+b1+连接 c+c1+d+d1小节 1-31调性A;b #f #F #F 32-33;34-35;36-37;38-39;40-43;44-45;46-47;48-51;52-56;57-63
乐曲以A大调、3/4拍、稍慢的行板速度开始,用一连串强弱对比鲜明的不稳定和弦,渲染出一种阴郁、悲伤、压抑的气氛,在宣叙调进入时突然转为b小调、4/4拍,说明主人公此时情绪的复杂多变、内心的躁乱不安。几分钟之前,菲耶斯科眼睁睁地看着女儿玛丽亚死在自己怀中,作为父亲他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曾经温暖幸福的家此刻变成了女儿的坟墓,他踉踉跄跄的奔出宫殿,痛苦的呼号着:“向你致以最后的告别,豪华的住所,我的天使的冰冷墓穴!我不能将你保护!”深深的自责充斥着菲耶斯科的内心,一位年迈的老父亲失去了至亲的人,那份凄楚与孤苦真是无以言表。突然他意识到导致悲剧发生的罪魁祸首是西蒙,“噢,该死的家伙!你勾引我的女儿!”在菲耶斯科的心里,西蒙与杀人犯是划等号的,对西蒙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恨已然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内心极度悲伤与愤怒的菲耶斯科甚至迁怒于神明,“而你,仁慈的圣母,能不因为她失去贞洁感到痛苦吗?”一连串的音程级进,情绪也再次发生强烈的变化,菲耶斯科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怎么能责怪忠实信奉着的神明呢?“啊!我胡说了些什么啊,请您宽恕!”乐句中快板到广板的两次速度变化也很好的映衬了这一情绪。这段宣叙调表现了菲耶斯科错综交织着的复杂情感,对女儿无限的怜爱,对仇人无比的憎恨,深深的自责,对现实的无奈,从而把一个真实立体的父亲形象准确的描绘了出来。
咏叹调以#f小调、3/4拍、稍慢的行板速度开始,A乐段用平稳的旋律倾诉人物多变的心境,“忧郁父亲的那颗心已经支离破碎,只剩下悲伤的灵魂承受着丑事和痛苦的折磨”。菲耶斯科作为热那亚的贵族,拥有着无尚的荣耀和权利,而自己的女儿却未婚先孕,这使得他颜面无存,此时的他一方面为失去亲人悲伤不已,一方面为自己尊严扫地痛苦万分,伴奏部分简单的和弦延长铺垫也是为了增加旋律部分的陈述语气。4小节的段内连接为调性和情绪上的转换做了很好的准备,B乐段转为A乐段的平行大调——#F大调,这也符合威尔第一贯的写作手法,如歌的旋律说明菲耶斯科已然平静了许多,他觉得自己的痛苦挣扎和女儿的郁郁而终相比真是不算什么了,于是他虔诚的唱到“愿上天行行好,把花冠赐予殉教者,让她回到天使们的光辉中去,玛丽亚,请为我祈祷!”此时,父女间的亲情已经上升至所有情感之上,一个孤独无助的老父亲形象跃然纸上。这一乐段的旋律和情绪触动了人们最敏感、最柔软的那根心弦,人物会因亲情这一共同的基点与观众产生共鸣。
尾声是B乐段情绪的延伸,菲耶斯科渴望神明听到他的祈求,于是一遍一遍的唱到“让她回到天使们的光辉中去,玛丽亚,请为我祈祷!玛丽亚,请为我祈祷!请为我祈祷……”,结束的这个乐句更是成为了男低音咏叹调中的精彩一笔。
咏叹调在演唱方面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从宣叙调一开始就要把悲伤、痛苦、精神恍惚的父亲形象准确的传达出来,情绪上要饱满,进入角色要迅速;首句的演唱要弱起,先有气,后有声,这样符合人们在悲伤时呼吸急促的生理反应;“Nè a proteggerlo valsi”一句要唱得深情而内在,把作为父亲为没有保护好女儿而深深自责的心情表达出来;“Oh maledetto Oh vile seduttore”一句要唱得气愤而激动,菲耶斯科认为害死女儿的元凶就是西蒙,此时憎恨已经凌驾于所有情感之上了,情绪失控的菲耶斯科开始指责神明:“E tu Vergin,soffristi rapita a lei la virginal corona”;紧接着的“Ah!che dissi deliro!”要唱得恐慌而紧张,后悔自己胡言乱语般的迁怒于神明;广板速度的乐句“ah!mi perdona!”正是一种赎罪式的忏悔,速度要慢,气息要平稳,特别是e到A这两个句尾音要让腔体充分震动,以体现男低音宽广、厚重的音色特质;咏叹调的前四句是倾诉的感觉,所以声音要在呼吸的支持下均匀的流淌出来,不要使用多余的力量,以免造成“葫芦型”的声音状态;转调后乐句的旋律感明显增强, 故而要唱得连贯、绵长,情绪上也回归到人类最本真的情感——亲情上面,老父亲真诚的祈祷天使的光辉能够眷顾不幸的女儿,一遍遍的诉说,一遍遍的祈求,感情也不停的推进、叠加;末乐句到达了情绪的宣泄点,在几乎没有伴奏衬托的情况下,把大跨度下行级进的结束句缓慢、沉稳的演唱出来,最后的#F低音之前要放一下喉头,以保证这一最低音的充分振动。
以上是在剖析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对该咏叹调进行的角色塑造、情感表现等方面的深入探究,旨在使演唱者在全面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完美的进行二度创作,准确的塑造角色形象,传达作品的主旨。
[1]刘时雨.歌剧殿堂的设计师——威尔第[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8.
[2]吕昕.古典巨匠——威尔第[M].北京:西苑出版社,1999.
[3]许钟美.剧场的魔术师——罗西尼/威尔第[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赵小平.威尔第[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0.
[5]麦克.威尔第[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张磊,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