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6-08-23 06:56冯炽南
考试周刊 2016年57期
关键词:培养兴趣写作能力

冯炽南

摘 要: 写作,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苦差事。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要写作文就头疼,咬着笔头望着天花板半天写不出一句话。然而,对一些人来说,写作是一件乐事,他们拿起笔就江水出闸,滔滔不绝。本文就怎样提供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写作能力 培养兴趣 累积素材 及时批改 提供平台

怎样使学生由“怕写作”到“喜欢写作”,由“苦差事”变为“乐事”呢?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由读到写,培养兴趣

写作文犹如建房子,建房子要有建筑材料才能建成,写作文同样要有写作材料才能写出来。那么,怎样获得写作材料呢?最直接的方法,是读书。多读书,熟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我要求学生除了读熟课本文章外,还要读课外书,包括看报纸杂志等。遇到有哲理的句段(名句),就用本子抄下来,读熟。读了某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的,就写下来,两三句也好。有些学生开始时觉得读书就是读书,没有什么感想可写的。我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就特别给予指导,例如教《羚羊木雕》一文引导学生:“文章写‘我把父母给的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友万芳,后来逼于父母的压力又向万芳讨回,心里觉得很不光彩。你们觉得这件事应该怪谁?”学生就七嘴八舌,有的说怪父母重财轻义,有的说怪“我”自己事前没有同父母商量。我叫他们用笔写下来。我接着问:“大家应该从‘我身上吸取什么教训?”“凡事应该同父母商量然后做出决定,这样就可以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学生响亮地回答。我又叫他们用笔写下来,然后说,这就是你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想,也就是你读了这篇文章之后领悟到的知识,随着你读书数量的增加,你领悟到的知识就会越多。《济南的冬天》一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情”这一特点,描述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醉人的冬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它是学生写作的优秀范文。为了让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在教学时,我设计:①在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听录音机读课文,边听边想象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并体会读者是如何读出对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的。②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内交流: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山还是水,为什么?③按学生最喜欢的划分两组:各成员先在小组内有感情朗读课文中有关本组成员所最喜欢的内容,并评出本组的“朗读大王”;再进行背诵比赛,并评出“速背大王”。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兴趣和调动积极性,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片段,并迅速在脑海中记下最喜欢的课文片段,从而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一点素材。接着我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同学们,济南冬天的山和水都是非常美丽的,希望大家能把课文中描写济南冬天山和水的优美语句记在你的大脑之中。另外,我们家乡冬天的景色是非常美丽的,谁能描述一下我们家乡冬天的美景?学生积极发言,绘声绘色地描述所见到的家乡冬天的美丽景色。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地给予表扬;对稍差的学生,引导其他学生针对其描述提出修改意见。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下自己所感受到的家乡冬天的美丽景色,下一节课交流,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

二、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是反映生活的,所以作文离不开生活。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同时还指出:“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其他学科中的观察、参观、操作、实践等活动,有的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因此,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他们亲身经历一些事情,又是一种获得写作材料的好办法。平时我要求学生“处处留心”,留心身边的人、物、事,用我们智慧的双眼去观察生活的美,发现生活的美。一有所得,就记录下来,这就是写作素材。在教学实践中,我会根据各单元课文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有所侧重地体现生活。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本单元的作文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知识,领略桥文化,提高语言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写作能力。于是,我便带学生走出教室,去看、去体会。观察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大桥,近代的石拱桥(有单拱的和多拱的),还有原始的,架在溪涧上面的木桥。指导学生注意各种桥的特点,它们所架设的地理位置,体会桥的变迁,让学生带上本子,记录下来。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有了充实的生活,丰富的活动内容,还要学会积累。

首先,我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多动笔,摘抄一些语句或精彩片段,积累词语;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现象,抓住细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动脑筋思考,写成日记。经常练笔写日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积累作文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其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感悟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指导写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段,积累课内外、国内外的优美诗文,积累文学文化知识等,并且经常在班上交流,不定期地对学生积累的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积累、掌握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地阅读、摘记、背诵,学生的语感就会有明显提高,而且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也会大大增强,学生不但有“料”写,而且写得顺畅,写得精彩。

三、及时批改,提高水平

初中生,在写作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语言上、结构上、认识上和思想上等方面的缺点和不足,而作文批改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怎样批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经验。

1.及时收改

每次布置作文,我都要及时收上来,有时当堂,最多隔天。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速度,又可以避免学生出现慵懒的思想。收上来后,及时批阅。但面对大量的文章,怎么批阅?我几乎年年都教两个班的语文,有100多个学生,每次都有100多篇作文,如果每篇都精批细改,必然会耗费老师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影响教师钻研教材和其他工作,学生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于是我采取“全收全看,重点讲评”的方法。“全收全看”,意在督促,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作文收上来,粗略地看一次,打分,写上简要的评语,把有代表性的、突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发回去。

2.及时评讲

评讲是学生作文能力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只有多评讲,学生才会尽可能多地接受反馈,对自己的作文及时“扬长补短”;只有多评讲,多鼓励,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因为老师对全班所有学生的作文情况都已经记录在案,评讲时自然会对那些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那些好的文章进行朗读。存在的问题也要拿出来“剖析”。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有被重视(关心、肯定)的渴望,所以不但要表扬好学生,更要肯定中下学生的进步。越是作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的表扬越要真心实意、大张旗鼓。一名学生在一学期中至少有一次被肯定的机会,使他感到他在教师、同学心目中是有分量的。比如,有个别确实基础很差的学生,上次作文才写了三行字,这一次写了五行,就字数来说,已经多了两行,这就是进步,我就表扬他。

四、提供平台,任其发挥

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何尝不是如此呢?他(她)辛辛苦苦写了一篇好文章,能够得到老师在班上的表扬,心里就高兴,如果在全校表扬,心里更高兴,写作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因此,我于1995年9月就在学校创办一个“星光文学社”,(因为我是学校语文科的科组长,学校的语文教研工作由我主导),定期收集各班优秀的文章,在学校的橱窗展出。后来我在各班挑选一到两个作文基础好的学生,给予指导,安排任务,就让他们经营。至于优秀文章的评选,交由学生把握。依托校园文学社,组织学生自由创作,为学生提供发表作品的舞台,客观上对学生的写作起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为了把这种激励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我经常把一些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我们地市的报纸《云浮日报》、《云浮教育报》等发表,也鼓励学生向报社投稿。1997年,我教的初二(2)班学生吴小梅,她描写父亲的一篇文章《父爱》在《云浮教育报》上发表。她拿着报社寄给她的“样报”向我走来的时候,那种高兴的心情难以形容。这事在班上产生震动,随即掀起写作热、投稿热。之后,其他学生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起来,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猜你喜欢
培养兴趣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三写”结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