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洁
摘 要: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强调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和教学改革努力目标和方向应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传统教育教学过程向现代教育教学过程的转变,其中最主要问题是教师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角色的定位及对其整体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 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过程 新型教师
一、对“现代教学过程”本质及内涵探析
本文对现代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定义,主要是建立在以下三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过程本质问题的研究形成的一些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认识;根据逻辑学的要求,对某一概念的定义必须满足数加种类的公式。
(一)“教学过程”本质探究。
一般而言,人们对一事物本质的认识都会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及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的复杂性。目前为止,对教学过程本质这一问题虽已经过很长时间的讨论,但仍没能达成共识。由于教学过程问题认识的复杂性,延续到对现代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必然延续对上面问题的研究讨论中的问题。对于现代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现代各家各派虽都从不同方面触到了其中一些内容,但都不是全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到目前为止所有这方面理论对教学过程的认识都是特殊的,但都不是教学过程的唯一本质,而且对于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都是片面的、不全面的。目前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比较公认的主要有两点:教学过程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
(二)“现代教学过程”内涵厘定。
首先“现代教学过程”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它是为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社会实践发展而提出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传统教学过程或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完成教师“教”的任务,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主体需要和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这种程式化的教学过程不利于教师能力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对现代教学过程可以形成的比较客观公认的内涵为: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实施过程,即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即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二、重塑教师能力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改革并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教师发挥好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的角色。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都把教育摆在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整个世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以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本国社会现实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我国当然也不例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大小小的教育教学改革可谓进行了不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和实践来看,成效不是很大。走进我国现代许多课堂,主要教学方式是:教师的主要角色和职能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展示自己知识的平台,学生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学生主体性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或处于被忽略的现实状态。因此,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的最主要能力并不是教师拥有多少知识,有多么好的教学方法,而是具有如何充当好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的角色的能力。
(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适应这种发展,新型教师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1.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得信息渠道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高深的专业素养而且通晓其他学科乃至各个方面的科学知识。2.现代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能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展开学习的环境。3.要树立现代教师意识:现代新型教师应通过以“导”为主的教学理念,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选择适当的语言,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持久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对自己能力的欲求,不断增强学习信心,不断超越自我。
三、现代新型教师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
我国进一步教育体制改革,最关键是关注教育体制改革的实现机制。回顾我国以往教育体制改革,往往是对应该如何做的理想探讨比较多,但对实现这些理想的约束条件研究较少,结果就出现了非常有意义的教育理想目标无法落实的问题。因此,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进行,不仅要有价值追求,还要更多地关注实现价值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条件。尤其要考虑到教师作为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能真正调动他们改革的愿望和热情。
(二)对教师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即结合科学的管理理念,结合自己学校的各项实际情况,激励与人性化管理制度相结合,使教师有自觉的责任心。学校应对教师进行民主化管理,适当赋权于教师,让教师参与学校事务决策,真正有参与教育各项改革的愿望;管理者应了解广大教师的真实情况,掌握他们的差异和特点,摸清他们的真实需要;应对教师正确引导和鼓励,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目标观和新型的师生观,对于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
参考文献:
[1]林润之.课堂研究的三种主要取向:来自学校过程的考察.人大复印材料,2008(10).
[2]申继亮.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6(5).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7).
[4]戴·冯塔纳,著.王新超,译.教师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