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意外的收获

2016-08-23 11:00陈新涛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乘法解决问题方法

陈新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47-02

一、案例描述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三册p23第12题时,课堂生成了一个小插曲,正因这个小插曲,让我对解决问题的教学有了一点思考。首先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利用1~6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并且在具体情景中巩固1~6的乘法口诀。教参中对第12题是这样要求的:先要分别求出小兰家和小芳家各载了多少棵树,然后再比较哪家栽的树多,多几棵。在练习后,还要对求小兰家栽树的棵数与求小芳家栽树棵数的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在什么情况下只能用加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含义。

但是与教材配套的课件中呈现了两种解法:①6×2=12(棵)6+4=10(棵)12>10、12-10=2(棵)②6-4=2(棵)。第二种方法与教参p53上的分析有联系,即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直接作出判断。思考后,我决定按照教参上的要求,实行了以下的引导教学:

出示问题:哪家栽的桃树多?多几棵?

师:扁豆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要解决扁豆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怎么办?

生:分别求出小兰家种的桃树和小芳家种的桃树的棵数。

师:说得多好啊!你会求这两家种的桃数的棵数吗?

学生列式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算式,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一个用乘法计算,一个用加法计算。

师:扁豆老师的第二个问题“多几棵”又该怎么解决呢?

生:12-10=2(棵)

师:小朋友真聪明。

教师边讲边演示课件上的第一种方法,突然有一个学生没等我批准就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个题目不需要这么麻烦。只要用6-4=2(棵)就行了。你看啊,(边说边用手比画)小兰和小芳家都种了两行桃数,而且第一行都是6棵,所以我们比较时不需要考虑第一行,只要看第二行就行了。小兰家第二行有6棵,小芳家只有4棵,当然小兰家的多喽!然后用6-4=2(棵)就可以求出多几棵了。”这个同学的一番话着实让我没有想到,刚打算表扬这位同学的时候,又一位同学站起来了,说:“老师,早知道你直接讲这种方法不就行了吗?还浪费了这么长时间”、“是啊,第一种方法讲得累死了。”……天哪,是我浪费了时间?

二、案例分析

教师最终进入尴尬的情境,为什么会这样?教师的意图是对的啊,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而且还将用乘法和加法解决的题目进行对比,达到了双重效果,多好啊?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在备课时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认为学生多半是从正常的逻辑思维思考问题;其次,我没有搞清楚教材本身安排这道题的目的,到底是让学生形成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培养学生运用简便的方法解题的能力;第三,我的引导局限了学生的思考。假如我事先不引导学生先求出两家各种多少棵,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问题就不会产生了;这些不足都导致了这个小插曲的产生,不过从这个插曲中可以看出:学生有着急切地寻找捷径方法解决问题的需要。从数学这门学科的角度来讲,这不正是我们迫切要培养的能力吗?作为数学教师,我们经常告诉学生解决问题时审题要清楚,看看题目要求什么,然后根据问题寻找已知条件,目的就是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仔细分析一下我们要解决的这道题“哪家栽的桃数多?多几棵?”,只要学生能够回答哪家栽得多,多几棵就行了,并没有硬性规定求出小兰和小芳家各种的棵树。倘若有更简单的方法为何不引导学生去探索呢?

回顾我对这个环节的处理过程,发觉自己过多的注重从这个问题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如计算的能力,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似乎越多越好。这正忽略了问题的本身,反而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数学是一门要求简洁的学科,目的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找寻最简单最捷径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安排虽然使课堂饱满了,知识点拓展了,但却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的复杂化了,就像是一锅大杂烩,看似丰富,实际却没有多少营养。这也是导致学生不明白教师为什么那么辛苦的讲解“绕路”方法的重要原因。

为此,还得感谢这个“小插曲”,它给了我对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灵感,同时也明白了提倡“方法多样化”的同时,也要对方法进行“优化”。否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对生成性课堂的几点相关思考

1.关于教师角色的思考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建立一个民主化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地位的平等,知道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建立民主化、协商化的教学意识,只有这样,学生们才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依赖教材上的东西,这更要求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学生们思考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散。

2.关于教学目标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单一或唯一的,而应该是丰富的、多元的。学生不是储存知识数据的“硬盘”,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思考方式,在课堂中他们应该享有展现自我,提出质疑的权利,课堂不仅仅是他们吸取知识的地方,更应该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更好的获取知识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起有效的时间,不能把所有时间都自己用来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合理安排时间,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提出问题的时间,因此,在保证教学能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进而完成拓展教学的目标。

通过上述的案例说明只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猜你喜欢
乘法解决问题方法
算乘法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