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塑造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2016-08-23 11:00穆晓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素养语文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52-02

2016年全国卷高考的语文作文聚焦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这样的表述对于引导学生和社会重视母语的学习,重视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语文在未来高考中的权重可能会越来越高,通过高考作文题的方式来引导大家重视语文、重视语文素养的提升,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学习习惯等的有机整合;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汉字音形义、基本的语法和修辞、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掌握60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要有高尚情操和文化品位;要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有很好语文素养的人一定有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能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那么如何塑造和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于漪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 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语文除了让学生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要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是成就一切事业之基础。

二、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挖掘好课本里蕴含的知识乐趣和文化,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做学生热爱语文的助燃剂。

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机械操练的学习方式,淡化语言知识教学要求,避免烦琐分析和形式主义。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树立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

比如,阅读教学要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根据不同文体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经典美文要重点剖析,对于文章中蕴含的典故、文化现象进行多角度解读,并适时的融入人文情怀和科学态度,感悟语言美、思想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应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美文诵读、诗歌朗诵、辩论会等,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对语文课产兴趣,对课上的精髓深刻领悟,课下也一定能广泛阅读,语文素养自然提升,文章何愁写不好,成绩何愁不提高。

三、读万卷书,识记背诵,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没有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首先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学生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阅读时可以做旁批,写心得与鉴赏笔记。开始时可能无话可说,只要坚持做,慢慢地就会从旁批一个词,到句,到一段话,逐步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认识。语文成绩也会在点滴积累中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它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个人觉得初高中语文教材应该再多增加一些古典美诗文,那些浓缩的精华加之语文教师的适度讲解,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四、行万里路,在有限的条件下饱览大好河山,从美丽大自然和名胜古迹、文化圣地中汲取精华。

国外有句谚语:如果你行走三天,你三年都有说不完的话。时下,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家的旅游热情也随之高涨。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语文学习机会。

中学生要合理安排假期,有条件就和父母亲人出外游学观光,到有文化含量的景点胜地实地参学,如山东曲府孔庙、泰山、长城、西安古城等。去之前搜集相关资料,到达景点尽量请导游讲解,以增加对文化内涵的领悟。古人有多少美文、美句就是在游览中迸发而出,每一次外出就是一次浪漫的游学,多么美好!

与此同时,同学们可以多拍照片,并不是证明你去过哪里,而是抓住那些打动人的精彩瞬间,中学生多数都有微博、微信或空间,把旅行的点滴配上动人的文字“发”出去,把简单的分享转化为有意义的语文学习,让自己的“圈子”有品位、有态度。或者对于旅游地点意犹未尽,还可以阅读相关书籍,我相信你的体味一定是非凡的。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语文素养就是人文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学时代的“精神底子”能放飞学生一个明天的梦想,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语文学习变得轻松、快乐,做一个有灵性和个性的人。

作者简介:

穆晓敏,女,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文学学士,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中学。参加工作14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所带班级班风纯正、学风优良。曾荣获“优秀班主任”“地级教学能手”“优秀阅卷教师”“三育人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论文《浅谈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获得绥化中小学电化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转化的研究》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猜你喜欢
素养语文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