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工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2016-08-23 10:51卓勇良
浙江经济 2016年16期
关键词:大国强国进口

从“加工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浙江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

进口替代、产业链价值链整合、夯实基础,是走向“制造强国”的着力点

制造业是大国发展的基石。浙江一些县市经济当然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但总的应以制造业为主体。虽然制造业占这些县市的经济比重或将持续有所下降,但其重要性却是上升的。就拿淳安旅游来说,由于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千岛湖湖区收入占淳安县旅游收入比重将逐渐有所下降,但湖区金字招牌的重要性将持续上升。与千岛湖湖区重要性上升道理一样,如果没有制造业支撑,何来一些县市服务业的发展。

然而,当前制造业在一些品质要求较高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方面,实际主要是加工组装。令人引以为傲的“制造大国”或“制造大省”,一定程度是一种误读。说一句不爱听的话,“中国制造”实际相当程度上是“中国加工组装”。我们长期生产不了高精度高效率的成套加工机械,生产不了多半的高档工作母机,生产不了相当部分设备的核心部件或器件,生产不了相当部分高端材料。

国内越是先进的企业,进口工艺装备比重越高。一次调研一家印制电路板企业,是当地佼佼者。然而,老总说自己的工艺技术只是中等的,进口设备比重一半左右。他说,一些工艺技术领先的印制电路板企业,主要设备几乎全进口。前不久调研一家国内居前位的化纤企业,12条流水线全为最新型的进口装备。又如浙江一个经编园区,产量占全球17%左右,90%左右经编机是进口的。一些发达经济体的业内领先企业,每隔一个时期就会出一个新版本,如果不买就会落后,买了则明摆着是让人赚钱。

有些企业除了厂房外,车间里的主要东西都是进口的。如像工艺品一样精致考究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虽然有着“中国制造”印记,但CPU是英特尔的,主板的主要芯片是台湾生产的,电源适配器也是台湾的,国内主要是一些次要配件生产,以及组装测试和包装。现在人手一部手机,岂不知除了华为等少数手机外,多半是“进口芯”。全国一年进口集成电路多达2000多亿美元,高端芯片90%多依靠进口。一些高大上的中国制造产品,大都有着一颗“西洋心”。甚至厂房某些材料也是进口的,如食品行业的铺地材料因涉及食品卫生安全,虽然价格昂贵,一些有情怀、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也是用进口的。杭州一家著名小吃连锁店,肉馅车间铺地材料是瑞士西卡公司的,与意大利费列罗车间同款。

三年前,一位从北方中央级科研机构来义乌的科学家,非常感慨于义乌装备机械的困窘。几乎所有品牌厂商的主要生产设备都是进口的,甚至一些低值易耗品也必须进口,如一种织袜针只能买德国的,又如包装机械也以进口为主,且不实用。

有不少人提出“智造大国”,固然很不错,但本底却还是制造。我们需要踏踏实实,加快从“加工大国”真正向“制造强国”转变。以制造业为主的全国民间投资,自2011年9月达到34.8%后,至今年7月已持续58个月回落,今年1-7月累计同比增长仅2.1%,又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当前缺少的并不是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而是切合实际的政策、体制乃至信心。

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从“加工大国”真正走向“制造强国”,至少有三方面巨大空间及着力点。

一是进口替代。当然没必要所有的东西都自己制造,但大国经济也决定了必须能自行制造提供相当部分的高端成套装备、工作母机、关键核心零部件及器件,以及高端材料等。加快制造业的整体品质化提升,是当前一个急迫的重大任务。

二是产业链价值链整合。服务业强的企业剥离制造业,制造业强的企业融合或提升服务业。小微企业长期专注做“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强链、补链、拓链,还应包括优化构建供应链。努力提升制造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三是夯实基础。这当然离不开材料工业发展、机加工精度及效率提升、大规模生产的质量成本控制,以及设计、信息化融合应用等技术性命题。然而,这里也有一条增强制造业人文精神的主线,即努力建设提升一大批活力无穷、具有承担和完成多重使命的团队。

猜你喜欢
大国强国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大国气象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